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素材來自身邊生活,如有類似經歷,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有人說:獨生子女父母,最大的已到了晚年,能不能享受到養兒防老,全看子女的孝心。
深以為然!母親過世,我接父親到我家養老,半年後不知啥緣故,他執意要去養老院。
偶然聽到鄰居們的閑聊,才知道父親去養老院的真相,你養我小,我陪你老。
我問老伴的意見,老伴也跟公婆一樣的想法,為父親的晚年,我陪他回老家一起養老。
來自52歲陳雯的講述,真實而又無奈,獨生女一樣能為父母養老送終。
我叫陳雯,今年52歲,退休2年每月有4200退休金,獨生兒子還在讀研。
老伴比我大三歲,還有幾年才能退休,公婆跟我們居住在同一社區。
周末我會去公婆家,幫着收拾一下屋子,做頓飯菜,一家人小聚一餐。
這樣的日子過了很多年,直到我把父親從老家接來居住養老結束。
有時,老伴會抱怨幾句,說公婆好久都沒吃過我做的飯菜了,有點想我了。
父親聽到後,會反覆琢磨一番,背地裡跟我說,讓我別打亂以前的生活節奏。
為此,我周末早早地起來,去早市上買新鮮的食材,先在家裡給父親做好。
再帶着食材去公婆那裡,給他們做頓美食,等他們吃完,我收拾好再回家。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76歲的父親跟我提出,他去養老院居住養老。
我非常接受不了,我都退休,母親過世,父親一個人,去養老院多孤獨啊!
只是父親已經找好了養老院,還預繳了三個月的費用,讓我送他去。
老伴嘴上說捨不得父親,行動上卻幫着收拾東西,還請好假,跟我一起送父親。
安排好父親,流着淚回家,一路上,我一句話都沒跟老伴說,我覺得他太假仁假義。
兒子在外地讀書,公婆有自己的養老房,父親住我家,也礙不着誰的事。
為啥老伴也認為父親去養老院是大勢所趨,還說,哪有老丈人在女婿家常住的。
這讓我更加不開心,平時我沒少接受老伴的“孝心外包”,替他在公婆跟前盡孝。
前幾年,婆婆住院,姑姐在外地,老伴出差在外,我一個人在醫院照護半月。
退休這兩年,公婆只要有點不舒服,我是跑前跑後,帶着他們去醫院。
去年,母親突發疾病,我讓老伴帶公公去扎針,婆婆埋怨我只顧娘家,不管婆家。
母親沒熬過三個月,我和父親感覺天塌了,老伴幫着料理後事,公婆心疼我家老伴。
打電話說他們身體不自在,讓老伴回去帶着去看醫生,把我家老伴喊回家了。
當時我並沒在意這些,覺得人老了,誰還沒個不舒服的時候,也正常。
為了緩解父親的孤獨,我堅持讓父親跟我回家居住,有我陪着他,能緩解一下心情。
老伴看到我把父親一起帶回家,嘴上沒說啥,但行動上,卻很少在家待着。
除了睡覺,下班後,大多數都在公婆那裡,嘴上卻說:你陪你父親,我陪我父母。
我以為老伴終於孝心覺醒,知道陪伴父母,床前盡孝了。
沒過多久,老伴總當著我父親的面,說公婆想我了,念着我以前做的飯菜。
有時,公婆也會打電話,讓我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拿葯,偶爾輸液也讓我守在身邊。
本來我也沒往別的事情上想,直到父親告訴我,他找了一個不錯的養老院。
還說獨生女的父母晚年的歸宿只能在養老院,我才後知後覺,發現哪裡不對。
從養老院回來,我心情沉重,覺得自己這個做女兒的不孝。
替老伴照顧父母,卻把自己的父親送到養老院,真是大大的不孝。
一周我開車兩次去養老院,從早晨陪父親到晚上,再開車回家。
公婆打電話說不舒服,想去醫院檢查,我讓他們給我老伴打電話。
婆婆就跟我撒潑,說我老伴上班太累,我退休在家,這事就該我去。
為此,我跟老伴吵過好幾次,老伴說我沒有以前賢惠了。
我也懶得跟老伴爭辯,那天,在社區健身器材區鍛煉,聽到別人說閑話。
聽到他們說老伴的名字,我才知道說的是我家的閑事。
原來,是婆婆給我父親介紹老伴,是她老家沒有退休金的表妹。
父親不願意,婆婆就說我父親賴在女兒家養老,還說父親看不清現實。
婆婆又給父親介紹社區里有退休金的阿姨,父親還是不願意,說自己不想再找。
誰知,婆婆卻說我父親不識好歹,說了一大堆養兒防老的古訓。
父親這才萌生去養老院養老的想法,悄悄地打車去考察,交了三個月的費用。
我不想去問婆婆,也懶得跟老伴吵架,誰說女兒就不能給父母養老送終?
等到老伴上班去,我收拾自己的行李,開車去養老院,我要帶父親回老家。
我陪父親在老家養老,讓公婆和老伴看看,女兒到底能不能給父母養老。
父親跟我說:“閨女,你回去吧,別因我影響你的生活,我在這裡挺好的。”
我說:“爸,若你不願跟我回老家,那我也住進養老院,陪你在這裡一起養老。”
父親被我說動,收拾行李,退了養老院的房子,我開車帶着父親一起回老家。
我先找了保潔把父母的房子收拾一番,然後帶着父親去外地遊玩一番。
孝順要趁早,別讓自己被別人道德綁架,誰說女兒就不能給父母養老。
老伴打了很多次電話,公婆也打電話說身體不適,需要我陪他們去看醫生。
我告訴他們,我往後餘生的任務,就是好好陪伴父親,盡女兒一份孝心。
其他跟我沒有血緣的人,不在我的心裡。此生,我只照顧好生我的和我生的!
對此大家覺得我的選擇對嗎?
(本文故事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請理性閱讀。)
作者:華貴禪心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暢聊餘生時光。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