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2024年01月12日21:45:04 娛樂 1265

“爸爸,我愛你。”

“爸爸,我想你,你快點回來看我吧。”

“爸爸,我愛你,長大後我要當飛行員,開大飛機來接你......”

2008年,已經40歲的成泰燊,終於在不惑之年做了父親,擁有了一個兒子。

兒子出生後,成泰燊便一直在用心的扮演着父親的這個角色,用心陪伴兒子長大,哪怕工作再忙也沒有忘記對兒子的關心。

而隨着慢慢長大,他的兒子也一直在用行動回饋着他的付出,每次他外出拍戲時,他兒子都會用各種話語來表達對他的愛。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名實力派演員,成泰燊參演過很多經典作品,從早期的《海鮮》、《世界》、《完美生活》、《狼毒花》、《大地》、《馬文的戰爭》,到近些年的《革命者》、《人世間》、《長空之王》、《刀尖》等等,都深受觀眾的喜愛。

而很多人並不知道,經常在熒屏和熒幕上扮演反派,甚至是刻畫一些“渣男”類角色的成泰燊,生活中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男人。

作為丈夫,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他對待妻子都一心一意,和妻子恩愛相伴了整整17年,而作為父親,他對孩子關愛有加,在生活中樂做兒子控......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一、

成泰燊原名成太生,1971年6月12日出生於山西交城,他在一個農村家庭中長大,父親是山西太原鋼鐵廠的工人,母親是老實本分的農村婦女。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成泰燊,小時候雖然生活艱苦,可他卻過得無憂無慮,經常跟着小夥伴們奔跑在鄉間田野,爬樹、掏鳥窩,日子過得無憂無慮。

那時候的成泰燊,跟藝術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關係,從來沒想過以後會成為一名演員,而且還是大眾熟悉和喜愛的著名演員。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中學畢業後,由於家境不好,成泰燊並沒有繼續讀書,而是早早步入了社會打拚。

1986年,15歲的他去到山西太原,進入了他父親所在的太原鋼鐵廠,成為了一名鍊鋼工人。

在鋼鐵廠工作期間,成泰燊每天都在車間和各種冰冷的機器打交道,聽着嘈雜的機器聲,他清楚,這樣的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他不想和父親一樣一輩子待在鋼鐵廠。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上中學的時候,成泰燊非常喜歡文字,擁有一個文學夢,在鋼鐵廠工作期間,他經常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寫一些隨筆,甚至嘗試着寫過短篇小說。

每次寫完後,成泰燊都信心滿滿的給各大報社投稿,盼望着有一天能夠被報社相中,可惜屢屢投稿屢屢石沉大海。

多次嘗試無果後,成泰燊意識到文學這條路並不適合他,便開始學美術,後來又接觸了話劇等等。

有一次,接觸話劇沒多久的他,偶然被一個話劇團相中,參演了該話劇團正在排演根據瓊瑤小說《夢的衣裳》改編的話劇。

儘管那時候成泰燊沒有任何登台表演的經驗,但憑藉著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他在台上表現得特別好,得到了話劇團的超高評價!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那次參演話劇的經歷,讓成泰燊徹底愛上了表演這門藝術,尤其是站在台上被觀眾關注和接受觀眾的掌聲時的感覺,讓他為之着迷。

成泰燊暗下決心,他一定要成為一名演員,而且是大眾喜愛的優秀演員,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一直在努力學習。

二、

1990年,立志要成為演員的成泰燊,考進了山西省話劇院,成為了一名職業演員。

在話劇院工作期間,成泰燊還進入了山西省文化藝術學校學習,接受正規系統的藝術教育。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一邊在山西省話劇院舞台上摸爬滾打,一邊在山西省文化藝術學校學習的成泰燊,把他的演技磨練得越來越好,慢慢成為了話劇院的台柱子。

換做一般人,能夠擁有這麼穩定的工作,肯定會安心留在單位發展下去,成泰燊卻並沒有。

1993年7月,為了能在演藝道路上走得更遠,成泰燊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導演混合本科班,接受更加專業的學習。

值得一說的是,當時和成泰燊一起進入中戲的,還有大家熟悉的朱媛媛劉敏濤王千源李乃文等實力派演員。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大學期間,成泰燊並沒有急着進入演藝圈發展,而是把重心都放在學習上,不斷的打磨自己的演技。

