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去了時裝周的宋佳得到了一些演員以外的體驗。工作之餘,她在國外的時間多數在四處走走,沒有特定的目的,一切看心情。例如那陣子下雨,她興緻上來,晚上就出門漫步雨中,又或者躺在酒店裡刷手機,一會兒又看向窗外的行人發獃。
“人生中很多大事都是在沒有計劃中去感受到”,這是她的人生信條,喜歡隨遇而安,反對內卷,享受不期而遇帶來的浪漫。生活中不要有壓力,一切都很簡單,她笑道:“我的腦容量本來也不是特別大,就留給角色和工作,這些基本已經消耗了我90%了”。


剛收官的《迴響》里冉咚咚於她就是這樣沉浸飾演又耗盡心神的存在。起初馮小剛導演把原著發給她,當時還未出版,打印出來很厚,一共十章,“我讀到第六章,我就決定要去演,都沒有看到真正的劇本”。
這是她第一次扮演警察,為了精準表現角色職業的屬性,她提前去到海南,在當地公安局體驗了十五天。直率的個性使得她和工作人員更快地熟悉起來,在交流中了解到更多警察工作的細節和習慣,慢慢體會到其中的信念感。


只有扮演成分的呈現不足以打動觀眾,“一定要有經歷,讓你穿上一身警服坐在犯人面前的時候多了一些底氣”。因此在試妝的時候,她提出要素顏出演,因為她在體驗時沒見過一位女警察是帶妝上班的。
宋佳是真實的擁躉,唯有真實,才能驅逐逾越了現實的假想。有一場戲是冉咚咚和慕達夫在車上聊事情時一直在接電話,每個接電話說的內容全是她即興加的,“體驗時我就觀察到那個警察就不可能有5分鐘跟你坐在這兒,但有沒接電話的時候,太假了,全部都是要處理的事情,比如‘帶回來,一會兒我去審’”。這是劇本中沒有的,是完全融入角色後有效即興表演的魅力。
當演員足夠專註和投入時,甚至比主創團隊投入更多時,腦子裡一直綳的那根筋就會帶動着靈感出來,這時她就會衡量表演的尺度,迅速做出判斷,進行正確的即興創作。她喜歡即興,但又不是盲目地推崇,會根據每個戲不同的風格和氣質,決定是否可能需要有即興表演的情況。

讀劇本的時候,宋佳就已經能夠想象到冉咚咚這一角色留給了她足夠多的表演空間。她說,冉咚咚本身是充裕的,她一定不討很多人的歡喜,但這個人物代表了自己對女性美的認知,雖然不修邊幅,也沒有妝容,大特寫時臉上的斑點也一覽無遺,在感情上非常偏執,是個稱職的警察,卻不是完美的妻子,但這種瑕疵擁有着絕對真實的力量。
換句話說,她與冉咚咚有着相通性,不為討別人的歡喜而行事。“我覺得我還是要去還原一些真實的人,讓大家看到不同女性的美,這個對我而言很重要。”現實生活中的她十分欣賞在自己領域上有非常強的業務能力的獨立女性,“就像紅姐(惠英紅),我太喜歡她了,尤其是《血觀音》里演的棠夫人,表演的那個勁道、那個分寸、那個老辣,真的是厲害”。
片場中她與身處戲中同一語境的演員們一起挑着一股勁念不同於日常生活中有煙火氣息的文學性台詞。找到文學語境並不容易,每次開機前她就反覆說著台詞讓自己直入其中。導演也不斷囑咐她把台詞說得“香”一些,讓觀眾入耳,以理會其中的耐人尋味。雖然說文縐縐的台詞時有些許不舒服,偶爾還拗口,但她尊重文學的厚重之於戲劇上的獨特味道,沒有任何雜念地完成了純粹的創作。

