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帥狗黑皮
編輯|浮漁說娛
“一朝入紅樓,終身夢不醒。”
《紅樓夢》有太多個性鮮明的形象,讓人痴迷為之陶醉的同時,也會被個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所牽引。
1983年的時候,王扶林導演為了把這些形象搬上熒幕,前前後後花費一年的時間來選拔、培訓最合適的演員。
拍攝時間更是花費了3年之久。
正是這種“較真”,這才造就了永恆的經典製作——87版《紅樓夢》。
如今距離《紅樓夢》開播已經過去35年,那些留給觀眾深刻印象的“十二金釵”們,如今已經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1、“林黛玉”陳曉旭
在《紅樓夢》眾多角色之中,“林黛玉”作為當之無愧的女一號,無疑是最受歡迎、競爭最激烈的角色。
而陳曉旭在眾多競爭者之中,無論是才藝還是形象,都並不算出色。
如果說陳曉旭有什麼過人之處的話,那就是她誓言“林黛玉”的決心與信心。
當時在培訓班內,很多女孩其實也是茫然的,都在嘗試不同的角色,尋找那些角色最適合自己。
只有陳曉旭自始至終,都將目光瞄準“林黛玉”。
用陳曉旭的話來說:“他們說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的話,觀眾會認為是林黛玉在演另外一個女孩。”
或許正是這種自信,才讓導演一眼看中了陳曉旭身上的潛能。
最終的結果一目了然,陳曉旭所飾演的林黛玉,既體現了林黛玉外形的“弱”,事事不與人起爭執。
同時兼顧林黛玉內心“剛”,寧缺毋濫,“別人不挑剩下也不給我”。
尤其是那一句“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既包含了林黛玉的自謙,有隱隱透露出些許“孤芳自賞”的傲氣,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台詞處理。
可以說,陳曉旭憑藉一己之力,就讓“林黛玉”從話本中走到現實。
不知道是不是入戲太深的緣故,生活中的陳曉旭也繼承了“林黛玉”外柔內剛的性格。
所以在陳曉旭在前後兩段婚姻中,才會處處碰壁。
用陳曉旭自己的話來說:“婚姻是嚴肅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性格,我的性格與林黛玉一樣,不能包容別人、處處充滿稜角。”
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自然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陳曉旭的這種果斷、自主的性格,卻讓她商海順風順水。
在2004年的時候,陳曉旭還被評選為“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之一。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上天卻給陳曉旭開了一個玩笑。
陳曉旭在事業巔峰期被產出患有癌症,需要立刻接受手術才有機會保命。
就在家人心急如峰的時候,陳曉旭卻平靜的拒絕了手術。
“我不想讓自己的身體七零八落……”陳曉旭如是說道。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里,陳曉旭選擇了出家,遠離世俗的紛擾,安安靜靜的離去。
一切宛如劇中的“黛玉葬花”一樣。
只不過這一次,陳曉旭選擇是將“林黛玉”這個形象,與自己一起埋葬。
2、“薛寶釵”張莉
與陳曉旭對於“林黛玉”的志在必得不同,張莉能夠飾演“薛寶釵”,則有些“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
當時已經成為文工團演員的張莉,原本是陪同好友去面試。
因為當天氣溫寒冷,再加上張莉常年在苦寒地區養成的習慣,所以便將自己捂得嚴嚴實實。
剛一進到面試場所,就感受到一股熱浪襲來。
負責面試的王扶林導演也注意到這邊的情況,便好像提醒道:“這位姑娘,如果熱的話不妨將圍巾摘下來。”
張莉聽後也不答話,只是單手取下圍巾。
頓時一副雍容華貴、高雅不凡的的容貌出現在王扶林眼中。
在配上她那副被暖氣熏得昏昏欲睡的慵懶姿態,以及那雙忽閃忽閃似乎會說話一般的眼神,竟給人一種似乎是從“大觀園”中走出來錯覺。
王扶林一拍大腿說了句:“就她了。”
就這樣,張莉稀里糊塗的就飾演了《紅樓夢》中的女二“薛寶釵”。
但事實證明,王扶林的眼光確實獨到。
張莉天生帶有一種貴氣,完美貼合了劇中薛寶釵富家小姐的身份。
而張莉結合自身經歷,更是將薛寶釵那種王剛內柔、大度溫婉的才女氣質,演藝得淋漓盡致。
可以說,張莉完全演出了觀眾心目中的那個“薛寶釵”。
但所謂“成也薛寶釵,敗也薛寶釵”。
張莉在結束《紅樓夢》的拍攝之後,如願得到唯二的留京名額之一。
只是她之後無論再拍攝什麼,都難以逃脫“薛寶釵”的影子。
無奈之下,張莉便選擇出國留學深造。
當時很多的同學都是想方設法留在國外,但張莉對此不以為然。
張莉一門心思只想着學成之後回國,為此,她甚至連自己剛剛裝修好的房子也賣掉了。
但是張莉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一手設計的裝修方案,在國外竟然大受歡迎。
張莉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與合伙人專門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專門幫人搞房屋設計。
還別說,張莉的設計卻是有獨到之處,公司的規模也隨着聲譽越做越大。
張莉就這麼稀里糊塗的成為了加拿大的房地產大亨。
據報道,即便是1997年,全球範圍內遭受了很嚴重的金融危機,張莉的資產依舊超過了一億美元。
對此,張莉依舊是自信一笑,輕言一句:“過獎。”
3、“賈元春”成梅
相較於其他演員,成梅更像是被導演王扶林,一步步推到“賈元春”這個角色上的。
當時的成梅只是一位商場銷售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誰知《紅樓夢》劇組恰好來到商場選角,一眼就在茫茫人海選中了成梅。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篩選之後,導演王扶林親自拍板,點名成梅來飾演“賈元春”一角。
這可急壞了當時的成梅。
別看“賈元春”這個角色在劇中的戲份比較少,但這可是僅次於“林黛玉”、“薛寶釵”,在十二金釵中排行第三的角色。
如果按照原著“釵黛合一”的說法,就算說“賈元春”是排行第二也不無不可。
成梅怎麼也沒有想到,初出茅廬自己竟然會飾演這麼重要的角色。
而且最重要的是,成梅自認為完全不符合書中“賈元春”的形象。
“賈元春”作為賈府大小姐,自幼知書達理、端莊賢德,尤其是在入宮之後的的形象,舉手投足間更是顯出一種貴氣。
這些都是家世普通的成梅所欠缺的。
她主動找到導演王扶林問道:“我能演好元春嗎?”
