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不脫幫 邁步奔小康——巴中市巴州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紀實

2021年04月07日22:09:11 娛樂 1089

脫貧不脫幫 邁步奔小康——巴中市巴州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紀實 - 天天要聞

天花村新貌

脫貧不脫幫 邁步奔小康——巴中市巴州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紀實 - 天天要聞

開展暖冬扶貧活動

脫貧不脫幫 邁步奔小康——巴中市巴州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紀實 - 天天要聞

農業技術培訓

脫貧不脫幫 邁步奔小康——巴中市巴州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紀實 - 天天要聞

現場指導果樹種植

脫貧不脫幫 邁步奔小康——巴中市巴州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紀實 - 天天要聞

現場農業技術指導

脫貧不脫幫 邁步奔小康——巴中市巴州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紀實 - 天天要聞

發放果樹苗

王柱 吳昭輝

2014年,巴州區食葯監局與鼎山鎮石嶺村和花溪鄉天花村、大壩村結對幫扶。在脫貧攻堅春風吹拂下,四年時間過去,三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火石嶺上,青山似黛、綠野如染;天花山坳,鶯聲宛轉、瓜果飄香;大壩村中,艷陽高照、鳴蟬低唱。

變化來自不懈的努力。在這場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役中,區食葯監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勇挑重任的為民情懷,不畏困難、腳踏實地的奮進精神,譜寫了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時代讚歌。

看得見的變化

四年幫扶成績單,既是回首,更是起步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貧困村的變化既有村容村貌和生產生活條件的外在改變,又有村民精神面貌的內在提升。

天藍水清,白牆碧瓦,幢幢靚美的川北民居小樓,錯落有致;堂前屋後的菜園子成片鋪開,時令青椒、茄子掛滿枝梢;一條條水泥路從新居中探出頭來,交錯相通,延向遠方,道旁的格桑花嬌艷的昂起了頭——走進石嶺村橙子田聚居點,真的不敢相信這就是曾經那個“缺水缺糧缺票子,就是不缺鵝包石”的火石嶺。

“我家以前住在河溝里,由於道路不通,趕個場都要走兩個多小時,這輩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路修好。現在好了,不僅路修通了,我還住進了離街更近的新房子。”62歲的大壩村村民胡弟先,長期患病,原居住在山溝最深處,一家5口人擠住在兩間土坯房裡,生活十分困難。

自精準扶貧後,胡弟先花了不到8千塊錢就統籌自建了新房並順利入住,這給他家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這僅是石嶺村、天花村和大壩村三個村子變化的縮影。自脫貧攻堅特別是區食葯監局掛包駐幫以來,三個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之前三個村都屬於“三邊”村,山地居多土壤貧脊,每個村僅有的一條通村公路,還是沒有硬化的斷頭路。村民們出行基本都靠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最真實的寫照。居住的多是土坯房,地里除了水稻和小麥,基本沒有什麼經濟作物,更談不上什麼產業。

“基礎設施差,產業底子薄,發展起步晚是他們的‘硬傷’,也是脫貧奔康需着力解決的關鍵。”戰區指揮長侯軍在座談會上提出要求,“扶貧攻堅首先要找准病因,才能因病施方,做到點准穴位、精準破題。”

從2014年起,區食葯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毅帶領全局幹部職工在履行食葯監管主責主業,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同時,全身心投入到脫貧奔康主戰場。這年夏天,他幾乎周周都往這三個村跑,同群眾拉家常、問需求,與村兩委選路子、找方子。一個月的走村入戶,讓他吃透了村情、社情、戶情,找准了貧困病因。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三個村的《脫貧幫扶五年規劃》,明確了以“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為目標,創新幫扶思路,推動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智力扶貧。

四年來,在區食葯監局的大力支持和幫扶下,三個村依託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共新建聚居點6處157套,統規自建37套,危房改造43套,通過城鎮購房及其它途徑解決了5戶貧困戶住房問題,基本實現了“搬得出、住得下、穩得住”的安全住房目標。

四年來,硬化道路7.4公里,拓寬村道路3.7公里,實現了通村到社,村民出行難徹底得到解決。改造電網13公里,增容變壓器5台,鋪設自來水管13000多米,暢通天然氣95戶,切實讓村民用上了安全電、放心水和天然氣。

四年來,組織開辦貧困戶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班11期,431人次參加培訓,開展“黨支共建”“送醫送葯”“安全知識進鄉村”等活動14場次。組織村兩委幹部、貧困戶代表到產業發展特色村參觀學習7批次,通過走出去,看差距、學經驗、長見識、增才幹,不斷增強致富本領和“造血”功能。