1997年,經過大學四年的刻苦學習,成泰燊以優異的成績從中戲畢業,被分配到了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室工作。

剛進入西影廠的時候,為了能在單位站穩腳跟,成泰燊忙裡忙外,每天跟着執導過《站直啰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埋伏》等經典影片的著名導演黃建新,在各種影片中擔任導演助理、場記、配角演員等等。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經過幾年時間的摸爬滾打,成泰燊終於慢慢在演藝圈積攢下了一定人脈,演技也愈加精湛,他迎來了走紅的機會。

三、

2001年,30歲的成泰燊受邀參演了朱文執導的《海鮮》這部影片,朱文和成泰燊一樣,曾是一名工人,在電廠當司爐。

工作之餘,朱文利用空閑時間寫作,文筆不錯的他,後來乾脆辭職在家專心創作,寫出了《到大廠到底還有多遠》、《弟弟的演奏》《什麼是垃圾,什麼是愛》等小說,以及《巫山雲雨》、《過年回家》等劇本。

《海鮮》這部影片,不僅是成泰燊主演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朱文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在《海鮮》這部影片中,成泰燊被安排扮演男一號“鄧某”,在刻畫這個角色時,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揣摩角色、鑽研劇本,最終將該角色形象真實的塑造了出來。

這部影片上映後,由於劇情引人入勝,演員們的演技都非常在線,該片在國外引起了熱烈反響。

先是在第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中,這部影片榮獲了評審團特別獎,後來在第23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中,成泰燊憑藉著精湛的演技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成為了影帝!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在《海鮮》這部影片的幫助下,成泰燊迅速在演藝圈嶄露頭角,成為了圈內同行認可的實力派演員,唯一可惜的事,該片在國內反響並不是特別高,國內觀眾對他知之甚少。

不過,對於成泰燊而言,《海鮮》這部作品為他在圈內打開了名聲,讓他獲得了很多發展機會。

在這之後的幾年時間裡,成泰燊陸續參演了《楠溪江》、《世界》、《玉戰士》、《完美生活》等作品。

其中,由他主演,賈樟柯執導的《世界》這部影片熱映後,還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累計拿下了11個大獎!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而隨着參演的作品越來越多,成泰燊雖說依舊算不上是大紅大紫,但他也慢慢闖出了名聲,開始被觀眾熟知。

四、

2007年,成泰燊迎來了事業爆發的一年,他陸續參演了《狼毒花》、《排球女將》、《左右》、《車逝》等影視作品。

其中,《排球女將》這部影片是北京奧運獻禮劇,而《左右》這部影片則讓他獲得了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同樣是這一年,成泰燊生活上也有了大變化,他收穫了幸福。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雖然成泰燊一直忙於發展事業,經常一拍戲就是好幾個月紮根在劇組,但他並沒有忽略自己的生活。

2006年,他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圈外女性,對方從事文化藝術工作, 是圈外人,兩人一拍即合,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價值觀,又或者是對家庭和婚姻的看法,都非常契合,相遇後不久,兩人便確定了戀愛關係。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2007年,相戀不到一年,成泰燊便和他的妻子在北京領證結婚,收穫了婚姻。

婚後成泰燊將家安在了北京,農村出身且漂泊了多年的他,終於在大城市擁有了一個家。

2008年,在婚後的第二年,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成昊軒,當時已經40歲的成泰燊終於當上了父親。

孩子到來,不僅讓這個小家庭變得更加熱鬧,也讓成泰燊體會到了作為人父的快樂,他一直在用心的扮演着父親的角色。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婚後在妻子的支持下,成泰燊的事業腳步並沒有放緩,而是發展得越來越好。

五、

從2008年開始,忙着發展事業的成泰燊,陸續參演了《對岸的戰爭》、《大地》、《馬文的戰爭》、《天地民心》、《白鹿原》、《山楂樹之戀》等作品。

2011年,由他和哈維爾巴登主演的劇情片《美錯》上映後,還入圍了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同樣是2011年,成泰燊開始接觸武俠類影視作品,參演了香港知名導演陳嘉上執導的《四大名捕》,這部影片由鄧超劉亦菲鄒兆龍鄭中基主演,成泰燊在裡面扮演的事六扇門的老大“捕神”。

