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鷺湖姑娘 素材/宋秀琴
(聲明:作者
1、
我叫宋秀琴,今年55周歲,高中文化程度,高考落榜後跟着閨蜜去寧波打了兩年工。
91年春節放假回老家,我媽笑眯眯地告訴我,臨走之前帶我去相親。
我一聽頭搖得像撥浪鼓,說還沒玩夠呢,目前不想找對象。
我媽一聽,沒好氣地對我說:“這事不能依你!如今你們這些丫頭們思想活泛得很,別到時候突如其來給我領個小子回來,那可不行!”
自打我大姨家的二表姐找了個外地男朋友後,我媽這是杯弓蛇影了,生怕我遠嫁。
最終拗不過,我硬着頭皮去了,結果那天比電視劇都狗血,相親對象居然是當初上高中時給我塞紙條的劉文海!
幾年不見,這貨脫了稚氣,多了幾分成熟穩重,個頭好像都竄了幾公分。
看到我驚訝的表情,他一個勁地沖我傻笑,叫了一聲:“老同學好!”
我媽看看我、又瞅瞅他,嘴張成“O”型,也不管我願不願意,就一個勁地說:“緣分啊緣分,原來你們倆還是同學啊!”
就這樣,我媽生拉硬拽、我半推半就,答應跟劉文海處處看。
我回到寧波後,劉文海的情書如雪片般飄到我手裡,也讓我枯燥無味的打工生涯,塗了一抹彩虹。
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在我生日的那天,劉文海手捧鮮花,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
望着他俊朗的面孔,雙目似星辰大海,我成了他的俘虜。
2、
劉文海家弟兄倆個,他是公婆的小兒子,我們倆結婚時,大伯哥一家四口已經分家另住。
可即便分了家,兩個小侄女就像婆婆的小尾巴,成天黏着她,天黑了都不想回自己爸媽身邊。
而大哥大嫂樂得自在,從來不主動來接,每天都是公公連哄帶騙,把這兩個孩子往回送。
我娘家家境還行,我爸是教師,兩個哥哥、就我一個女兒,從小沒過過苦日子的我思想單純,根本不計較小孩子吃吃喝喝。
但鄰居鳳珍嫂子跟我妯娌因為房子建滴水坡的事,兩家鬧得不愉快。
於是,有天鳳珍嫂子拿着鞋底過來串門,正好公婆他們都不在家,鳳珍嫂子就開話腔了!
她從當初妯娌嫁給大伯哥時,是如何爭彩禮、爭房屋開始,說到有了兩個孩子後,妯娌如何撒手不管、全交給公婆,等等。
說到最後,鳳珍嫂子壓低嗓門對我說:“秀琴哎,別那麼好說話,自古以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既然分家了,就要有個分家的樣,別小瞧孩子吃喝,那是‘一天不多、十天許多’,跟你公婆說,往後兩個孫女再來,讓老大給口糧!”
我本來就不愛說雞頭鵝腳這些是非事,鳳珍嫂子一頓“叭嗒叭嗒”的輸出,把我腦子說得嗡嗡滴。
我頓了頓,笑着對鳳珍嫂子說:“嫂子,我新來乍到,很多事情不太懂,謝謝你提醒我,知道你也是為我好,”
我不慌不忙先把鳳珍嫂子安慰好,接着話鋒一轉,說:“我公婆兒女又不多,不就文海他們哥倆嘛,我喜歡看這兩個小丫嘰嘰喳喳,一個家庭還是人多熱鬧。”
“再說了,老兩口60多歲的人了,不僅種十多畝地,農閑我公公還下鄉收棉花,挺辛苦的,這麼大年紀也不吃兒子們的閑飯,還在給我們攢錢,手心手背都是肉,哪能不讓孫女們來吃那一口飯呢。”
我淡定的回答,讓想挑起是非的鳳珍嫂子無言以對,只好苦笑着灰溜溜地離開了。
婆家是前後兩棟房子,有個院門通後面的菜地,我跟鳳珍嫂子的一番對話,讓在後園澆菜的婆婆聽得一清二楚。
婆婆那天坐在鍋灶下燒火,我在鍋上炒菜。
婆婆說:“伢嘞,我們老劉家是上輩子燒高香,娶到你這麼通情達理的兒媳婦。上午你跟鳳珍的對話,讓我無意間聽到了!唉,還是你有文化的人說話有水平,‘四兩撥千斤’啊!”
