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句實話,我勸你別太用力了。”
沒想到朋友在得知我二戰考研失敗後,卻對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你在說什麼?我還要考試,不用力學習怎麼可能。”
兩年的備考之路我早已全身心的投入當中,拒絕任何社交娛樂,刪掉了某音某書。
但卻是事與願違,我的二戰也失敗了。
我無助的向好友吐槽自己這兩年的辛酸付出卻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
“你有沒有想過是你把自己逼的太緊了?”朋友對我提出了這個疑問,我卻懵了。
“學習不就是拋下一切全身心的投入當中嘛,我這樣有錯嗎?”
“投入進去沒錯,但是不是讓你當做學習機器二十四小時不停,這樣搞就算是機器也會出故障的啊!”
我認真的審視起我這兩年的生活,除了每月的正常交稿剩下的時間全投入到了學習當中,我總認為自己遨遊在知識的海洋里,殊不知是在內耗的沼澤里越陷越深。
同行的同學在吃喝玩樂中一戰便上了岸,而我相較於付出了多倍的努力卻迎來了二戰甚至是三戰。
我第一次迷茫了,似乎努力並不會得到回報。
減肥的第二個月我迎來了漫長的平台期,原計劃在七月初便可以達到110斤的小目標,但看着接近八月份的時間,我依舊還在115斤徘徊。
不停的加練,吃減脂餐,我想減掉那一斤似乎便如登天般困難。
“平台期該怎麼辦。”
“如何快速的度過平台期。”
我在網上大量的尋找突破平台期的辦法,卻發現每一張帖子的重點都是讓我適當的休息吃放縱餐。
大量的減少攝入,過度的消耗熱量,身體會進入自我保護狀態,使消耗和攝入達到平衡,減脂效果會越來越低甚至停滯不前。
看着帖子上面給出的解釋,我意識到減肥也需要適當的放縱自己。
按照上面的指導,果然在第三天我便突破了平台期,成功的減掉了一斤。
我把這件事告訴給了朋友,沒想到她卻再次提起了我的學習之路。
“你看看減肥還需要適當的休息一下,不然就會有平台期,所以你學習也需要放鬆,一個道理。”
“有松有緊,才能效果翻倍。”
看着這樣的話語,我也不禁的把兩件事聯繫在一起。
的確,這兩年我一直把自己逼的太緊,看到過多的錯題便會崩潰大哭,常常陷入深深的內耗當中無法逃脫。
我一直認為自己還不夠努力,卻一直忘了是不是應該休息一下。
其實,我也知道這幾年我一直都生活的太過於“緊繃”了。
有壓力才有動力,緊繃的神經和節奏會阻擋着我們進入擺爛的境地,但倘若一直這樣呢?
從步入大學開始,社會的苦與惡就壓在了我的身上。
“大學就四年,你一定要快點把該拿的證拿到手,不然就會影響你後續找工作。”
“現在都研究生博士生的,你一個本科學歷根本沒眼看。”
回首我十幾年的求學路,為了趕上生活的主旋律,我緊繃神經一直在奔跑。
但慢慢的,我的手腳感到了疲憊,我的精神和熱情得到了流失,似乎只留下了會內耗的軀體。
我也不得不想起一句話,“太用力的人生走不遠。”
上學時跑八百米,老師總會嚴詞禁止開跑便付出全力,漫長的路途比的就是體力,保持好能量,在留到最後再衝刺。
做任何事情都如同馬拉松,不需要像百米衝刺一開始便拼盡全力,因為久而久之會使身體和精神都陷入疲憊。
均勻發力,找好關鍵時刻,鬆弛有度才會尋得良果。
“別太用力,只有把生活留下缺口,陽光才能照進來。”
在這個你追我趕的時代,不妨放慢一點腳步,去看一場電影,去一次遊樂園,去爬一座山去看一次海。
我想這並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但卻可以讓陽光照在你的身上,讓身體和心靈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洛克曾言,“凡是打算充分利用一生中任何一部分時間的人,必須讓其中一部分用於遊戲娛樂。”
有時候,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如何更用力,而是如何放鬆,讓自己先停下來一會,或許才可以更好的成長。
生活在慢慢慢慢的變好,時間在慢慢慢慢的溜走,花朵在慢慢慢慢的盛開。
你也讓自己慢一點腳步,別太用力保存好能量,去迎接未來的美好。
the end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坤坤
編輯: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