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今日頭條原創首發內容,七十二小時內請勿轉載!)
2024年3月23日,生活在上海的陳興玖老師家來了幾位遠方的客人,他們一行三人,來自雲南的西雙版納。陳興玖老師和張芳群大姐夫妻倆到機場迎接,西雙版納來的一位中年婦女上前撲到張芳群大姐懷中,哽咽着叫了一聲媽,張芳群大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抱着那位中年婦女失聲痛哭,在場的人都潸然淚下,泣不成聲。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幕,事情的詳細經過,聽我慢慢給大家講述。
西雙版納來的這三位客人,其中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是一對夫妻,那位撲到張芳群大姐懷裡叫媽的中年婦女就是這對老年夫妻的養女,她也是張芳群大姐和陳興玖老師的親生女兒。文章開頭令人潸然淚下的一幕,是親生女兒和親生父母相認的情景。
陳興玖和張芳群是初中同學,他倆也是一起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當的知青,當時也叫兵團戰士。有關陳興玖和張芳群的支邊往事和情感生活經歷,還要從1970年春季說起。
圖片來源網絡
據陳興玖回憶,他們是1970年春天在上海北站乘坐火車離開上海的,火車經過了三天三夜的行駛,來到了雲南省的省會城市昆明,他們臨時被安置在雲南大學吃住。在雲南大學休整了兩天,他們又乘坐解放牌大卡車繼續前行。
長龍般的車隊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晝行夜宿,途徑楊武、墨江、思茅,經歷了一個星期的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臘縣,最終,陳興玖他們幾十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雲南水利二團的下屬連隊,陳興玖和張芳群分在了同一個連隊,那一排排簡易草棚,就是他們連隊的營房。
那時的雲南水利二團剛組建完成,有的連隊才有幾十名戰士。水利二團下屬的十幾個連隊,沿線駐紮在南臘河畔的十幾個地方,水利二團的主要任務是在南臘河畔開挖一條引水渠,工程全稱叫大樹腳引水工程。當時工程建設還沒開工,戰士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擴建營房,為後期到來的戰友準備住處。還要平整場地,開墾荒地準備種菜養豬,為日後的生活提供保障。
幾天後,新來的戰士經過短暫的學習訓練,連長把他們分編到各班排,陳興玖分到了二排一班,張芳群分在了炊事班。對於這個分派結果,陳興玖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炊事班不用到工地幹活,相對穩定又安全。因為在來雲南時,張芳群的母親就拜託陳興玖,讓他多關照自己的女兒,張芳群的母親還送給了陳興玖一袋白貓洗衣粉和兩管牙膏。
水利工程開工建設之前的那段時間,陳興玖他們連隊的戰士開墾了大片的荒地,種植了花生和多種蔬菜,還養了十幾頭小豬。熬過了漫長的雨季(版納的雨季從4月開始到10月結束),到了1970年的10月中旬,大樹腳水利工程建設拉開了帷幕,戰士們的苦日子也就開始了。
大樹腳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工期緊任務重,戰士們都起早貪晚奮戰在工地上,繁重的生產勞動,再加上伙食不好,戰士都有些吃不消。每次連隊改善伙食的時候,張芳群就會給陳興玖的飯盒裡多盛一點肉,畢竟一個月最多才能吃兩頓肉。陳興玖心裡明白張芳群在關愛他,可他心裡也不踏實,有的戰友看出了端倪,就偷偷問陳興玖:“陳興玖,那個張芳群是你家親戚還是她喜歡你呀,我發現你飯盒裡的肉比我的多好幾片。”
後來陳興玖就偷偷告訴張芳群,不讓她額外關照自己,張芳群嘴上答應着,可每次改善伙食,陳興玖還是發現自己飯盒裡的肉比別人多。