王扶林卻堅定不移:“就是你了,你就是賈元春!”
或許正是因為導演的鼓勵,讓成梅漸漸放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到“賈元春”這個角色里。
還別說,克服了心理障礙成梅,竟然正的將“賈元春”那種貴氣、威嚴,同時又眼帶幽怨的氣質,演繹的淋漓盡致。
在結束《紅樓夢》的拍攝之後,成梅喜極而泣,說道:“原來我能夠演好這個角色,真心佩服王導的眼力!”
只能說,一個好的導演,確實能夠讓演員少走許多彎路。
在這一點上,成梅無疑是幸運的。
只可惜,這種運氣卻並非時時都有,自《紅樓夢》之後,成梅也曾陸續參與了不少電視劇的拍攝,但始終沒有什麼成色。
後來成梅乾脆移居國外,了無音訊。
直到《紅樓夢》30周年的時候,成梅才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但這也僅是匆匆一瞥,成梅便再次回歸平凡。
不得不讓人感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4、“史湘雲”郭霄珍
不同於其他人在選角之路的“順理成章”,郭霄珍飾演“史湘雲”的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
在最開始的時候,郭霄珍一直是在練習“薛寶釵”的戲,而且學黃梅戲出身的她,向來也是“薛寶釵”的有力競爭者。
但最後的結果卻出乎人們意料。
誰能想到半路殺出的張莉,竟然一舉奪得“薛寶釵”這個角色。
這讓郭霄珍頗受打擊。
好在導演王扶林確實喜歡郭霄珍這個演員,便提議她嘗試一下“襲人”這個角色。
即便落選,卻依舊被導演委以其他角色,這種事情如果放在其他演員身上,恐怕做夢都會笑醒。
但郭霄珍卻直言不諱道:“我不喜歡襲人這個角色。”
也正是因為郭霄珍的這個舉措,讓王扶林挖掘到她身上率直開朗、心直口快的性格,認為她非常適合飾演“史湘雲”。
果不其然,郭霄珍與劇中“史湘雲”的聰明、率真、大大咧咧的形象完美融合。
在氣得觀眾直跺腳的同時,又讓觀眾對“史湘雲”的敢愛敢恨、拿得起放得下氣度佩服不已。
而在生活中,郭霄珍也如“史湘雲”拿得起放得下。
在結束了《紅樓夢》的拍攝之後,郭霄珍的處境非常尷尬。
各種電視劇參演了不少,卻始終沒有什麼起色。
想要報考大學繼續深造,卻每次都和錄取成績差了一丟丟。
到後來,郭霄珍乾脆當了一名老師,專門教授黃梅戲。
在這個過程中,郭霄珍遇到一個自己所愛,也愛自己的丈夫
兩人從相戀到結婚,再到之後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一切都如同你我這樣的三口之家。
然而上天卻總是與郭霄珍開玩笑。
眼看着郭霄珍的小日子就要好起來了,家中突遭劫難,所有的財務被竊取一空。
但郭霄珍卻頗為慶幸:“只要人沒事就好,一切都會過去的。”
直到如今,郭霄珍依舊從事着黃梅戲相關的教學工作,一家三口平平淡淡也是真。
5、“妙玉”姬玉
姬玉與紅樓夢的緣分,與成梅有些相似。
當年《紅樓夢》劇組選角的時候,姬玉還只是北京皮鞋廠的一名臨時工。
導演王扶林在人群中一眼就相中了姬玉,邀請她參演“妙玉”這個角色。
用王扶林的話來說就是:“姬玉天生就擁有一雙幽怨的眼神。”
這一次,王扶林再次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眼光。
在原著中“妙玉”這個角色出生官宦之家,自幼修行佛法,明明塵緣未了,卻又處處展現出脫俗的孤高。
而姬玉所飾演的“妙玉”,不卑不亢,面善心傲,即便不發一言,也會給人一種若隱若離的距離感。
一顰一笑皆是戲,多一分顯得做作,少一分又顯力度不夠。
可以說,姬玉將“妙玉”身上矛盾完美融合,且又恰到好處。
從這方面就可以看出,姬玉儘管沒有接受過系統學習,但她絕對是有演戲天賦的。
但有時候,光有天賦還是不夠的。
在結束了《紅樓夢》的拍攝之後,姬玉順勢前去中戲深造,畢業之後一直在從事拍戲。
據統計,姬玉前前後後共拍攝了300多部的電視劇,在超過20部中擔任主角。
其中最被人熟知的,當屬《西遊記》中的鯉魚精、《戲說慈禧》中的王福晉。
但遺憾的是,即便姬玉拍戲如此認真,也曾塑造過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但她的演藝事業卻始終沒有進展。
到後來,姬玉也看開了,不再在意人生的起起落落,反而開始潛心修行佛法。
姬玉說:“我只是凡夫俗子,有很多起伏不定的事情,適當的緩一下,什麼事情都不能太過……”
