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後、80後的記憶里,總有那麼一首歌,喚起記憶,喚起記憶里17歲的那個她,可能對每個人來說,一首老歌,都有一個故事。
張元軍|文
“娃哈哈”牛奶是不是從“我們的祖國是花園”來的?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來這裡,
我問燕子你為啥來?
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
母親抱着我不到兩歲的小兒子,一左一右地來回悠着,哼着這幾句歌。兒子的眼裡快沒了神兒,馬上要睡着的樣子,母親仍在一遍遍地哼唱,眉眼帶笑。
這是小時候母親唱給我的歌,也只聽她唱過這兩句,不知道後面的會不會唱。就是這短短的兩句歌,她唱給了我們姊妹仨,唱給了五個孫子,三個重孫,除此之外,再沒聽過母親唱歌。
這也是我此生聽的第一首歌,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的心都要化掉。
而另一首歌,卻會讓我堅強。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每次這激動人心的聲音響起的時候,我往往是在別人家院子里的黑白電視前。
看完電視,一邊高唱根本不懂的歌詞,一邊還要來幾招“迷蹤拳”,滿腔的英雄氣,足以抵擋對回家的那條黑暗小徑的恐懼。
年輕一點的,小時候大都喝過“娃哈哈”牛奶,但未必知道牛奶公司為什麼會起了“娃哈哈”這個名字,而我是知道的。
上幼兒園的時候,村裡一個剛富起來的小夥子,披着一頭長捲髮,扛着一台近一米長的錄音機,開着很大的聲音,每天去找我們同樣長發飄飄的女老師。
我有幸被被女老師挑中,站在錄音機前面唱了那首歌“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裡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着我們……哇哈哈呀,哇哈哈呀,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後來“捲髮”把錄的聲音放出來,我又驚奇又激動,回家驕傲地給每個人都說好幾遍——我進了電台了。
現在每次看到“娃哈哈”牛奶,就會想起這首歌。“娃哈哈”這三個字,一定來自這首歌的靈感。
初中同學畢業二十年聚會,一個個喝的迷三倒四,“說都不會話了”,相互攙扶着去卡拉OK。
一進包房,又生龍活虎起來,抽煙的、逮着啤酒猛灌的、拿着話筒狂吼的。整個一群魔亂舞,烏煙瘴氣。不知誰點了一首《十七歲的雨季》,大家竟慢慢安靜下來。
“當我還是小孩子
門前有許多的茉莉花
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當我漸漸地長大
門前的那些茉莉花
已經慢慢地枯萎不再萌芽
什麼樣的心情
什麼樣的年紀
什麼樣的歡愉
什麼樣的哭泣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
我們有共同的期許
也曾經緊緊擁抱在一起”
一曲終了,都自覺的圍成一圈,打開啤酒,再次乾杯。我問:“誰還記得這首歌是怎麼學的?”有幾個就搶着回:“當然記得,上音樂課,老師提了一台錄音機放講台上,我們聽了兩三遍就學會了,然後全班同學齊唱。”
“大家再集體唱一遍好不好!”
都齊聲說“好”,可唱着唱着就唱不下去了,不是忘了歌詞,那時學得歌怎會輕易忘掉,是因動了情,而失了聲,最後只剩擁抱。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心裡記着我”
情歌代表的是非常個人的情感,合唱似乎就不是那個味了。但初高中時,早上或者午後開課前,都要集體唱歌,什麼歌流行就唱什麼歌,還基本都是情歌。
一個叫“雲”的女生負責起歌,有好幾天,老起那首《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而且唱着唱着就淚流滿面,我們都不解,終於有人八卦說,那是向她心儀的一個男生表白。
同學們知道後,再唱這首歌,大家心照不宣,每唱到那個“雲”字,就特意加重了聲調。
隔壁班的同學嘲笑我們,聽你們班唱歌那水平,跑調不知跑哪去了!但是現在想來,這應該是最動人不過的“跑調”了。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
會讓你心裡記着我”
當然有的。
有次課間,她和另一女生在教室里唱那首《瀟洒走一回》。“她”是誰,你懂的。我在自己的座位上,裝作寫作業,實際是在側着耳聽。一直到上課了,才想起忘了上廁所。
那節課把我憋的,坐直也不是,彎腰也不是。老師還指着我罵:“你屁股上長蒺藜了!不老實聽課,在座位上擰什麼擰?”
我也是喜歡唱歌的,但由於膽子不夠大,只在寢室里瞎吼,在教室從未好意思唱過。她或許是聽別的男同學說我唱歌還不錯,就和另一女生湊到我跟前,非要我唱那首趙傳的《我是一隻小小鳥》。
我卻鬼使神差地繃著臉,說不會唱這首歌。她們說明明聽有男同學說你在寢室唱得可好了,我仍舊一副高冷的樣子,死活不答應。
她氣得漲紅了臉,甩手而去,並撂下一句話:“以後再也不理你了!”
唉!以後就真的沒了以後。
那時聽歌有兩個渠道,一是村委會的大喇叭,偶爾會放一些流行歌曲,音質好,聲音大,聽着好過癮,每到大喇叭開播,我就一個人坐在打麥場的石頭上,一邊拿樹枝在地上寫歌詞,一邊靜靜地聽。
至今仍能記得其中幾首歌的名字《酒干那倘賣無》《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真心英雄》。
二是父親的收音機,電台里經常播放各種音樂排行榜。可惜這兩個都要碰運氣,即便偶爾碰上了特別喜歡的歌,聽一遍就沒了。
收音機有時出現信號不好,我就着急慌忙地舉着收音機爬到屋頂上,還要不停地校正方位。就是那樣的條件,反而學了不少歌。現在偶爾去K歌,唱的還大都是那時學的。
後來畢業上班,記得第一個月的工資是420元,拿到手後,立刻斥資二百多買了一台錄音機。配了童安格、姜育恆、巫啟賢的磁帶,終於可以反反覆復地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歌了。
然而此後,及至現在,卻很少完整地學過一首新歌。
“再唱不出那樣的歌曲,聽到都會紅着臉躲避”
《中國好聲音》開播後,才重新勾起了對歌聲的興趣,着實追過兩期,對有些歌也是喜歡得不得了。可自己張口唱的時候,出來的感覺完全不是想要的那個味兒,歌詞也咋都記不住。
另外,還聽不慣周天王那口齒不清的歌,聽不懂那嘴裡像蹦豆子一樣的所謂Rap。十幾歲的兒子唱的歌,我更是無法欣賞,他還嘲笑我唱的歌“老土”,就像自己也曾嘲笑上一代人只會聽鄧麗君、韓寶儀的甜歌一樣。
那些情啊愛啊的歌詞,再從自己的口中出去,也總覺得有裝嫩的嫌疑,真應了王菲《因為愛情》裡面的那句歌詞“再唱不出那樣的歌曲,聽到都會紅着臉躲避”。
我忽然心生感傷,一個時代過去了。
莫文蔚和費玉清合唱的那首《當你老了》確實感動到了我。下載到U盤,在車上聽了無數遍之後,才勉強唱的下來。
“當你老了
眼眉低垂
燈火昏黃不定
當我老了
我真希望
這首歌是唱給你的”
無論何時,記得歌唱。老歌里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一張張動人的面孔。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張元軍,鞏義人,七零後,一個喜歡寫農民的農民。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