經歷了三年多的艱苦奮戰,水利二團圓滿完成了大樹腳水利工程建設任務,到了1974年8月份,上級取消了水利二團的兵團建制,水利二團的戰士們除了病退上調的,基本都歸併到地方國營勐捧農場,陳興玖他們三營的戰友有一半分到了七分場,陳興玖和張芳群分在了一個生產小隊。
取消了兵團建制以後,也就結束了軍事化管理,農場不像兵團管理那麼嚴格,星期天還能歇一天,男女工友之間也可以自由談戀愛了。經過了近四年的朝夕相處,陳興玖和張芳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倆早就相互愛慕了。
陳興玖和張芳群所在生產隊的副隊長姓黃,叫黃啟功,當年二十四歲,已結婚兩年,他夫妻倆都是湖南籍,是小時候跟隨父母支援邊疆建設來到西雙版納的。黃啟功性格隨和,為人善良,陳興玖很快就和他成了好朋友,黃啟功還經常請陳興玖和張芳群去他家吃飯。黃啟功的愛人也很隨和,張芳群認她當姐姐。
1976年冬季,陳興玖和張芳群一起回上海探親,回到上海,張芳群的父母請陳興玖去家裡吃飯。吃飯期間,張芳群的母親一個勁給陳興玖夾菜,還問陳興玖和張芳群相處的好不好,還說實在不能回上海,就早一點在雲南結婚吧。
得到了雙方家長的同意,陳興玖和張芳群的戀愛關係也就公開,他倆也打算再過一兩年就領取結婚證。
轉眼就到1978年初夏天,張芳群發現自己懷孕了,陳興玖就聽從了黃啟功兩口子的建議,趕緊和張芳群領取了結婚證,舉辦了簡單的婚禮。因為那時的年輕人未婚先孕是遭人恥笑的,張芳群也怕被別人笑話,她對外一直保守着這個秘密。
1979年春天,張芳群生下了一個女孩,她還沒出滿月,知青可以回原籍的消息就如三月春風,吹遍了西雙版納的各個角落。可後來一打聽,和當地農場工人結婚的上海知青,也就是配偶不是上海知青的,還沒有回城政策。陳興玖和張芳群總算鬆了一口氣,幸虧他倆都是上海知青,要不然,真想回上海,就得離婚。
等張芳群滿月後,陳興玖他兩口子就開始商討回上海的事情。因為當時政策沒有提及孩子落戶的問題,陳興玖夫妻倆最擔心的是回到上海,女兒的戶口要是不給落,可就麻煩了。實在拿不定主意,他夫妻倆就抱着孩子去找黃啟功兩口子商量這事。
黃啟功也不明白知青回城的政策,他也是有這個擔心。因為他們隊的上海知青為了回城,有一對夫妻(女方是湖南籍農場工人)選擇了離婚,還有的夫妻為了回城,把孩子送給別人撫養。更有甚者,竟然把自己幼小的嬰兒遺棄在橡膠林里。他們隊一個工人去膠林割膠,就撿回了一個女嬰。
黃啟功結婚後一直也沒有孩子,後來去醫院檢查,醫生說黃啟功生殖系統有問題,不能生育。得到這樣的診斷結果後,他夫妻倆就有了抱養一個孩子的打算。陳興玖夫妻倆糾結了好久,決定把自己的親生女兒送給黃啟功夫妻倆撫養,因為他倆都知道黃啟功夫妻倆的人品,把孩子送給他夫妻倆撫養,他倆肯定不會虐待孩子。
起初,黃啟功夫妻倆都有顧慮,擔心以後孩子長大了,陳興玖兩口子會回來要孩子。陳興玖夫妻倆一再表示,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會和孩子相認的,以後這個孩子就是黃啟功夫妻倆的親生閨女。
圖片來源網絡
就這樣,黃啟功夫妻倆收養了這個女孩,陳興玖和張芳群夫妻倆順利辦好了回城手續,他夫妻倆含淚吻別自己的親生女兒,默默離開了美麗的西雙版納,回到了久別的大上海。
回到上海,張芳群的母親聽說外孫女夭折了,她摟着張芳群失聲痛哭。陳興玖的父母也為此事難受自責了好久,陳興玖的母親難受地說,她要是親自照看孫女,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回到上海的第二年,張芳群又懷孕了,第三年夏天生了一個白胖的男孩,張芳群的婆婆和母親輪班伺候她坐月子,特別是陳興玖的母親,對自己的親孫子特別呵護,真是捧在手心怕凍着,含在嘴裡怕化了,一個月子給張芳群熬了好幾次雞湯。她還給孫子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陳向暉。
陳向暉在百般呵護下一天天長大,再加上忙於工作,陳興玖和張芳群也就漸漸忘了送給黃啟功夫妻倆撫養的親生女兒。可能是出於某種考慮吧,陳興玖夫妻倆很少和黃啟功聯繫,黃啟功夫妻倆也很少和陳興玖夫妻倆聯繫。
