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2022年10月15日15:23:23 娛樂 1720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如果說三大戰役是奇蹟,那麼91版的《大決戰》,就是這個奇蹟的最好載體。

可鮮為人知的是,這個“載體”的誕生也是充滿波折的,比如說在拍攝過程中,是否要拍林彪就是個問題。

最終還是楊尚昆發問,“沒有林彪,那這仗是誰打的?”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那麼在《大決戰》的拍攝中到底有哪些故事呢?

《大決戰》開拍的問題

1986年深秋,中共中央書記胡耀邦收到一份文件,上面赫然寫着,

“央視等媒體拍攝《大決戰》的請示……”

所謂《大決戰》,指的就是我黨發動的三大戰役,即遼瀋,淮海以及平津戰役

這三大戰役直接奠定了解放軍的勝利,充分展現出了我軍在戰場上的風采,更重要的是能夠給予新時代人民精神洗禮。

為了慶祝黨的70歲生日,從1981年開始,八一電影製片廠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十年磨一劍”,這才有了《大決戰》系列電影。

為了展現出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英勇以及兩軍交壘的場面,這部電影從編劇到制導都是非常用心的。

甚至在編寫劇本的時候,劇組方面就直言,

“寫不好劇本就不拍!”

“絕不把問題留到拍攝中!”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劇情的連貫性以及真實性,劇組方面決定把三場戰役拍到一部電影里。

可就在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關於林彪這個人物要不要寫?

有的人覺得可以暫時不寫。

可是負責這部電影的楊尚昆卻表示這種做法很不妥當,

“不寫林彪,那仗是誰打的呢?”

在三大戰役中,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軍委是總指揮,其他各位將軍則是負責具體上的戰場指揮。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淮海戰役還好說,以粟裕為指導的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打響的。

可是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就不行了,在這兩場戰役中,林彪都扮演着比較重要的角色。

平津戰役由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聯合行動,其中華北軍區的司令員是聶榮臻,而東北野戰軍的司令正是林彪。

至於遼瀋戰役就更不用多說了,主要就是由東北野戰軍實施,直接是林彪親自挂帥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寫林彪或者說錯寫,都會對觀眾造成很大的誤導。

正因如此,楊尚昆才會表示不寫是不合適的,要求創作組不僅要寫,而且要如實來寫,也正是因為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大決戰》才會如此經典。

除了在劇情創作上講究還原度之外,劇組方面在挑選演員的過程中也是非常用心的,也正因如此才會有古月馬紹信等人的精彩表演。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選角用心,塑造經典

古月扮演毛主席,這是1979年的時候葉劍英親自批准的。

古月的長相的確與毛主席極為相似,可這裡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毛主席是湖南人,而古月是湖北人,不同的風俗導致兩者在形象上是有差異的。

為了做到真正的形神兼備,為了更好地扮演出毛主席,古月特地跑到湖南,在老鄉家裡待滿了三個月。

不僅如此,平日里他還會隨手帶着毛主席的著作品讀,從字裡行間里了解毛主席的思想神髓,這般刻苦地鑽研,終於讓他掌握了扮演毛主席的神韻。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至於扮演林彪的馬紹信,不然能夠演活角色,同樣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他了解到林彪平日里沉默寡言,為數不多的愛好是看地圖、吃黃豆。

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他盡量向林彪靠攏,最終成功塑造出了林彪孤僻、沉靜的性格特點。

據說他當時的表演非常出色,以至於楊尚坤在看完後都激動得前去和他握手。

至於其他角色,同樣也是非常經典的,比如說趙恆多飾演的蔣介石,以及蘇林飾演的周總理,都非常棒。

更關鍵的是,為了儘可能地“原汁原味”,電影版《大決戰》中,採用的基本都是方言,尤其是國共兩黨的核心任務。

在這一點上,電視劇版的《大決戰》就稍微顯得有些粗糙了,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普遍認為電影版的要更精彩,因為它在細節刻畫上更出色。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除了這些之外,電影版《大決戰》中的參演人數,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因場面宏大,人數眾多而出名的蘇聯電影《攻克柏林》,一共也不過動用了10萬士兵罷了。

