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喜歡越不敢靠近的根本原因

喜歡一個人,按理說,自然是想要無限靠近,好好去展現自己。

現實中,有的人確實就是這樣,能夠好好如此。

但是也有人,喜歡是確實喜歡,真的挺喜歡的,心裡也的確總是想要去靠近,但是,卻根本就做不到,比起真的靠近對方,反而只是經常都很逃離。

不曾相見的時候,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可以見到,真的來到對方的面前了,卻特別的緊張,畏縮,矜持,根本就做不到好好去表現。

甚至,還會做出一副很冷冰,很冷淡,十分疏離,貌似並不喜歡對方的樣子。

實際的表現,和內心的感受,完全就不一致,根本就是兩碼事。

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一個天一個地,整個人顯得特別的分裂,你自己甚至都不理解這樣的自己,卻彷彿又只能夠如此。

生疏,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遇見過不好的男性,也遇見過不少的女性,都是這個樣子,對別的異性,能夠談笑風生,正常相處,但是對於自己喜歡的人,卻就很局促。

明明是喜歡,結果卻被對方誤會成不喜歡,被對方當成是討厭對方,然後直接將彼此的關係弄得很僵,對方直接就原則遠離。

等到對方不搭理自己了,離開了,才後悔莫及,內耗不已。

不少的人,似乎都是這樣,也不是自己想要如此,但是卻就是不知不覺就成為了那樣,連見面彷彿都是一件那麼需要勇氣的事情。

之所以會如此,無法正確地去愛一個人,實際上,是因為對這種熱烈的感情太過於生疏了,沒有被好好愛過,不曾好好感受過,所以無所適從。

一旦喜歡上了一個人,整個人會顯得很應激,很陌生,直接就愣住了。

沒有了思考能力,開始緊張兮兮,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說話,如何動作。

就只是對那一個人才會這樣,因為只對那個人有那樣的情愫。那是一個還沒有成長的自己,那是那個人激發了自己渴望愛又不被愛的創傷。

怯懦不自信,所以很畏縮。

雖然說,真心喜歡一個人,第一反應就是膽怯,就是自卑,但是,如果一個人本身成長得很好,是比較自信的,那麼在面對喜歡的人時,會能夠好好處理自卑。

可以很好地調整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依舊大方地和喜歡的人相處。

可是如果一個人太過於自卑,太過於不自信,性格太過於畏畏縮縮,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根本就戰勝不了自卑,只會陷在裡面,狠狠被束縛住。

這樣的人,在平時的時候,在無關緊要的人面前,沒有問題,遇到真正想要的,自己喜歡的人,卻就會打退堂鼓,本能地覺得自己不配。

總是會限定自己,越是真心渴望的,就越是不敢伸手,越是只會退卻。

即使並不喜歡自己這樣,卻也根本就做不到突破,只會一直讓自己活在舒適區。

沒辦法,配得感太低,把對方想得太好,根本就走不出自己的牢籠。

哪怕外面什麼都沒有,哪怕對方表現得很尋常,也依舊還是會自我輕視,關上心門,不敢讓自己出去,不敢輕易袒露心聲,也不敢讓別人進來。

害怕,擔心自己不被喜歡。

迴避型的人,總是會給自己設限,也總是會害怕很多的東西。

在感情中,什麼都還沒有做,就已經在害怕對方拒絕自己了。怕自己去靠近了,結果卻並不好,不是想要的結果,不會有一個好的繼續。

因為太害怕結束,所以乾脆拒絕了開始,只是一直在壓抑自己,一直隱藏着自己的心事,一直反而是對喜歡的人很冷淡,讓對方直接誤解。

明明即使努力了,還是沒有成功,也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可以很好地放下,但是卻本能地就會把問題想象得很嚴重,自己各種嚇自己。

好像什麼都不做,直接不擁有,比去接近,最後沒有擁有,要更踏實一些。

缺乏勇氣,就是沒有辦法走出這樣的思維模式,即使知道,也做不到。

然後,最後就成為了,明明那麼喜歡,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卻自己想象了很多,自己難過了許久,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要麼就一直隱藏感情,要麼某一天說出來,對方都不敢相信,覺得不可思議,認為那似乎並不真實,確實是一點都沒有看出來。

總有人,行為和內心截然相反,當然,只是針對特定的人和事。

反而是自己真正很在意的人,以及真正無比在意的事情。

性格如此,短時間內,確實不容易突破。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只能先意識到問題,然後一點點去做出改變。

只要願意承認,只要願意努力,經過一段時間,都是可以有所改變的,可以成為另外一種樣子,可以換了一種性格。

有人永遠都是最初的樣子,有人隔一段時間,卻就會變了模樣。

會有所成長,會變得自信起來,能夠去好好對待喜歡的人,爭取想要的東西了。

我是譚檬,已出版紙質書籍《你一定也是某個人翹首以盼的驚喜》,男女適用,單身擇偶戀愛失戀婚姻離婚等,全方位帶你學會如何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