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7天假日的結束,萬眾期待的國慶檔也逐漸落下了帷幕。
與以往票房高漲的情形不同,今年的國慶檔電影或多或少受疫情影響,票房也不同往日的輝煌,
而部分院線級別的電影也換了種方式,以“雲影院”的方式與觀眾見面,其中就有此前呼聲較高的《一盤大棋》。
這部由郭濤、修睿、小瀋陽等主演的電影,光從演員陣容上來看,絕對是一部院線級別的電影。
但卻在10月4日以“雲影院”的方式播出,顯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儘管少了些許的“電影質感”,但《一盤大棋》頻頻出梗的笑料也足以慰藉觀眾不能到影院的遺憾。
從敘事上來講,《一盤大棋》一氣呵成,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餵奶式”的劇情也讓觀眾在闔家歡樂之際完全放放鬆松地看電影。
劇情反轉,局中局的方式也使觀眾耳目一新,在歡笑之餘,也能感受到電影藝術語言的些許魅力。
《一盤大棋》一經上線,非會員18元的點播價就飽受爭議,很多人認為要價太高,並不買賬。
而這也不是“雲影院”第一次因為價格問題遭人非議。
2020年,由迪士尼投資的電影《花木蘭》選擇撤檔改為網絡媒體點播上映,
即使這部電影耗資20億,在演員陣容上,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等人傾情加盟。
電影里的每一個服裝道具都經過層層打磨,戰爭場景動用60匹馬、100餘女性群演真實拍攝......
但綜合37美元(約257元)的流媒體租賃費還是遭到了大量影迷的“口誅筆伐”。
同年《魔發精靈2》也以“雲影院”的方式亮相,
《魔發精靈2》也同樣如此,這部電影耗資1億美元,從動畫電影來講,可以說是大成本的電影。
而電影之所以這麼“燒錢”還得益於製作團隊精益求精的精神。
製作團隊運用最新的渲染處理器,把每一幀的模糊的鏡頭或渲染或刪除,這才得以呈現出定格電影的既視感。
可點播價約20美元摺合人民幣138元的價格同樣引發了網友的聲討。
“雲影院”因為不在院線播出的緣故,價格的起伏波動引起觀眾議論也是很正常的。
老話常說“貴有貴的道理”,相信這句話放在電影里也同樣受用。
相比之下《一盤大棋》18元的點播價,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一盤大棋》是一部喜劇電影,就喜劇電影而言,演員決定了喜劇的下限。
而啟用小瀋陽、郭濤、修睿這樣的喜劇大腕無疑是給電影的喜劇元素“添磚加瓦”。
另一方面,演員的演技決定了喜劇電影的上限。
今天,阿西巴就對電影中的六名主演做一個排名,如果有觀點不一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評論討論。
第六名:小瀋陽(飾小文)
小瀋陽這個名字早已紅遍大江南北,曾經的“蘇格蘭裙”服務員也早已深入人心,他絕對是喜劇圈的頂流。
雖然非科班出身,但眾所周知小瀋陽師從喜劇大師趙本山,可以說早已練就了不亞於專業演員的演技功底。
在《一盤大棋》中,小瀋陽也為觀眾奉獻了一場“喜劇盛宴”。
片中,小瀋陽飾演小文一角。
身為這部電影的絕對核心,他除了貢獻笑料外也承擔著串聯整部戲的責任。
在養鴨場講價的戲份中,小瀋陽飾演的小文擺出一副老好人的形象,頻頻為林輝“求情”。
小瀋陽頻頻眨眼與老段打配合,隨即又擺出一副不可理喻的神情為林輝“討說法”,兩邊拉扯的他無疑給這場戲注入了別樣的靈魂。
在琳琳知道小文他們的騙局後,準備告訴父親林輝時,小文歇斯底里的表演扭轉頹勢,使琳琳改變想法。
小文一臉愁容地向琳琳解釋“真相”,滿臉的無奈寫在臉上。
而這段表演通過小文出色的發揮最終讓琳琳信服。
這場戲也是喜劇效果拉滿,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小瀋陽出色的發揮。
但總體來說,小瀋陽的表現剛剛及格,五星好評在他這裡只夠得上三顆星。
電影的前半段,小瀋陽總給人一種進入不了角色、硬演的感覺。
例如電影開頭,兄妹三人監控父親,修睿說:我印象當中他是很高很壯的,怎麼越長越抽抽了?