“要是你嫂子有你一半覺悟就好了!”
婆婆說的時候,偷偷用手抹眼淚,估計之前沒少受妯娌的氣。
那一刻我覺得,做父母的確實不容易。
3、
婚後第二年兒子出生,老公那時候在他老舅的食品廠上班,我在家照看孩子。
妯娌是要強的人,處處跟我們比,一看我頭一胎就生了兒子,她又動了想生三胎的念頭。
於是妯娌哭喪着臉來找公婆商量,說準備去天津打工,實際上是想出去躲計劃生育。
其實那幾年計生風聲很緊,要不是妯娌之前找了種種借口,她早就拉去結紮了!
既然兒媳婦都不怕吃苦,想生兒子,我公婆當然不反對。
於是一家人開始“密謀”,趁着過年期間沒人管,他們把大伯哥家值錢的東西連夜全轉移走。
在上三輪車的時候,妯娌眼淚汪汪地對我說:“秀琴,往後你多受累,兩個丫頭就交給你們了!”
我懷裡抱著兒子,心裡也一陣酸楚,要不是沒辦法,誰願意骨肉分離啊!
於是我鄭重地對妯娌說:“嫂子,你放心!反正我就是在家帶孩子,一隻羊是放,三隻羊也是放,我不敢保證讓兩個丫頭每天吃肉,但絕對餓不着、凍不着她們,”
為了表決心,我實在不知道怎麼打比喻,就脫口而出道:“就當我自己多生兩個!”
妯娌被我感動得說不出來話,上前給了我一個擁抱。
終於在一年後,妯娌生了三胎,是個兒子,皆大歡喜。
日久見人心,自打妯娌回來以後,跟我就像親姐妹一般相處,對公婆也孝順多了。
婆婆在世時經常說,是我帶動了家庭和諧。
4、
可能是我和老公潛在的基因好吧,兒子劉燦從小就愛學習,中考被市168中學錄取。
那幾年老公在食品廠入了股,每年收入也不錯,我在廠里做出納。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兒子能考上好的大學,圓我們兩口子的大學夢。
兒子不負眾望,一路高歌,後來被省財經大學錄取,接着保研,直到後來留校任教。
兒子有了穩定的工作,我和老公拿出大半輩子的積蓄,在城裡幫兒子買了一套120平的婚房。
萬事俱備,只欠兒媳婦。
每次兒子回來,或者打電話,我就催促他趕緊找對象。
每次這小子跟我打着哈哈,說不着急,好飯不怕晚。
終於,2021年兒子把女朋友領回來了,原來兩人是高中同學,準兒媳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父母都是體制內。
望着漂亮的兒媳婦,我既高興、又緊張,感覺我們家高攀了!
後來我老公開玩笑地說:“沒辦法,咱兒子優秀。”
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跟親家兩口子第一次見面前,我不但新燙了發、和老公都買了身新衣服,我甚至拿出紙筆,在上面打草稿,想着跟對方聊些什麼。
倒是老公心態好,我愁得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着“烙餅”,人家頭挨着枕頭就“呼呼”大睡。
好在親家兩口子一點架子沒有,跟我們一見如故,之前我準備好的發言稿也沒派上用場,全部都是即興發揮。
在說起彩禮以及後面婚禮這些事的時候,親家大手一揮,笑着說:“根據兩個孩子的意見,他們說怎麼辦,我們配合!”
