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金躍
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火熱進行中,“春天,來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再次讓人感受到久違的電影激情。180餘部中外好電影,27家展映影院,觀眾們穿梭在北京四月明媚的春光里,享受着光影帶來的無窮魅力。日前,北影節“北京展映”單元策展人沙丹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了今年北影節選片的背後故事。
沙丹
“絲路十年”特別放映恰逢其時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為此,北影節策展團隊專門策划了特別放映“絲路十年 聯想未來:電影亞洲連線”,選擇了《璀璨的灰燼》《他的自傳》《設局》等十部電影展映,這些是絲路亞洲國家近幾年最重要的一批作品。
沙丹強調,這十部電影中大部分都是跨國合拍的電影,比如《花路阿朱媽》是新加坡和韓國合拍,《家庭負擔》由也門、蘇丹和沙特阿拉伯合拍,《對魚的佈道》則由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合拍。“這些電影其實是整合了亞洲電影力量,也是對我們國家提出來的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最好的展示。”
張藝謀和侯孝賢作品“會師”北影節
作為中國台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侯孝賢執導的電影充滿了人文關懷和獨特的電影美學。他的《悲情城市》4k版在今年北影節上被“秒光”,也說明了影迷們對他的喜愛。沙丹告訴記者,《悲情城市》能夠在北影節上放映,釋放的是一種和平的信號,是海峽兩岸一次文化上的交流互動。”尤其難得的是,《悲情城市》的剪輯師廖慶松、製片人邱復生以及資深電影人褚明仁要來北影節參加兩場電影交流活動。
沙丹透露,張藝謀執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電影版權擁有者正是邱復生,他也是《悲情城市》的製片人,而侯孝賢則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監製。邱復生之前投資過不少電影,為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兩位電影大師作品的相會,可謂是風雲際會,意義非凡,它釋放出來的和平信號是彌足珍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編劇倪震老師去年年底因病去世,也讓這次放映變得更加具有紀念意義。”
“光影浪潮 香港電影新動力”繼續舉辦
去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北影節第一次跟香港國際電影節聯合策划了“光影浪潮 香港電影新動力”專題,獲得觀眾們的一致肯定。今年北影節繼續這個專題。
沙丹告訴記者,這個專題共有六部電影,其中《流水落花》和《送院途中》兩部影片都是最新的香港電影,《流水落花》幫助鄭秀文獲得了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而《送院途中》則是剛結束不久的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閉幕電影。
迅速引進國際電影節得獎影片
在沙丹看來,疫情結束後,世界大門重新打開,電影節非常重要的一個屬性“歡聚性”重新浮現,今年北影節除了天壇獎主競賽以及“注目未來”競賽之外,光展映單元的活動就有40多場。“能夠親切地面對面交流太難得了,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沙丹激動地說。
策展團隊反應迅速,使一批最新影片得以在北影節上放映。今年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堅毅之旅》,“最佳導演銀熊獎”影片《北斗七星》,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圖騰》和《白塔之光》,都將出現在今年的北影節上。此外,還有“焦點影人”單元的《小世界》,“繽紛動畫”單元中的《白色塑料天空》,“鏡界”單元中的《在水中》等影片,沙丹充滿自豪地說:“都是最好看的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