一晃陳向暉就十歲了,他都上小學三年級了。那天去學校送孩子上學,張芳群看到了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她突然想起了留在西雙版納的親生女兒。第二天,張芳群就去了西雙版納。
到了西雙版納,黃啟功夫妻倆熱情招待了張芳群,張芳群也見到了自己的親生女兒。黃啟功給女兒起名叫黃穎,黃穎長得和陳興玖很像,她見到張芳群,顯得格外親,一口一個姨,叫的特別親切。張芳群把從上海買的衣服給黃穎穿上,把她摟在懷裡貼了貼臉,就轉過臉抹起了眼淚。
在農場待了兩天,張芳群就匆匆趕回了上海。黃啟功給張芳群買了返程車票,還送了錢和雲南特產。看女兒生活得很好,張芳群也就放心了。
黃穎結婚的時候,陳興玖夫妻倆帶著兒子趕到了景洪,黃穎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景洪的一所中學當了老師。黃穎結婚現場,張芳群把一個金鎖戴在了黃穎的脖子上,淚眼婆娑地在黃穎臉頰上親了一口,黃穎摟住張芳群,很親切地喊了一聲姨媽。那年是2005年初夏,黃穎26歲。
黃穎結婚後,黃啟功夫妻倆也徵求過陳興玖和張芳群的意見,黃啟功夫妻倆都同意讓孩子和親生父母相認。陳興玖覺得當初已經承諾永不相認,就不能違背諾言,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今年過春節的時候,黃啟功的老伴和張芳群視頻聊天,兩個人說起了黃穎,說著說著,張芳群嗚嗚哭了起來,她說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她很想彌補對女兒的虧欠,可又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三八節那天,張芳群通過微信給黃穎轉了五千塊錢,還發了一個三八節快樂的問候。黃穎回信息說問候收下,這麼多錢實在不能收,她回頭給張芳群發了一個紅包,還發了一句問候:恭祝姨媽節日快樂!
那天吃晚飯時,黃穎跟她媽說起了姨媽轉錢的事情,她媽對她說:“黃穎,姨媽的心意你收下吧,不收下她會難過的……”那天,黃啟功夫妻倆把收養黃穎的事情如實告訴了黃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黃穎哭了。其實,黃穎早就懷疑自己的身世,因為她的血型跟父母不相關,她的長相也和父母沒有相像的地方。黃穎的愛人還說過一句:“黃穎,我看你和你姨爸姨媽倒有幾分相似之處。”
糾結了一個多星期,黃穎才決定和親生父母相認。買好機票後,黃穎和張芳群視頻聊天,她說:“姨媽,我和爸爸媽媽買好了去上海的機票,我想去上海看望您和姨爸,還有向暉弟弟……”
就這樣,四十五歲的黃穎帶着七十四歲的養父母來到了上海,也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時隔四十五年,張芳群總算和自己的親生女兒相認了。
黃穎和她養父母在上海待了六天,遊覽了上海的多處景點,因為是串休年假,黃穎不想超假,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上海,飛回了西雙版納。
圖片來源網絡
有關陳興玖老師夫妻倆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經歷就跟大家分享完了,和親生女兒相認了,也就了卻了陳興玖老師夫妻倆的一樁心事。這件事,也讓陳老師夫妻倆愧疚自責了幾十年。陳老師說當年做事欠考慮,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好在黃啟功大哥夫妻倆沒有虧待孩子,好在孩子沒有記恨親生父母,要不然,他夫妻倆會自責愧疚一輩子的。
事情有了圓滿結局,衷心祝福陳老師一家和黃啟功師傅一家以後的生活幸福吉祥,健康快樂,再也沒有任何煩惱,開開心心度過每一天。
作者:草根作家(講述人:陳興玖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