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戲靠摳圖、對白念數字,甘當“塑料演員”遲早會涼涼

2021年09月14日19:03:06 娛樂 1024

“他們不是文藝界的,他們是流量界的,他們是被包裝炒作出來的塑料演員”,近日, 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在一次座談會上的犀利發言刷屏,引發廣泛評論。

什麼是“塑料演員”?人們或有不同定義,但無外乎華而不實、缺乏品質,以及沒有靈魂、沒有生命力等。與真正的演員相比,“塑料演員”劣勢明顯,但弔詭的是,一些“塑料演員”人氣高、出鏡率高,收入也高。

一些“塑料演員”為何成了“當紅炸子雞”?正如陳道明所言,“塑料演員”是包裝炒作出來的。對演藝人員的推廣包裝本屬正常,但完全不顧演員本分,脫離演藝事業規範,過度包裝實屬不該;流量並無原罪,流量至上則不可取。一些“塑料演員”缺乏起碼的演技,也完全沒有把心思放在提高演技上,在資本營銷中,借力畸形“飯圈文化”成為頂流,進而招搖過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正常嗎?

拍戲靠摳圖、對白念數字,甘當“塑料演員”遲早會涼涼 - 天天要聞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塑料演員”“拍戲靠摳圖、對白念數字”,演技低到突破底線。據報道,演員王勁松曾談及某年輕藝人問他:準備戲是不是把台詞背下來?王勁松很生氣:“背台詞是演員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你到了戰壕里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吶?”背台詞是演員的基本功,但一些“塑料演員”偏偏連最基本的事都不願做、不會做,這樣的演員還能成為“頂流”,豈非咄咄怪事。

引人深思的是,“塑料演員”演技再差,也仍能依傍資本、“飯圈”,在演藝界跑馬圈地、日進斗金。如此“劣幣驅逐良幣”,真正的演員還有空間嗎?個別靠過度包裝、無底線炒作起家的所謂明星,不僅毫無演技,更是缺乏藝德,牽涉各種劣跡,任由這樣的人成為“頂流”,這將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導向?對一些沒有演技更沒有藝德的“塑料演員”而言,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涼涼。

當前,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正在加大治理演藝界亂象,深孚人心。比如,反對畸形審美、反對“唯流量至上”,還對明星天價片酬、“陰陽合同”、低俗炒作說不。有行業協會則提出,注重文藝作品的質量口碑,不以數據、流量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拒絕以重複刷量、刷單等方式進行虛假炒作。這些做法傳遞鮮明信號,靠資本製造的“塑料演員”行之不遠,沒有藝德和演技就沒有安身之本。

什麼是好演員,首先要品行好,遠離浮躁,努力涵育藝德,潛心鑽研,努力錘鍊演技,真正拿出好的作品,讓作品活在觀眾心中。演員專心於塑造角色,而不是沉迷於編造流量,這樣演藝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文/秦川

編輯/弓立芳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