而我國的電影版《大決戰》中,出動了24萬子弟兵。

至於累計出動的群眾演員那就更多了,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在300萬人次以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格”、“大製作”。

為了更好地復刻戰爭時的場面,劇組用的飛機大炮和坦克都是真實的,這番操作下來,還原度自然就非常高了。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有趣的是,如此優秀的電影也是有着瑕疵的。

比如說,解放軍老兵們看到這部電影中的國軍齊步走的時候就很不滿意。

因為他們覺得演員演得太“出格”,當初國軍的步子根本沒有這麼齊,否則也就不會被解放軍打得丟盔卸甲了。

再比如說,由於電影拍攝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太久,所以電影場面中所出現的部分武器,其實是與當初不符的。

不過關於這一點,能看出來的人就很少了,整體來說是瑕不掩瑜,這部電影整體來看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即使是到了今天,這部電影依舊時常被人們拿出來回味,可見其振奮國人精神、洗滌國人心靈的作用是完全達到了。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活軍史、雷英夫

有一個問題,想必大家很好奇,那就是在那個文字記載極少的時代,《大決戰》究竟是如何做到近乎完美的“復刻”的呢?

畢竟隨着幾十年過去,當年見證過這段歷史的高級軍官們要麼離世,要麼年齡見長,記憶模糊,很少有人能說個清楚的。

好在這個時候,胡耀邦同志提出了“方向”——我軍中有位活軍史,叫做雷英夫,不懂得盡可以問他。

這位開國少將,1921年出生於河南。

早年經歷坎坷,因為家貧而輟學,後來陸續看過小學教員和布行學徒,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也沒做成。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1938年,接觸到新思想,對革命心生嚮往的他,索性來到了延安,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革命之旅。

由於革命意志堅定,又虛心向學,所以他來到延安後,很快就得到了滕代遠和毛澤東的認可,毛主席甚至想把他調到身邊做參謀。

只不過後來由於工作原因,這個計劃未能執行,不過毛主席對雷英夫依舊是非常看好的, 甚至毛主席還特意給他取了一個“洛陽才子”的雅號。

那是剛剛建國後的一個冬天,天上飄着鵝毛大雪。

半夜中結束工作的毛主席,踏着雪走到了門外,恰好碰到了一同散步的周恩來,以及在旁陪同的軍事秘書的雷英夫。

毛主席先是與周總理相視一笑,談論了一回雪景,然後突然側身對雷英夫說道,

“記得你是洛陽來的,那個地方不僅歷來有帝王之氣,學氣才氣也是不差的。”

“你的腦子活,眼睛也看得通透,延安時期,我還總叫你洛陽才子哩!”

這聲“才子”,可不是說說而已,雷英夫雖然早年輟學,但是從未停止學習。

在布行當學徒的時候,他就經常買書來看,後來上毛主席的課,更是求知若渴,他後來寫出的很多東西,連毛主席都為之讚歎。

比如說,他寫的《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落筆如刀鋒,穿透人心。

再比如說,他給葉劍英寫了一份演講稿,葉劍英憑藉這份演講稿,在蔣介石召開的高級會議上舌戰群儒,大大打擊了反共頑固派的囂張氣焰。

也正是因為這次事件,雷英夫在一眾中共領導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毛主席親自去看望,稱他為“洛陽才子”。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那段歲月,雷英夫一手執筆,一手執槍,讓同志們眾志成城、讓敵人們聞風喪膽。

如此能力,如此閱歷不正適合給《大決戰》創作組回顧歷史嗎?