修睿的這段話無疑是埋了個大包袱,
但小瀋陽“弔兒郎當”的演技,和只停留在念台詞的台詞功底,根本接不住,以至於導演都沒給他切近景,
而這個“二踢腳”也被他放成了摔炮。
一個喜劇演員把喜劇演成這樣,太令人失望了。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片中連26歲的新人女演員都要壓小瀋陽一頭,所以他排在最後一名不委屈。
第五名:范明(飾林輝)
1964年出生的范明,演技是必然的爐火純青。
身為國家一級演員的他,出演《一盤大棋》這部喜劇片,不免有些大材小用,埋沒了范明更深層次的演藝功底。
《一盤大棋》中范明飾演明面上的大boss林輝。
范明一出場,就利用自己充分的喜劇經驗為觀眾提供笑料。
在群眾聲討“還錢”的口號與范明怡然自得的開會中,兩個鏡頭自然的銜接立竿見影的勾畫出范明飾演的林輝“無良奸商”的形象。
在林輝開會時,小瀋陽飾演的吳文突然出現在窗口,給予林輝“致命一擊”。
醜事被揭露的林輝無地自容,看到自己的名聲即將敗壞,瞬間無地自容。
林輝只能慌忙地指責吳文是個“瘋子”以逃避自己的責任。
看到幾位投資人憤憤地離他而去時,林輝慌忙地解釋。
兩頭都顧不上的林輝,慌亂的神態通過肢體動作被他展現得淋漓盡致。
可以說,范明飾演的林輝一出場就通過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立住了“奸商”的人設。
在林輝與老段講價買房的戲份中,城府之深的商人形象也被范明刻畫地栩栩如生。
當老段與林輝議價時,林輝若有所思地摸着算盤,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盤。
在這場戲份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在下着自己的一盤大棋。
殊不知自以為知曉一切的林輝卻是那個待宰的羔羊。
而這一幕在上帝視角的觀眾看來,無疑是一場笑料滿滿的“鬧劇”。
但由於戲份不足、拍攝周期短的原因,范明老師的演技還是沒達到本屬於他的水平,更多的像是來片場連玩兒帶演了一圈,
可能連戲都沒來得及過就上場拍了,總體來講不是那麼精緻,好多戲沒有厚度。
第四名:修睿(飾小莫)
修睿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早年前他就一直活躍在喜劇舞台上,在《廢柴兄弟》里飾演的張曉蛟廣受好評。
可以說,在喜劇圈摸爬滾打多年的修睿,骨子裡早就刻下了喜劇的印記。
這部由修睿擔任主演的電影,喜劇色彩毋庸置疑。
在《一盤大棋》中,他飾演老段的兒子小莫。
在小莫跟蹤林輝的小三時,被林輝妻子的私家偵探蛋殼盯上。
兩人互相做賊心虛的寒暄為觀眾奉獻了十足的笑料。
當小莫自然的一巴掌呼在蛋殼臉上時,笑料就立竿見影地顯現出來。
還有在飾演黑社會中,自然的形象不但能把林輝給唬住,還能把觀眾唬住。
在參與養鴨場的叫價中,小莫鏗鏘有力地抬價直接把林輝二人給架了起來,無奈林輝只能含淚報價5000萬。
在這場戲份中,修睿貢獻了自己特有的喜劇包袱。
一氣呵成的演技讓整個劇情顯得十分自然又效果滿滿。
可以說,修睿絕對是喜劇圈內最堅實的中堅力量。
第三名:張藝上(飾寧寧)
1996年的張藝上,畢業與中央戲劇學院。
雖然年齡尚欠,但是與眾多老戲骨搭戲起來,卻絲毫不落下風,可以說渾然天成的演技彌補了張藝上經驗上的欠缺。
在《一盤大棋》中,張藝上飾演老唐的養女寧寧。
但是這一身份到電影結尾片段才揭曉,更多的時候則是以老段女兒的身份出現在觀眾視線。
在一次集合會議時,寧寧含情脈脈地問老段“三個孩子中最喜歡誰”。
渴望知道真相的寧寧直直盯着老段,似哭非哭的眼淚在張藝上的眼裡打轉,形象地刻畫了寧寧是一個渴望被愛的孩子。
在老段即將被淹死時,寧寧聲嘶力竭地乞求養父老唐能夠放過老段。
張藝上面部全部肌肉都在用力,都在訴說救老段的決心。
