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漢文
人們常說,當兵後悔三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確實不假,部隊是個大熔爐,是鍛煉人成長的地方,經過部隊的磨練,人們會脫胎換骨,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使人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無所畏懼,人的意義品德更加強大,遇到困難不會輕易服輸。
這些優良品質,會伴隨着人的一生,讓人享用不盡。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故事,是個真實的事情。他曾在部隊當兵三年,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人生的貴人,從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個人,就是我的姐夫。
我的姐夫,他兄弟姐妹五人,他上面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他在家裡最小,很受父母的寵愛,只有他上到高中。
他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一心想着這個兒子能夠走出農門,脫離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在姐夫上學時,父母總是傾其所能,盡量滿足他的要求,但命運不濟,成績很好的姐夫,那年高考,並沒有能夠考上大學,估計他發揮的不是太好,另外,也和當時的錄取率太低有很大的關係。
1982年,19歲的姐夫選擇了報名參軍,經過鄉縣兩級的各種檢查,身體素質很好的姐夫,各項指標完全合格,如願被錄取,成為了一名軍人。
他的家人欣喜不已,為他祝福,認為在部隊里,按照他的文化,應該有好的發展,一樣會有美好的前途。
姐夫當兵是在濟南某部隊,在軍營里,他勤學苦練,始終沒有忘記家人的囑託,認真訓練,從嚴要求自己,他的每一項的訓練成績,都成了隊里的標杆。對戰友同志團結友愛,因表現突出,受到領導的嘉獎,榮立三等功一次,並且在部隊里入了黨。
三年過後,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信心滿滿的姐夫曾參加過軍校考試,但他最終還是名落孫山,因為他的文科生,物理和化學成績,考的特別糟糕,最終他帶着幾分不舍,帶着遺憾,退伍回到了家鄉。
退伍回來的姐夫,當上了村裡的民兵連長,其實也沒什麼實權,就是在村委會內有個席位而已,實際工作並不多,但姐夫虛心好學,兢兢業業地干好本職工作,他的加入讓村民眼前一亮,村民們都認為有能力有知識的姐夫,應該能勝任更好的工作。
因為當時村裡,村民們對村幹部的意見很大,主要是村裡的賬目混亂不清。當時村裡有魚塘八十畝,河面水域三十畝。碾米廠和屋瓦廠,就每年的承包租金,在當時就有幾萬元,而到年底,這些錢都不知去向。
所以,在第二年的換屆選舉中,姐夫因為做事乾脆利落,且平易近人,獲得大多數贊成票,當上了村裡大隊會計。
做了大隊會計的姐夫更忙了,他和村支書還要負責村裡面的各項工作。但不管多忙,他一有時間就去調查群眾關心的問題,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每個月的月底,他都會把村裡的各項收入與支出明細,寫在村裡的黑板報牆上,讓村民們一目了然,有什麼支出有疑問的,他也會一一做解答,讓村民們心中有數。
姐夫的工作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後來,姐夫又在村支書上幹了五年,切切實實為村民幹了不少實事,得到了村民的擁護和支持。村民們都說,真不愧當兵出來的,工作做得認真仔細,為人正直坦蕩,從不藏着掖着,讓村民們心服口服,姐夫的工作,不僅鄉親們認可,還受到了鄉黨委的表揚。
姐夫的工作作風和努力得到了回報,村裡幹部為民辦事的思想,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
而讓姐夫人生發生轉折的,是這件事情。
後來,鄉自來水廠由於經營不善,年年虧損,當時,鄉里的企業,根據國家的指示精神,又要進行改制,讓私人自己出資金買下,改為私企。
