距離央視春晚這台除夕盛宴正式上演還有三天,從北京到武漢,參加晚會的600多名塔溝武校演員也在為最後時刻的演出凝神聚力,全力以赴。這是自2003年以來,他們第22次登上央視春晚舞台,幾乎年年在春晚上和全國人民見面的功夫小子,不只是這個舞台上的常客,甚至可以稱為是一段“傳奇”。

作為一家位於小城登封的民營武校,何以做到這一點兒?在塔溝武校黨委書記兼總教練劉海科看來,源於兩點:一是對弘揚中華武術文化的執念,二是持之以恆的創新精神。劉海科說:“作為少林武術的傳承者,讓中華武術發揚光大是我們永遠的追求,也是塔溝武校的使命,而影響力巨大的央視春晚毫無疑問是最佳載體。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新思想新技術不斷產生,作為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武術,也必須適應潮流,不斷創新發展,與音樂、舞美、聲光電技術緊密結合,這樣才能保持生命力,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

前者是塔溝武校能夠如願登上春晚的動力。2000年9月,劉海科和團隊帶着精心準備的節目,自信滿滿地來到央視,不想卻因為節目“殺氣太重”而被斃。如此沉重的打擊,一方面激起了劉海科的好勝心——回到學校,他在辦公室牆上貼上了“我要上春晚”五個大字自勉。一方面也促使他認真思考,剛猛的武術如何能變得更有藝術性?怎樣的節目內容才能和除夕之夜萬家團圓的喜慶氣氛相匹配?為此學校特別邀請了央視的資深導演來做顧問,指導節目編排。如此,三年後,當劉海科帶着精心打磨的《十二生肖拜大年》“捲土重來”,得到了導演組的高度認可,節目在當年也大放異彩,深受觀眾好評。塔溝武校也由此在春晚舞台上“一發不可收拾”。
20多年間,為保持節目的觀賞性和新鮮感,能更好地迎合年輕觀眾需求,塔溝武校不斷創新。時尚音樂、燈光特效等現代元素的融入,讓傳統武術變得“更炫”,得到了更廣泛觀眾群體的認可;節目形式不斷變化,既有小型舞台劇也有大型團體操;演員陣容規模也各有不同,少到十幾人,多到兩萬人。期間還和成龍、甄子丹、吳京等功夫明星都有合作,進一步放大了武術節目的魅力。

每年在晚會上短短几分鐘的高光時刻背後,是經年累月的努力。塔溝武校武術藝術表演團,每年都會有經過嚴格選拔的新人加入,以保持其活力。表演團演員不僅要習練武術,也要接受音樂、舞蹈等藝術培訓,而教練團隊則不斷外出學習,了解、接受最新的理念,保證節目創排的高質量。
現在的塔溝武校武術藝術表演團已經是一支成熟的高水平團隊,“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一位和塔溝武校合作過多次的央視導演的評價,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傳奇”的成因:“演員在舞台上的態度、執行力、表現力是我們最看重的,這三個方面他們都是滿分。”
(正觀新聞記者 郭韜略 文 塔溝武校供圖)
版權聲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版權歸正觀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經正觀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本文,請後台聯繫取得授權,並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同時註明來源正觀新聞及原作者,並不得將本文提供給任何第三方。
正觀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