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就了“史上最強”暑期檔?

2023年08月26日15:52:03 娛樂 1145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8月17日19時21分,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超177.78億,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最高票房紀錄,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票房,提前14天鎖定“史上最強”暑期檔。

是什麼造就了“史上最強”暑期檔? - 天天要聞

是什麼造就了這個史上最強暑期檔?尤其在好萊塢大片頹勢明顯,國產電影,尤其幾部並不算大導演、大明星、大投資的國產片是如何共同擎起暑期檔這片天的?

類型豐富 市場進一步復蘇



往年暑期檔,20億以上的超級頭部大片往往僅有一至兩部,而今年暑期檔可謂“百花齊放”,已經有四部影片票房超過20億,數量上是歷史最多,分別是《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八角籠中》《封神第一部》,第五名《長安三萬里》票房也超過17億,再加上《熱烈》等三部影片超過5億元票房,《我愛你!》《茶啊二中》等超過10部電影的票房收入破億,“市場模型從頭部到腰部再到基座都達到了理想狀態。”燈塔分析師陳晉回顧過去近90天的“鏖戰”說,懸疑、犯罪、劇情、動畫、魔幻、青春、怪獸、愛情、喜劇、體育……2023年暑期檔在題材和類型上都展現出了極強的多樣性,共計21部影片票房破億元,連續58天單日票房破億元創影史紀錄,多維度成績均十分亮眼。


是什麼造就了“史上最強”暑期檔? - 天天要聞

更多選擇,為影院召回了更多觀眾。數據顯示,2023暑期檔觀影總人次超4.35億,高達52.7%的觀眾是今年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同時年觀影量達5次以上的資深影迷佔比也有明顯提升,這說明一方面低頻用戶的觀影習慣正在重新培養,另一方面大盤核心高頻觀眾的基本盤也得到了鞏固,電影市場正在穩步、健康地走向復蘇。

現實題材 下沉營銷贏市場



今年暑期檔開盤前,大概市場很難預料,最終競爭檔期票房冠軍的會是《消失的她》和《孤注一擲》兩片。論製作規模和視覺效果,它們遠不及《封神第一部》和《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論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朱一龍倪妮張藝興金晨也的確不及黃渤王一博吳京阿湯哥。但就是這樣兩部投資不算宏大的電影,憑藉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提煉、呈現,前者捆綁反戀愛腦與泰國殺妻等熱門話題,後者則切中人們對電信詐騙、網絡荷官設局等社會熱點的獵奇心理,並通過短視頻高頻度營銷,徹底取得下沉市場的支持,最終兌現了強勁的票房表現。


是什麼造就了“史上最強”暑期檔? - 天天要聞

其實,早在2018年《我不是葯神》的票房口碑雙豐收,就證明了現實主義題材在內容深度和情感共鳴方面的有效性。今年夏天,這一特點被更多電影放大、加強了,引發兩性話題討論的《消失的她》、關注山區留守兒童的《八角籠中》、將全民反詐進行到底的《孤注一擲》,還有剛剛上映的大膽直視慘烈家暴的《我經過風暴》和反思“雞娃”得失的《學爸》,這些觀照現實的電影哪怕評分不高,但卻引發了足夠廣泛的討論,並吸引了那些有過相似經歷的觀眾走進影院。

傳統文化 創新表達喚認同



往年能在暑期檔前三甲中佔據一席之地的好萊塢大片今年可以說“灰頭土臉”,整整三個月票房最高的《變形金剛7》僅有6.5億,《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封神第一部》等影片與“阿湯哥”主演的《碟中諜7》同期競技,也絲毫不落下風,最終後者僅有3.5億入賬,遠低於預期。與此同時,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和神話史詩電影《封神第一部》擦亮了“傳統文化”這塊金字招牌,成功喚起觀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實現票房逆襲。


是什麼造就了“史上最強”暑期檔? - 天天要聞

《長安三萬里》作為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開山之作,用先進的國產動畫技術將耳熟能詳的經典詩篇化作大銀幕上的視覺奇觀,48首唐詩不再是抽象的字句,而是具體的角色,參與了整個故事的敘述。從數據來看,《長安三萬里》有43.8%的購票觀眾是35歲及以上,三人及以上結伴觀影佔比也非常突出,影片延續了春節期間《滿江紅》帶來的文化熱潮,“國漫乘着先賢的羽翼高飛”,最終收穫了全年齡觀眾的喜愛。《封神第一部》更是利用先進的電影工業技術和創新性表達,讓經典神話傳說重新煥發生機。最終幫助烏爾善先抑後揚贏得市場的,是他十年磨一劍的赤誠,更是中國觀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偏愛,尤其是年輕觀眾甘當“自來水”“精神股東”為影片保駕護航。這兩部電影各有其缺點和遺憾,但它們仍然是行業創新的範例,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先進電影技術呈現,結合當代人文精神解讀, 能夠叫人產生共鳴,更能夠打動、俘獲年輕觀眾。(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