2015年,引進蜀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通過“一村兩園”(村核心示範園和家庭小葯園)規模種植射干、皂角、党參等中藥材500多畝。回引5名在外務工村民回鄉創業,規模種植紅心柚300多畝,椪柑100餘畝。發展萬元圈74個、萬元店6個、萬元塘12個、萬元林14個,產業蛋糕不斷做大,村民經濟收入不斷增加,人均增加收入560元,真正實現了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這方水土富養一方人”的根本轉變。

“我們將農民的土地流轉過來,種上道地藥材,再吸納村民來種植,每家每戶都是雙份收入,村民們幹勁很足。”蜀楠公司負責人說。

在辦公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區食葯監局籌措支持資金14萬元,倡導愛心企業捐助20多萬元,為三個村規範設置黨員活動室、村衛生室、文化室、信息資源室、農民夜校、晏陽初講堂。新建活動廣場5處共1800多平方米,配備了運動娛樂休閑設施。

“過去村民們在生產勞動中摸索農業生產經驗,現在他們定期到夜校學習農業科技知識,隨時根據需要到文化室查閱種養殖業技術資料,空閑時健身娛樂。”天花村支部書記李俊賢的話匣打開了,“過去村民聚在一起談論的是家長里短,現在話黨恩、談農技、議發展常掛在村民嘴邊。”

遠親不如近鄰。各村還成立了勞動互助小組,村民們在農忙季節互幫互助;居家生活,喜事共賀,難關共渡;特別是對年齡大的留守老人輪流照顧、問候。這裡,包容代替了計較,和諧代替了生分。說到互助組的好處,80多歲的常開菊老人豎起大拇指。

記在心的付出

幫扶幹部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

心與心的碰撞,實打實的幫扶,食葯監人和貧困村民結對認親,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到處留下他們忙碌的身影。

石嶺村貧困戶劉映六家情況特殊,夫妻倆身有殘疾,沒有勞動能力,自家土地不具備建房條件,房子只有建在別家自留地上,易地搬遷建房是他最大的心愿。

2017年5月7日,一大早,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毅來到他家,又一次把左鄰右舍聚到一起,協調他家易地搬遷需要土地的事情。一次次地溝通,一回回地調解,鄰里關係終於疏通,易地搬遷的土地終於敲定。接下來,他又幫忙聯繫建房的材料、工人……

新居落成後,70多歲的劉映六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他拉着盧毅的手激動地說:“做夢都沒想到,在盧局長的關心下,我的新房夢終於實現了。”

貧困戶侯啟坤住在半山腰,想修一條通車便道,盧毅又協調施工隊挖出了一條3米寬的土路,並在上面硬化了一條人行道。貧困戶譙麗華家經濟困難,場鎮購房資金缺口大,盧毅就自掏腰包幫助在場鎮擺起小攤點,很快就解決了場鎮購房資金難的問題。

面對別人的詢問,盧毅說:“無論困難多大,我們都要與貧困戶一起面對。確保在2020年前,幫助他們擺脫貧困,走上小康之路。”

像盧毅這樣,傾心幫扶貧困戶的幫扶幹部事迹還有很多——

貧困戶吳明德到城裡住院,56歲的幫扶幹部王代湘放下手頭事情,把年僅2歲的小孫子託付給親戚,到醫院裡忙着挂號,陪着排隊檢查,幫助繳納費用,辦理出院手續,盡其所能,直到貧困戶康復。

大壩村二社貧困戶蒲從的新居建成了,屋裡屋外一片狼藉。財務股長羅聖蓉就背着才3個月的娃娃同其他幫扶幹部一道來到他家,幫忙提水整物,清理衛生,並將自己帶來的嶄新被套鋪到他家床上。

貧困戶李元華家缺少勞動力,麥子黃了等待收割,長在地里的油牡丹也需要治蟲。幫扶幹部王永明挽起褲腿,走到地里與他一起勞動。

四年來,80多名食葯監幹部始終把貧困戶的冷暖放在心上,送去嶄新的衣服、被子等生活必需品;他們出資出力,幫助購買農資,主動學習並積極傳播現代農業科學知識,指導他們利用房前空地和屋後林地發展庭院經濟,拓寬收入來源;農忙時節,更與貧困戶一道下地幹活,搶抓農事。