6、“賈惜春”胡澤紅
胡澤紅演《紅樓夢》的經歷,與郭曉珍有些相似。
出生越劇世家的胡澤紅,在參加《紅樓夢》選角之前,便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是由紅旗越劇團強烈推舉給王扶林導演的。
當時王扶林一眼就看中了胡澤紅的形象以及略帶“毒舌”特點,非常符合劇中“林黛玉”刻薄的一面,於是便將其安排在了林黛玉組。
結果可想而知,“林黛玉”一角被陳曉旭給奪走。
胡澤紅則是被導演安排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賈惜春”。
不得不說,王扶林在知人善用這一塊確實有獨到之處。
胡澤紅心直口快的“毒舌”特點,讓她很容易就與“賈惜春”這個角色融合到一起,讓人一時間分不清是在戲裡戲外。
不過在開始的時候,胡澤紅因為“林黛玉”一角被搶,對陳曉旭是非常不服氣的,每次見到都和冷嘲熱諷兩句。
但陳曉旭也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主,每次都會懟回來。
一時間兩人之間火藥味十足,尤其兩人還是在身處同一個宿舍的舍友,那更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劇組裡其他老師看不下去了,提醒王扶林要不要將兩人分開,免得天天起矛盾。
王扶林卻不以為然,反而兩人能夠當面吵起來是件好事,至少不會將心裡的想法藏着掖着。
果不其然,胡澤紅與陳曉旭兩人“不打不相識”,漸漸竟然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直到《紅樓夢》拍攝結束之後,胡澤紅選擇下海經商,隨着生意忙起來之後,這才漸漸與陳曉旭減少了聯繫。
直到多年後,陳曉旭意外缺席了紅迷見面會。
胡澤紅誤以為以為陳曉旭依舊沉浸在“林黛玉”一角中無法走出,恨鐵不成鋼但電話就罵道:“《紅樓夢》都拍完幾年了,你還在哪裡裝什麼林妹妹!”
但胡澤紅不知道的是,現在的陳曉旭已經是癌症晚期,便是連回話都已經很艱難了。
當胡澤紅知道真相的時候,世上已是再無林黛玉……
這聲“抱歉”,終究還是沒有機會說出口了。
7、“王熙鳳”鄧婕
如果說“十二金釵”中,誰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爭議最大的話,那麼“王熙鳳”的扮演者鄧婕絕對榜上有名。
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鄧婕不符合原著中,“王熙鳳”丹鳳三角眼、柳葉吊眉梢、苗條風騷的形象。
但出生川劇世家的鄧婕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自幼從劇組培養出來的優秀演技,以及自身對於“王熙鳳”這個角色獨到的理解。
所謂“形象不夠,演技來湊”。
鄧婕所飾演的“王熙鳳”,媚而不妖、精而不明、嘴冷而心熱,一顰一笑間就將“大觀園大管家”演繹的惟妙惟肖。
至今,鄧婕在劇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登場,仍然被引為是對“王熙鳳”最經典的演繹之一。
正是因為這些讓人拍案稱奇的演技,在結束《紅樓夢》拍攝之後,鄧婕依舊是圈內最受歡迎的新秀,先後拍攝《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等叫好又叫座的熱播劇。
只是在生活中,鄧婕的感情經歷卻頗為不順。
先後兩段婚姻,卻始終沒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
直到2005年的時候,才和丈夫張國立一起領養了個女童,小日子也算是平靜幸福。
除此之外《紅樓夢》中還有不少令人影響深刻的演員:“李紈”孫夢泉、“秦可卿”張蕾、“賈探春”東方聞櫻、“巧姐”王瑄、“賈迎春”金莉莉……
這些人或是早已遠離圈內、或是退居幕後,早已經漸漸被人淡忘。
但不可否認,正是這些人共同組成了87版《紅樓夢》輝煌的過往。
她們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場盛世。
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48小時與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