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這句話的前半段理解起來也簡單,鰥夫,是指喪偶後未再娶,並且沒有子女的男人,一個人的生活通常比較簡單,吃穿都將就,尤其是一個男人,吃飯什麼的通常都是隨便對付一下,墊個肚子就完事了。一天能生一回火,做一回飯都是很難得了,自然也就炊煙少了。
不過這話的後半段,卻頗有爭議。寡婦,是指失去丈夫未再嫁的婦人。寡婦門前是非多,通常被當做是指責寡婦不守婦道的貶低之詞。認為寡婦難耐深閨寂寞,勾三搭四而招惹是非。
而另一種解釋則是:因為寡婦無主,所以成了那些光棍男子競相追求的對象,無事獻殷勤的光棍漢們聚集寡婦門前,爭風吃醋的事情時有發生。甚至有可能為了贏得美人歸而大打出手。造成不必要的流血事件。
那麼,為什麼,光棍漢們要競相追求寡婦呢?
大部分人認為因為古代打光棍的男人很多,而權貴們都把女孩佔盡了,尤其是皇帝,一個人佔有上萬女人,“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老百姓沒有了“資源”,沒有女人和誰結婚呢?這時寡婦就成了男人們追逐的對象,相對於娶黃花大閨女時的三媒六聘,娶一個寡婦也相對更便宜一些。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很低,除了少數幸運兒,一般女人都難以為自己的命運做主,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基本算得上是任由擺布。所以,不管是褒是貶,“寡婦門前是非多”都成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