劇集播出後,她有意識地瀏覽相關評論,特別是一些很專業的影評,也會和觀眾討論劇情,“不見得說我給你的是正確答案,一個作品沒有所謂正確的解讀答案,每個人看到一個環節的感覺都不一樣,所以我不是說在告訴觀眾這個答案是什麼,是我覺得我可以去分享創作者的體驗和那段時間的經歷,我覺得這個挺有意思的”。
好與不好的評論,她都虛己以聽。兩性觀眾對冉咚咚角色的解讀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她喜歡兩種視角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同樣她也理解自己的角色。作為一名專業的演員,她不會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喜好審美等主觀因素去評判角色。

“我從來不幹這樣的事,我從來都是角色是什麼樣,我就這樣去呈現,呈現出來後你罵我也好或者其他,我都覺得不重要,因為我重點就是要把真實的角色呈現出來”,冉咚咚亦是這樣的角色存在。
身為非典型迷霧劇場里的扮演者,她最開始有些忐忑,怕冒犯了迷霧劇場的觀眾,因為《迴響》不是一部硬核懸疑的電視劇,它充斥着敏感、痛苦、欺騙、麻木等複雜的人性,真與假、正或邪,一念之間便能天翻地覆。不可捉摸的隱憂處境與難填的慾望有時候會吃掉人心,過則成災,這是創作團隊想要放在檯面上與觀眾一起探討的。好在最後不負辛苦,這部劇是當時熱播榜的第一名,引起觀眾廣泛的熱議。
一直以來她偏愛不完美,擰巴、困惑、掙扎、救贖與遺憾是她從《迴響》里看到的深刻表達,也是她在冉咚咚身上感受到的戲劇張力。她有着自己的接戲法則——厚重的、複雜的、像鏡子般映射社會類型人群的角色,“我覺得我的能量讓我就應該去詮釋和承載一些複雜性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是我作為演員的任務”。

一經細想,宋佳的演員故事也被《迴響》冉咚咚、《縱有疾風》爍冰、《人世間》周蓉等角色連貫起來,帶着些許意猶未盡,而她的人生更是着落於“順其自然”的字義上。
至今,她沒有給自己的人生劃分過階段,享受着盡情與盡興。她喜歡買書,卻不喜歡看書,是另一種意義的書籍收藏者,“我就是買回來放在那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已經吸收進去這本書的能量了,我看書又很慢,所以我看劇本的時候就已經很努力了”。


也許是源於演員的本能,看到文字的瞬間,她的腦海里就自動浮現出由文本幻想出的畫面,“有時候就發現這一頁看了很久,腦子都跟着拍了一遍”,恍然間又強力打斷本能的反應,“然後我就會說‘停,停,想遠了’,再把思緒拉回來”。因此她看書的時間會比他人多幾倍,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只囤書的習慣。
大家看到她的鬆弛自在之於生活,而專註更多是在工作中體現,例如幾個月可控制的沉浸式詮釋角色的歷程會給她帶來一些不可控的生理反應。每次拍完戲,回歸生活後,她總要生一場病,比如《迴響》殺青後,她便經歷了嗓子疼痛,然後發炎,再接着就是發燒,病持續一周,在家躺幾天就好了。她輕描淡寫地講述着齣戲前後身體的變化規律,這是送別角色離開自己時的智能清理。

宋佳始終透出一種感覺,是一種迷人的不確定性,那意味着能塑造出無數種可能。當自己由光影投入至另一方世界時,她說,她是自己的影迷。那你的哪一部作品能納入到自己的人生片單里呢?她不假思索地說:“每一部!我都演的太好了。”

如今的她很少瞻前顧後,不避諱任一問題,更準確地說為她記住了愛自己的滋味。伴隨着爽朗的笑聲,落定的是她最後的回答,“我非常滿意我現在的狀態”。人生碌碌,得失難量,她翻過一頁頁人生篇章,給自己抒寫一個不完美的最真故事。
監製:WishGui
攝影:范欣
策劃造型:孔祥國
編輯:陳嘉
化妝:張進
髮型:瀟天
製片:關關
藝人統籌&採訪:雷蕾
撰文:雷蕾、糯米蛋黃
新媒體編輯:李婧
新媒體設計:OP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