就這樣,我們順順利利把兒媳慧慧娶進門。
5、
小兩口的婚房離親家他們不遠,所以我和老公也挺放心,平時我們還在鎮上食品廠上班,早出晚歸。
不過自打兒子結婚後,老公把院子里的雞舍收拾好了,還逮回來三十多隻小雞仔。
我當時沒領悟他的意圖,覺得挺麻煩。
結果他笑着說:“你還跟以前一樣,吃糧不當差!往後兒子他們需要,咱自家養的,多好!”
我這才恍然大悟!就是啊,假如兒媳懷孕了,那雞蛋和雞不都有了?
真是想啥來啥,前年端午節小長假,兒子他們回來了,我弄了一大桌兒媳喜歡吃的農村土菜,尤其是臭腌菜水蒸豆腐,兒媳說特別香。
小兩口回去沒過一個禮拜,兒子微信發了張圖片回來了,接着打電話向我們報喜:兒媳懷孕兩個多月了!
欣喜之餘,老伴說:“你還不主動請纓去給慧慧做飯?”
我一聽有些緊張,畢竟親家他們離得近,也方便照顧。再說慧慧從小養尊處優,我怕我大大咧咧的性格,跟她不投脾氣。
不能打沒把握的仗。
於是我先問問兒子的意見,結果兒子說慧慧天天都念叨我做飯水平比親家母高,肯定歡迎我去。
兒子這頂“高帽子”讓我一戴,我摩拳擦掌渾身充滿力量。
於是我立馬收拾好,正式進駐,擔負起兒子兒媳的飲食起居的重任。
在我的靜心伺候下,和親家母的努力配合下,孫子呱呱落地,母子平安。
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媳月子,我們還請了月嫂。
怕我擔心老伴一個人在家不放心,兒媳過段時間就給我放假,讓我回老家看看,或者讓兒子開車回去,把老伴接過來住幾天,享受天倫之樂。
妯娌看到我的精神面貌,誇讚道:“你真有福氣,找的兒媳賢惠!”
我一聽又開始嘚瑟,說:“老話講嘛,點滴水在臼窩裡,咱自己曾經就是好兒媳,這叫‘把大門沒改向,媳婦婆婆一個樣!’”
結果又招來妯娌羨莫嫉妒的小眼神。
6、
轉眼孫子一周歲多了,雖然累,但看到他粉嘟嘟的笑臉,再累也值得。
當然,兒子兒媳沒有做甩手掌柜,只要他們倆下班,一個帶孩子,一個幫着做家務。
雖然我有文化,但自己的兒子當年也是婆婆幫着帶大的,曾經我們帶孩子的那一套,怕跟不上形勢。
於是我就謙虛地跟兒媳說,你們在網上學到的育兒知識,可以講給我聽,我努力照着做就行。
在我看來,所謂的婆媳關係,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溝通好,把話說開了,一家人哪有那麼多的矛盾?
我和老伴雖然年輕的時候攢了一點錢,但這些年供兒子上學、幫兒子買房到後來結婚,所剩不多。
好在兒子到月就給我生活費,家裡缺啥,只要跟他們一念叨,他們很快就買回來。
如今的年輕人都有一個共性,喜歡買買買,兒媳也是如此。
我雖然有時候看不慣,但告誡自己:少說話、多做事。老伴只要跟我聊天,也是一遍遍囑咐我。
我一年四季穿的、用的,也是兒媳給我買,無論好賴,我都說好。
所以我們一直相安無事。
昨天一大早我跟往常一樣,躡手躡腳起床,做好早飯,又把洗衣機里的衣服拿出來晾上,接着拖地。
因為是星期天,我想讓兒子他們多睡一會兒,可偏偏小孫子鬧早,兒子出來拿奶瓶沖奶粉,我就把孫子抱過來喂。
孩子安靜下來,房間里兒媳說話聲也傳了出來,只聽兒媳說道:“媽,早上別出門哈,八點半左右有一束花您簽收一下,”
“那當然咯,必須滴!媽媽,祝您女神節快樂!”
