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個比較引戰的話題,賈玲兩部電影的成功,已經碾壓了一眾電影導演,包括張藝謀、馮小剛、姜文等等幾十年的成績。
不才非常喜歡賈玲導演的電影,但稍微也有一點點不同意見。先看一組數據,賈玲導演了兩部作品,票房累計已經高達85.82億,主演電影票房97.41億,全部電影票房147.29億。
姜文導演了11部電影,導演票房18.01億,主演電影票房25.07億,全部電影票房39.84億。
要這麼算,從1993年姜文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開始,他做導演30年,拍了11部電影的姜文,卻連賈玲一部《你好李煥英》都追不上,說是碾壓好像也沒毛病。
這樣比當然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很大!按照賈玲第一部電影54.13億的票房來比的話,別說是姜文了,放眼全球電影歷史,有一個算一個,賈玲已經超越了斯皮爾伯格、諾蘭、詹姆斯.卡梅隆、周星馳、李安、黑澤明、張藝謀、馮小剛…
各位,這樣的對比不知道是哪位卧龍鳳雛想出來的,首先最明顯的,通貨膨脹問題,以前的電影票幾毛一張,現在電影票幾十一張,春節檔的電影票上百一張都有。
1982年李連杰《少林寺》上映,一毛的票價賣了1.6個億,全國萬人空巷,這怎麼算?那時候一瓶茅台才賣11元,雞蛋不過幾分錢一個,一個月工資才幾十塊。
所以拿姜文以前的票房來和賈玲現在的票房相比是沒有可比性且毫無意義的。
然後是成績,電影如果只是單方面地以票房論英雄,那就是徹頭徹尾的笑話,電影還有一塊巨大的藝術成就不能無視。
《陽光燦爛的日子》累計票房才5000萬,評分8.8,《鬼子來了》全球票房不過1.8萬美元,就用現在的匯率來算才12萬多人民幣的票房,評分9.3。但你能說它們不是好電影嗎?
2010年姜文的《讓子彈飛》不過6.36億的票房,評分9.0,這部集黑色幽默、歷史諷刺、深刻人性探索於一身的電影,其藝術深度、敘事複雜度以及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挖掘,說是中國電影中的一個高峰也不為過。
但凡看過的哪個不是津津樂道?這部距今上映已經14年的電影,現在還有不少博主在二創,誰敢說就賈玲目前的兩部電影,哪部在藝術成就上超越了?
這樣拿賈玲和姜文比同樣也不合適,他倆就是兩個不同賽道的導演。
姜文擅長在電影里融合豐富的歷史背景、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深刻的社會批判,他的作品往往更加深刻,探索的主題更為廣泛,藝術表現手法也更為多樣和複雜。
賈玲則更加註重情感的表達和通俗易懂的敘事方式,更多的是站在觀眾的角度,想給大家帶來歡笑和感動,這兩個目標就決定了他們電影風格的巨大差異。
更重要的是,姜文都61了,多年的從業經歷讓他有着豐富的電影製作經驗和深厚的藝術底蘊,堪稱是硬核藝術家。
而賈玲不過41,相聲演員入行,然後又轉型做喜劇演員,做導演也就沒幾年的事,假以時日隨着閱歷的積累,她或許也想拍不一樣題材的電影。
其實電影的好壞也遠不是票房和評分可以囊括的,甚至有時候好電影的票房未必會很高,就像有的演員演技很棒依然拿不到獎一樣。
姜文的電影讓人思考,讓人回味,這是一種成功。賈玲的電影讓無數觀眾笑中帶淚,那也是一種成功。
個人以為,只要一部電影能在看完後給你帶來哪怕一丁點的收穫,可以是思考,也可以是感動,那這部電影就是有價值,各位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