更重要的是,戰爭年代中,雷英夫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最高核心機關工作,所以關於三大戰役的事情,他知道的是再清楚不過了。

解放戰爭中,雷英夫先後擔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執行處科長、副處長、代處長等職務,還曾擔任過華東野戰軍的團參謀長、副團長,功勛卓著。

1961年晉陞為少將軍銜。

在他的幫助下,《大決戰》才得以最大程度的真實展開了。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實事求是,功過明辨

1991年《大決戰》上映後,很多人都覺得馬紹信所塑造的“林彪”的形象,非常生動。

這得益於馬紹信的鑽研,得益於電影負責人的客觀,也得益於雷英夫的回憶。

可少有人知道的是,雷英夫和林彪,其實是有“過節”的。

那是1943年,雷英夫在朱老總的指示下,執筆完成了一篇叫做《軍事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的文章。

內容並不複雜,主要講的是軍事,教育也要跟其他事情一樣,結合實際來做,可以將士氣和技術結合起來,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文章發表出來後,收到的評價普遍是正面的,可是林彪對此卻有不同的觀點。

回去後,雷英夫做了自我批評,覺得可能確實是自己在某些部分上存在疏漏。

最終,當時擔任葉劍英軍事秘書的雷英夫,向葉劍英提出了調離統帥部,到前線或者基層去工作。

葉劍英沒同意,指出他要調走的事情,別說是自己,就連毛主席也不會同意。

果不其然,毛主席並沒有同意雷英夫的這一請求。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按理說,雷英夫如果對林彪有些不滿是可以理解的。

可實際上,後來創作組從他這裡問詢信息的時候,他全是公正客觀地說的,沒有什麼私人情感與抹黑。

這與楊尚昆所說的“堅持實事求是”不謀而合,也就難怪他們能達成合作,共同創造出這部經典影片,《大決戰》了。

實際上,一個人的功過是非,本就不是能相互抵消的,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採取一個公正、客觀的態度。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就比如說我黨首個女叛徒秦曼雲,她在革命初期是作出了一些貢獻的,人到晚年她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大力支持地方教育,這些都值得肯定。

可是她當年被捕叛變,為了保全自身泄露重要情報,導致我黨在上海的同志們面臨滅頂之災,這同樣是我們不能忘記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評價這個人物呢?

答案很簡單,有功勞,但是更有過錯,而且過錯更大、難以寬恕。

評價林彪時同樣是這個道理。

當然,《大決戰》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林彪這個人物塑造的好,其他角色以及劇情也是設計的非常棒的。

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背後的工作人員們對其進行了極為專註的“打磨”。

1986年拍《大決戰》電影,有人主張不寫林彪,楊尚昆:那仗是誰打的 - 天天要聞

從建黨六十周年開始準備,一直到建黨七十周年才正式問世。

為了拍好這部電影,當時更是投入了6000萬元的資金,這筆錢在今天看來可能不多,但是在當年,那絕對是“天花板”級別的投入了。

人物與情節的真實、宏大場面的雕琢以及心意、資金的全力投入,最終創造出了《大決戰》這部傳世經典。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電影《書房溝》在西安公映 - 天天要聞

電影《書房溝》在西安公映

【來源:西安新聞網】秦人同仇敵愾赴國難,演繹蕩氣迴腸的家國情懷。5月24日上午,根據我省著名作家李巨懷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電影《書房溝》在西安進行院線公映,百餘名觀眾參加了公映禮。
一路走好!七月還沒過完五位名人相繼離世,有兩人同一天逝世 - 天天要聞

一路走好!七月還沒過完五位名人相繼離世,有兩人同一天逝世

近期,動畫藝術家閻善春、華語影壇“武俠影后”鄭佩佩、演員張志傑、李晟以及導演袁德旺等知名人士相繼離世,引發了人們對於東方大國動畫片質量參差不齊和醫患關係的猜想和討論。他們的離世不僅讓人唏噓,也讓我們猜想生命的脆弱和社會現實的問題。
宋慧喬曬聚會照:與友人相聚很開心,西裝眼鏡好酷颯! - 天天要聞

宋慧喬曬聚會照:與友人相聚很開心,西裝眼鏡好酷颯!

宋慧喬在自己的INS賬號上曬出了她與朋友一起相聚時的合照,照片中的宋慧喬穿着白色打底衫搭配黑色西裝外套,她挽起袖子,梳着中分短髮,戴着眼鏡,看起來很酷颯,有一種知性美,也有職場女強人的幹練氣質。她跟幾位朋友一起合照,鏡頭中的她笑容甜美,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