四年來,區食葯監局幹部職工自身累計捐款購物達30多萬元,點亮微心愿278個,走訪慰問困難群眾3000餘人次,幫助結對貧困戶解決各類問題189個。

走近、走進、傾聽、幫扶,食葯監人將真誠、溫暖送到貧困群眾身邊。

田間地頭,灑下了他們的汗水;房前屋後,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食葯監局幫扶幹部個個都是好樣的,幫扶是給力的,村民們非常滿意,大家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感謝食葯監局的幫扶,讓我們找到了脫貧的方向!”石嶺村村支書劉斌感慨道。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修道路、打水井、興產業、促就業、拉家常、捐錢物,實打實的幫扶讓食葯監局幫扶幹部和和村民成了知心朋友,建立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架起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下一步的承諾

不脫貧不“脫鉤”,不奔康不“收兵”

真正意義的扶貧,不應局限在決勝脫貧中的幫扶,更不應囿於脫貧驗收中的指標,而是着眼於建立脫貧致富、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

“扶貧驗收後,食葯監局還能大力幫扶我們村么?”

“今年過去了,食葯監局的幫扶幹部還會經常來看望我們么?”

面對村兩委的擔心、貧困戶的疑慮,局黨組書記、局長盧毅在三個村的村民大會上立下誓言:“貧困戶不脫貧,我們的幫扶就不‘脫鉤’,鄉親們不奔康,駐村工作隊就不‘收兵’。”

“只有建立脫貧致富、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才能讓脫貧效果可持續,才能真正意義實現全面同步小康。”如何做好下一步的幫扶工作,盧毅早就超前謀劃成竹在胸:針對基礎設施差、致富門路窄、創業資金少等問題,結合鄉村振興建設的推進,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策”思路,力爭再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達到產業興、農民富、山村美。

基礎建設是農村脫貧的基石。下一步,圍繞鄉村振興建設,把環境衛生、文化設施等作為基礎設施的重中之重來抓,通過各種途徑,協助村加大投入,夯實硬件基礎,美化鄉村環境。

產業扶貧是農村脫貧的關鍵。在家庭經濟發展上,大力引導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增加家庭收入;在特色種植上,抓住區委、區政府大力發展道地藥材產業契機,創新“一村兩園”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道地藥材專業合作社營銷優勢,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在發展丹參、梔子等中藥種植上下功夫,努力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既保證貧困戶每年有收益,又為村集體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技能扶貧是農村脫貧的路徑。“家有良田萬頃,不如一技在身”。繼續搭建各類平台,為種植戶、養殖戶提供專業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支持,讓貧困戶不出村也能增加收入,真正實現脫貧奔康。

“扶貧攻堅不能大水漫灌,而要對症下藥、精準滴灌。老百姓想什麼盼什麼,優勢是什麼,短板有哪些,必須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盧毅對全體幫扶幹部說。面對貧困戶致貧原因的多樣化,幫扶幹部堅持問題導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制定脫貧計劃,精準發力,確保每一項幫扶舉措落到實處。

王海軍是石嶺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缺乏勞力,外出打工雖說收入高點,但照顧不了家庭。幫扶幹部葛暉對症施策,介紹他到巴中一工地當保管,既解決了王海軍的收入問題,又讓他常回家照顧。

饒正華家缺少技術,家庭收入全靠幾畝地,還得看天吃飯,他就介紹初中畢業在家的孩子學習美髮,增加家庭收入。

“今後,我的庭院經濟有一定收入,兒子在鼎山場上搞小經營還有不錯的收入,維持家用外還有結餘,待條件成熟了也到城裡去發展。”談到未來的日子,貧困戶吳明成臉上堆滿了笑。

政策好了,每個村民心中都有一盞明燈,照亮着前面的路,溫暖着他們的心。

決勝脫貧奔康,巴州區食葯監人使命在肩。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根植泥土,戮力前行,同村民一道共同勾畫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一句話葬送22年努力,他曾9次登上春晚,46歲人設崩塌慘遭網暴 - 天天要聞

一句話葬送22年努力,他曾9次登上春晚,46歲人設崩塌慘遭網暴

前言他曾經9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後來更是有幸拜了三位大師當師傅。可後來卻因為他的一句話,導致他在46歲的時候被網友網暴,一夕之間他22年的演藝生涯就此覆滅。曾經風光無限的他,現在的如今過的如何了呢?一夕間為泡沫“這輩子就是一衝動捐贈了你,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