雖說他在片中只是一個配角,可他卻將角色身上的剛正不阿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好,令人記憶猶新,後來在續集中,他還再次扮演了該角色。

在拍攝該系列作品時,他和同劇組的女演員劉亦菲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兩人後來一直保持着交集,可以說關係匪淺。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忙着發展演藝事業的成泰燊,後來陸續又參演了不少口碑佳作,刻畫的很多角色都深受大眾的喜愛。

從《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權傾朝野的墨淄侯到《遠大前程》中的“梁興義”,再到《大浪淘沙》中的“陳獨秀”,《革命者》中的“張作霖”等等,他刻畫的這些角色全都好評如潮。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2022年,他和雷佳音辛柏青殷桃宋佳等人共同主演的《人世間》開播後,迅速得到了無數觀眾的支持。

這部作品以北方城市的一個平民社區中的普通人家位背景,講述周家三兄妹等十幾位平民子弟在近五十年時間裡經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成泰燊在《人世間》中扮演的是宋佳扮演的“周蓉”的丈夫“馮化成”一角,馮化成本是一個落魄詩人,周蓉賞識他的文采,不惜為了他跑到大山裡教書,和他結婚,他卻在後來出軌,背叛了婚姻。

在刻畫這個角色時,成泰燊將馮化成的渣男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讓觀眾恨得咬牙切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部作品熱播後,成泰燊徹底火了一把。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雖說《人世間》這部劇讓成泰燊火了一把,但他並沒有因此驕傲自滿,而是依舊安心發展他的演藝事業。

近兩年來,他陸續又給觀眾帶來了《鳴龍少年》、《像風而行》、《長空之王》、《明臣王瓊》、《刀尖》等作品,反響都非常不錯。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六、

用心發展事業的成泰燊,雖然一直在為工作到處奔波和忙碌,但他並沒有因此忽略對家庭的照顧。

在工作之餘,他一直在用心的經營着他的家庭,把感情和親情都兼顧得特別好。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首先是感情方面,自從和圈外妻子結婚後,無論是剛結婚的時候,還是現在,成泰燊對始終一心一意的對待他的妻子,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對方的事情。

感恩於妻子在身後為家庭的付出,成泰燊一直在用心的回饋妻子,對妻子有求必應,將她當成寶一樣去疼愛。

在成泰燊的努力下,雖說他們夫妻倆至今已經結婚17年,可他們的感情依舊保持得非常好,感情生活過得十分幸福。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其次是親情方面,40歲才做父親的成泰燊,擁有孩子後,他一直在用心的學着如何去做一名好父親。

在拍攝影視作品時,他經常看到很多作品中的父子角色關係都不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陪伴和交流,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和呵護,導致孩子對父親存在隔閡。

為了杜絕自己也和孩子關係疏遠,成泰燊一有時間就會陪在他的兒子身邊,和兒子做各種親子遊戲,帶兒子去遊樂園玩等等,在外拍戲的時候,他每天晚上都會和兒子視頻,用言語去關心孩子等等。

在成泰燊的努力下,他和兒子的關係保持得非常好,每次他在外面拍戲時,孩子還會毫不吝嗇的用話語去表達對他的想念和對他的愛。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不得不說,相比演藝圈中的很多男星而言,不少人成名後或多或少都會鬧出一些緋聞,成泰燊卻從來沒有,這一點真的非常難得。

而自從進入演藝圈後,他一直在兢兢業業的拍戲,認真對待每一場戲和每一個角色,力求給觀眾帶來最好的表演,在這個浮躁的圈子中,他的不爭不搶,真的堪稱是演藝圈的一股清流!

成泰燊:在農村長大,做過鍊鋼工人,30歲成影帝,40歲才做父親 - 天天要聞

2024年,成泰燊已經53歲,對於一位中年男演員來說,他現在仍處於發展事業的黃金時期。

以成泰燊現在的發展來看的話,深受觀眾喜愛的他,只要能夠觀眾帶來更多好作品和好角色,必定可以得到更多觀眾的支持和認可。

而在事業穩定發展的同時,他在感情和親情方面全都收穫滿滿,他現在的人生狀態真是令人羨慕不已!

友情提示:創作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文章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