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親身經歷告訴你:要想安度晚年,請牢記這3句話

導語

三毛曾說:

本來,天倫之樂是人間最可貴的一種情操和欣慰,很可惜的是,每個家庭中,或多或少,父母與子女的觀念與行事為人不能完全一致,不愉快的心情也隨之而來了。

但凡事也有例外,就是做父母的,能夠選擇在適當的時候,體面地退出子女的生活,並用心規劃自己的日子,也是能夠擁有天倫之樂。

昨天,大姑姑過70歲生日,我們前去慶祝。大姑姑生了3個女兒1個兒子,看着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的溫馨場面,不少親戚都羨慕不已,悄悄詢問大姑姑家庭和諧的秘笈。

沉浸在喜悅當中的大姑姑,笑了笑說,沒什麼秘訣,就是當子女長大了,成家立業了,父母就該學會放手,就算他們跌倒、摔跤,也是他們的事。

總而言之,身為父母,只要做好以下3點,就能幸福地安享晚年了。

01:適當的自私,給自己留後路

很多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可謂是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似乎孩子就是他們的一切,幫他們也是理所當然的。然而當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自己老了病了後,才發現自己竟一無所有。

做父母的,與其等到那個時候後悔,還不如趁現在,就提前為自己考慮。

隔壁王大爺在兒子結婚時,夫妻倆幾乎花光全部積蓄給他買了一套房作為婚房。婚後不久,王大爺自然而然就做了爺爺。

去年,王大爺兒子看着自己的孩子漸漸大了,馬上就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就想再買一套學區房,可手裡的錢不夠,他便想和王大爺借錢。

王大爺聽說後立馬拒絕了:“兒子,雖然爹很想幫你,但是家裡實在拿不出錢,我和你母親全靠種田維持生活,家裡也沒有其它的收入……”

聽父親這麼說,王大爺兒子只好打消這個念頭,自己再想辦法。

實際上,王大爺這些年,確實省吃儉用攢了幾萬塊錢,但是他考慮到自己和老伴年紀大了,身上的毛病越來越多了,萬一那天進了醫院,是急需錢救命的。

於是,王大爺選擇留一手。他是這麼想的,兒女再好,總有不及時的時候,千好萬好,不如錢攢在自己手裡。如果把錢都給了兒子,萬一將來生病要急用的時候,還得伸手向兒女要。

如果孩子手頭寬鬆,自然沒有問題,萬一兒女手頭很緊,說不定新的矛盾又來了。

王大爺的隔壁鄰居劉大爺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時孩子們為了買房,硬是生生地榨乾了老兩口。一天,劉大爺不小心被車撞了,傷得特別嚴重,當時她老伴急得不行,打電話給兒子,兒子上班沒接。

後來還是王大爺給湊了錢,才及時做完手術。不然等他兒子從外地趕回,可能劉大爺早就錯過了最好的手術時間。

所以說,與其關鍵時急得焦頭爛額,還不如趁早給自己留條後路,利人利已。

02:懂得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過分去干涉

很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掏心掏肺為了孩子考慮這,考慮那,生怕孩子吃一點點苦,遭一點點罪。

後來孩子長大了,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娶什麼樣的媳婦,父母也習慣性出謀劃策,甚至有些父母越俎代庖。

就像電視劇《愛的厘米》里徐清風的媽媽,對於兒子那叫一個照顧。兒子選擇什麼樣的科室,項目;兒子應該找什麼樣的對象……她都要強行插手,只要徐清風一個不情願,她立馬申請醫院的志願者,表面上是去做義務工,實則就是全方位盯著兒子,直到徐清風妥協。

後來,徐清風按照她的要求開始跟醫花林潔交往,本以為她會滿意了,沒想到,她的手越伸越長。

人家林潔一上門,她就開始強行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她。例如徐清風不吃有玉米的餃子;和麵粉的時候要先倒溫水再倒冷水,這樣的餃子皮吃起來有甜味;做飯的時候,一邊做一邊搞衛生,這樣飯做好了,衛生也就搞好了……總之就是,家裡都要聽她的,誰都不能破壞這個規矩。

可林潔畢竟是新時代女性們,有知識有文化,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獨立自主思想,她沒有辦法跟徐清風一樣,無條件去配合徐母。結果她的到來,打亂徐母30年來的習慣,這讓徐母很是抓狂。

那天,林潔再次上門,徐清風還沒有下班,正好快遞員送來了一個快遞,是徐清風的,徐母見了,都來不及招呼林潔,就開始拆快遞。

林潔問,“這是徐清風的快遞,他人還沒有回來,您就幫忙拆了。”徐母笑了笑說,“不拆幹嗎?放在家裡多亂啊。”林潔趕忙接話,“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爸我媽從來不會幫我拆快遞。”

“一家有一家的習慣,我跟清風吧,我們倆就從來沒有界限,他對我一點秘密都沒有。”“他應該有保留隱私的權利。”

徐母一聽,不樂意了,“林潔,你別跟我上綱上線。對別人,那是你有隱私,但是一家人天天在一起,有什麼隱私啊。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是外人,對嗎?”

話一說完,徐母的快遞也拆開了,是一個掃地機器人。原來這是林潔送給徐清風的禮物。沒想到這個禮物引起了徐母強烈的不滿,她總覺得林潔在指責她做家務不幹凈似的,想趕她走,其實林潔就是看她辛苦了。

事後,徐母后悔讓徐清風跟林潔處對象了,怕自己在兒子心裡沒地位。到最後,因徐母的過分操心,兩人還是散了。不得不說,徐母這做法真的太過分了,換誰都受不了。

也許孩子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人去指引或者幫一把,但是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度,在涉及原則問題,涉及孩子自己的選擇時,應給孩讓孩子自己選擇,切勿有控制孩子的想法。

03:兒女雖多,不要偏心,一視同仁

很多家庭,之所以家庭內部關係複雜,那就是老一輩拎不清,特別寵愛某個孩子,不經意間就把問題變得複雜。

在電視劇《愛的厘米》里,關雨晴的弟弟打算要結婚,父母暫時買不起房子,就要關雨晴搬出去,把她的房子讓給弟弟結婚。

關雨晴氣得不行,要父親講講道理。誰知父親卻說,“一家人沒什麼道理可講,講的是親情,你能力強,就應該幫弟弟一把,不然就是不講親情,沒有人情味。”

這下,關雨晴再也忍不住了,質問父親:“爸,難道你生女兒,就是為了養兒子的對不對?女兒的存在,就是為了補貼兒子嗎?兒子再窩囊都是寶,女兒再優秀她都是草,只要兒子開口,不管是錢還是房子,怎麼樣都可以,我只要不拿錢回來,我就是冷漠,不孝,忘恩負義,沒有人情味,是不是這樣?”

儘管女兒說得再有理,父親還是不管不顧把女兒趕了出去,他似乎早已忘記這個房子是關雨晴買的,房產證上也是她的名字。

關雨晴看着氣得臉紅氣喘的父親,提上包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可父親萬萬沒想到,此番他這麼做,以後受氣的時候數都數不清這是後話了。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和一視同仁,父母如果一味地偏心一個孩子,只會快速加劇家庭的矛盾。

所以家長呢?要學會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要偏心,學會不經意地誇獎每一個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們更有信心,更有存在感,更有利於家庭的和睦。

總結:

人到晚年,要懂得這些道理,才能得到兒女的孝順,才能真正地安享晚年。

願你的人生,從頭到尾,都能活得明白!

當你老了,你想怎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