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2023年05月10日23:23:03 娛樂 1276

郭德綱一家正式定居天津,小兒子郭汾陽已經入讀國際學校天津惠靈頓,據網絡資料顯示,每年學費在16萬~32萬之間。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為了方便孩子上下學,郭德綱把家也安在了惠靈頓小區。據同社區的鄰居爆料:郭德綱一家住在某棟15層,面積高達440平米,裝修豪華,僅智能家居一項就花了100萬。

每天早上7點,郭德綱都會起床送兒子上學,然後品嘗他在北京時心心念念的各種天津早點,提起現在的生活,郭德綱感慨:“人生很幸福”!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德雲社的生意日益紅火,大兒子郭麒麟的演藝事業蒸蒸日上,妻子王惠重出江湖,還拜了“三弦聖手”韓寶利為師——無論從哪一方面看,現在的郭德綱都稱得上是人生贏家!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至於未來德雲社由誰繼承?郭德綱一直沒有明確表態,但在接受採訪時,他介紹說:“郭汾陽極具相聲天賦,至於長大後會不會說相聲,我管不了!”

或許是聽出記者的弦外之音,他話鋒一轉,開始講述郭麒麟的兒時趣事:

郭麒麟小時候想當廚師,我問他“為什麼?”他回答“廚師想吃什麼炒什麼”;我告訴他“不是!是人家想吃什麼,你就得給人家炒什麼”,這才打消了他做食神的念頭。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本想讓他好好念書,結果他突然間告訴我,要到德雲社說相聲。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說完郭麒麟,郭德綱又把話題拉回郭汾陽身上: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老二不好說,但是我看這個苗頭,可能以後要說相聲。他才幾歲大的時候,他媽抱着他去天津德雲社聽相聲,坐在二樓包廂,有觀眾和他打招呼。我在台上還開玩笑,“這是天津德雲社經理郭汾陽先生”。打那兒起,他快當真了,還告訴自己的小朋友“我可能要上班了,我當經理了”!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通過日常聊天,你看他對語言的把握、他的節奏和他不經意間抖的包袱,我們不禁感慨“沒有辦法,這不是教的,屬於家庭的遺傳、骨子裡的東西,所以以後他要說相聲,我也挺高興,他願意干點別的,也不是不行,不強求”。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對比哥哥郭麒麟,郭汾陽可謂在萬千寵愛中長大!

郭麒麟在成長期間,家裡住了一群師兄弟,加上經濟不寬裕,他吃東西之前都得向郭德綱打報告:“爸爸,這個東西我能吃嗎?”

郭汾陽從出生起,就錦衣玉食、名牌加身,眼尖的網友認出:他胳膊上的金鐲子就價值5萬元。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郭德綱對郭麒麟講究“挫折式教育”,自己在家裡讓兒子把苦和虧都吃了個遍,以免出社會遭受別人的教育乃至毒打。

對待郭汾陽,不僅把家從北京搬回了天津,還天天早起送他上學——單單這份寵愛,恐怕郭麒麟從沒享受過。

如今的郭德綱功成名就,郭汾陽自然不用再走一遍哥哥的“老路”。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從郭德綱本次接受採訪的話風來看,表面上看似雲淡風輕,但內心好像已經做出了決定。

郭德綱一家定居天津,購買440平豪宅,方便郭汾陽入讀國際學校 - 天天要聞

郭麒麟如今把事業重心都放在演戲上,絕對是一步好棋!除了正在熱播的《平凡之路》,他和吳鎮宇合作的《邊水往事》,也快要與觀眾見面,大林加油!

#頭條創作挑戰賽##電視劇平凡之路#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