寧寧拚命的吶喊和老唐奮力地解釋完美營造了一種“戲劇衝突”,也給影片最後的高潮時刻拉開了序幕。
張藝上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畢業於2014屆中戲表演班。
她《一盤大棋》中的表現沒有拉母校後腿,聲台行表都很到位,這個第三名的名次是實實在在的。
總得來說,張藝上的顏值加上演技,未來只要有機會足以在群星璀璨的小花旦中脫穎而出。
第二名:喻恩泰(飾老唐)
1977年出生的喻恩泰,塑造了紅極一時的“呂秀才”一角。
喻恩泰雖是科班博士畢業,但表演起來絲毫沒有被訓練過得痕迹。
流暢的神態動作,飽滿的台詞,足以讓他成為演員里的“常青樹”。
《一盤大棋》中喻恩泰飾演寧寧的養父老唐。
亮相伊始,老唐穩重得體的形象深入人心。
寧寧得知“真相”對母親大發雷霆時,老唐身着圍裙,義正言辭地對寧寧說道:“寧寧別這麼跟你媽媽說話”。
形象的刻畫加上台詞的潤色,勾勒出一個“持家”的溫柔爸爸形象,與之後面目猙獰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老唐設法處死老段的戲份中。
喻恩泰的整個面部肌肉都“運動”起來,他神情激昂地勸說寧寧“迷途知返”,希望寧寧能夠明白自己的苦衷。
當寧寧仍痛苦哀求時,喻恩泰神情激動抽了女兒一巴掌。
因為用力過猛,身體也隨之跟着運動。
強烈的反差,也使喻恩泰的反派的形象逐漸浮出水面。
而在電影最精彩的階段:三方對峙時,只有喻恩泰接得住郭濤的戲,
在這場戲中,喻恩泰把老唐的壞表現得淋漓盡致。
完全讓觀眾忘記了呂秀才的刻板印象讓我出乎意料,給他排第二名沒毛病。
第一名:郭濤(飾老段)
郭濤無論出現在哪部電影里,都算得上定海神針的存在。
1967年出生的郭濤,早已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語形容他的演技功底。
每一段對演技尺度的把握,都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別的處理。
在《一盤大棋》中,郭濤飾演的老段,正是下“一盤大棋”的幕後大boss。
老段在前半段電影中主要運籌帷幄指示他的三個孩子幹活,宛如一個棋客在俯視全局伺機而動。
堅定的眼神加上蒼老的容顏完美地復原出老段這個形象。
在電影最後,老段再次面臨“三個孩子中最喜歡誰”的難題,而這題的答案直接關乎到生死。
在這一極端情形下,一向沉穩不苟言笑的老段突然崩潰。
他奮力地抽打自己,神情從開始的堅定換為哀求,哀求他人放過自己的孩子。
這一情形下,也爆發出老段潛藏在心底對三個孩子深層的愛。
可以說郭濤老師通過自己出色的發揮,完美的呈現了老段這一角色。
六個主演用自己渾然天成的演技為大家在國慶節奉獻了這樣一部作品。
但是網上的風評卻褒貶不一。
有的人稱這部作品就一個字“尬”,而有的人卻毫不避諱地表達自己的喜愛,
而在播出平台中,這部電影被打出了8.8分的高評,這也讓網上的輿論一片嘩然。
其實客觀來說,這部喜劇電影通俗易懂的處理方式,老少皆宜,是部全家都能看的電影。
但也因為通俗性,少了一些特色,不免讓一些人比較計較。
影片雖然裹着懸疑的面紗,但全劇並不懸疑,
看得出來導演是想借鑒《瘋狂的石頭》這類型的電影,讓喜劇與懸疑共存。
但要想同時做到這兩點,實屬有點難,和寧浩導演還是有差距。
從整體來看,全劇邏輯縝密,如果強行解釋,可以自圓其說。
而在這一基礎上,導演想強行插入“荒誕”的元素。
插得好就是“幽默”,插不好也就成了“尬”,這也成了眾多觀眾吐槽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
但總得來說,這部劇適合全家坐在一起看,就當圖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