很顯然,兒媳在跟親家母打電話呢,我這才知道今天是三八婦女節。
我懷裡抱着孫子,心裡想:兒媳給她媽媽買花,那我肯定也有。其實買花幹啥,浪費。
所以我合計着,如果兒媳也說送給我花,我肯定不讓她買。
但一直等吃完早飯,兒媳也沒說啥,後來看天氣不錯,兒子就提議帶孩子出去玩。
在小兩口出門後,我還在想,搞不好等會兒回來,他們會把送給我的花買回來。
可等到他們回來時,除了一兜大草莓,啥也沒有。
那一刻我心裡有些失落,難道是我這個農村老太太不懂得欣賞嗎?
下午趁小兩口哄孩子午睡時,我借口出來買調料,到小公園散散心,順便跟老伴吐吐槽。
我簡單描述一番,老伴在電話那頭安慰道:“你別計較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再說我昨晚就給你發520紅包了,這不就足夠了嘛!”
我不服氣地回懟道:“那不一樣!你是你,他們是他們,我在這每天帶孩子、做家務,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吧?憑啥她媽媽就是媽,我就不是媽?”
我越說越激動,嗓子發緊,眼淚差點掉下來,總之,說來說去,埋怨兒媳對我還是不親,兒子這個兔崽子也不給力。
等我絮絮叨叨發泄完後,老伴安慰道:“你要沉住氣,別因為這件小事情鬧情緒,實在不行,等孫子上幼兒園了,你就回來!”
掛完老伴的電話,我做了深呼吸,然後回去了。
剛一進門,兒子就笑着說:“媽,晚上別做飯了,今天是三八節,我請客,帶你們吃大餐去。”
我一聽也行,收不到鮮花,那就借兒媳的光,搓一頓也好。
直到那個時候,我還是對兒媳的厚此薄彼有意見。
不吃饅頭爭口氣嘛。
7、
雖然我心裡不滿,但憑咱這涵養,肯定不會表露出來。
跟平時一樣,我坐在孫子旁邊,負責照顧,讓小兩口點菜。
不大會兒,有個服務生送過來一隻蛋糕,兒子笑着說:“媽,節日快樂!這是我送給你和慧慧的禮物。”
我一聽喜笑顏開,說謝謝兒子。
接着,兒媳笑着湊到我跟前,拿過來一隻暗紅色的盒子,嘴裡還調皮地說著“噔噔噔~”
沒等我反應過來,兒媳打開首飾盒,呈現在我眼前是一隻精緻的玉鐲子!
我不由自主地“啊”了一聲,興奮得有些語無倫次,說:“這、這是送給我的嗎?這個顏色的鐲子我太喜歡了!”
兒媳說:“當然啦,媽媽辛苦了!媽媽節日快樂!”
兒媳幾聲“媽媽”一叫,我鼻子發酸,眼淚差點掉下來了!是高興,更多的是自責,之前還誤會她了!
接着,兒媳說:“媽,知道您喜歡這個顏色的鐲子,因為去年有次咱娘倆逛商場,我看見您對着這款玉鐲出神,您皮膚好,配上這款,非常好看!”
說話間,兒媳就要幫我戴上。
兒媳邊戴邊說:“我媽媽有好幾個鐲子,您一個都沒有。所以我送我媽一束花,她照樣也很開心,而且她得知我給您買鐲子,還誇我懂事呢,說就應該要多孝順您!”
那一刻我沒忍住,把婆婆當年對我說的話,又對兒媳說一遍:“慧慧,劉燦能娶到你,是我們老劉家燒高香了!”
昨晚回來跟老伴視頻聊天時,我美滋滋地把腕上的玉鐲讓老伴看,然後不好意思地壓低嗓門說:“老頭子,我幸虧聽你話了,否則該多尷尬呀!”
說完,我們倆不約而同地“哈哈”笑起來。
感恩生活中每一個溫暖的瞬間!
(本文寫於2025年3月9日早上4:16分,頭條原創首發!禁止抄襲搬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