鄉里經過多輪招標,也沒人願意買下,主要是當時,群眾的思想覺悟不高,自來水廠的水費難收又虧損,鄉領導見沒人招標買下,找到了我姐夫,說你是黨員,你有能力能讓自來水廠搞好,讓姐夫買下接手,鄉里願意優惠一點。
姐夫一開始也不願意接受,主要是一,沒有這麼多資金,二,一個鄉有二十七個村,接觸的人太多,收水費確實是難事。
但經不住鄉黨領導的再三要求,並且幫姐夫貸了款,姐夫才不得已的簽下合同,買了下來。
說干就干,姐夫拿出了在部隊的工作作風,雇了一名工人,兩人走村串戶,問每家每戶不交水費的原因,如果那戶確實不用,可以斷供關閉,群眾的意見,是以前的水質不穩定,反映無果後,所以才拖交不交的水費。
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姐夫有的放矢,首先不管什麼情況下,優先保證水質的品質,並且在鄉村農忙的季節,相應地延長了供水的時間,讓群眾用上了放心水,安全水。每到收水費的時候,兩個人親自上門,也省得群眾麻煩。經過當年的努力,自來水廠當年就扭虧為盈,實現了小幅盈利。這讓姐夫欣喜不已。
就這樣,幹了參年,正當自來水廠的效益穩定下來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讓姐夫一家,一下陷入了困境,還背負了幾萬元的債務。
事情是這樣的,根據國家政策的要求,我們那裡的各個鄉自來水廠必須全部關閉,統一由市裡用大管道,接受從長江邊大型自來水廠輸送過來的水。必須無條件服從國家的政策。
有時,人的命運跟國家的政策比起來,真的太微不足道了,就這樣,姐夫含淚當廢品一樣處理掉了自來水廠的一切,看着幾年的辛苦付諸東流,從來流汗不流淚的姐夫,自己流下了傷心的淚水,讓人希噓不己。
失去水廠的姐夫,因還背負債務,一時沒有了工作,又沒有好的機會,只能靠地里的莊稼收入生活。那個時期,是他一生中最無助最困惑的時期,但他並沒有消沉,而是跟村民一道,干起了苦力,挑笆箕。
挑笆箕是一個純體力活,就是一群人自帶笆箕,在城邊某個固定的地方,等用工的人來叫,談好工錢後,再按照事主的要去,去干多少活。
就這樣,姐夫幹了一年,雖然很苦很累,腰痛背酸,但從沒有吃過苦的姐夫,還是堅持了下來,挺讓人敬佩的,另外,收入還是不錯的,這多少會有些心安。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那天早上,姐夫他們正在等活干,一個穿着講究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說要用工十個人,姐夫看見很面熟,那人看見姐夫也覺很面熟,兩人對視了十幾秒,那人忽然驚呼,“噢,你怎麼在這裡。”顯然他記起了姐夫,姐夫那一刻也猛然想起了他。
原來,這人是以前一個鄉的陸鄉長,在姐夫做村會計那年,市裡修建姐夫家附近的公路,那時陸鄉長曾“蹲點”,住在姐夫家一個半月,這陸鄉長也是當兵出身,跟姐夫很談得來,姐夫也為他們提供了不少的方便,當時姐夫家五間房,四間房都免費提供給他們,用水用電也沒要他們的錢。
當時,姐夫覺得那只是舉手之勞,沒想到,對方竟然牢記在心。
這一晃有近十年沒見,時間過得真快,當年的陸鄉長,如今已是開發區環衛所的所長了,在了解到姐夫的曲折事情後,認為姐夫為人正直坦城,只是機遇不濟,後來,他想辦法把姐夫調到了開發區環衛所工作。
到環衛所工作的姐夫,任勞任怨,刻苦努力,他親抓環衛所各員工的考核成績,每天都出門親自檢查,把開發區環衛所做成了市裡環衛所的標兵,經常得到市領導的表揚和嘉獎。
現在的姐夫,已經做了開發區環衛所的所長,他任人唯用,吸收了他們村優秀的人材,掃地機,洒水機,綠化養護員都是中青人擔當,也為村裡安排了不少的勞動力,受到了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姐夫常說,如果自己的人生沒有當兵的經歷,也許現在還是種地的農民,如果當初沒有遇到當兵出身陸所長的提拔,自己肯定還在挑笆箕做苦力。人的一生,有時遇到一位貴人的幫助,人的命運就會天差地別。
是的,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所有的輝煌和偉大,一定伴隨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風光背後,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淚水和汗水的腳印。在這裡,也衷心地祝願姐夫,心想事成,一切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