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際關係,這三個心理學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更能增加人們的幸福感。

一段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建立自身的安全感和價值感,從而增加一個人的幸福感。

想要快速且長久地建立一段人際關係,並不是一件易事,這三個心理學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01

變色龍效應——

讓你快速拉近和對方的距離


1999年,美國心理學家坦亞·沙特朗和約翰巴夫做了一項有趣的實驗。

他招募了78名志願者參與實驗。內容很簡單,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每一位志願者都要單獨和實驗人員“交朋友”。

第一輪實驗,要求兩個人面對面坐着看雜誌,無語言交流。

實驗人員這時需要“瘋狂”地摸臉、抖腿,做出一些小動作。

不出意外,絕大多數的志願者會無意識地跟隨實驗人員,重複這些小動作。

第二輪實驗,需要志願者和實驗人員一對一進行交流。

在交流的15分鐘內,有一半的實驗人員需要去完成任務:他們要刻意去模仿志願者說話的語氣、神態和動作。

實驗結束後,他們會發給志願者一張問卷調查,考察他們對對方的喜歡程度。

神奇的是,那些刻意模仿對方動作的實驗人員,獲得的喜愛分數均分為6.7分,而未刻意模仿的實驗人員得分均分僅有5.9分。

這就是著名的“變色龍效應”:是指當人們與人交流時,會無意識地去模仿對方。

而這種模仿,會增加對方對自己的好感。

在交流時,捕捉到對方身上和自己的微妙聯繫,就會增強彼此互動的流暢性,找到一種自我認同感。

比如,當兩個人會說同樣一句口頭禪、有一樣的動作習慣時,就會認為彼此有一種特別的默契。

我們常對與自己相似、有共同特點的人吐露心聲,這種現象被稱為“相似性吸引”。

有了共鳴和吸引後,你們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所以,當你想拉近與對方的距離時,試着去模仿對方的一些小動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02

出醜效應——

讓你快速獲得對方的好感

余華比之前更火了。

他的火不是因為出了新書,也不是因為拿了文學大獎,是因為這位高高在上、文字凜冽的文學大師,“出醜”了。

在採訪中,余華頻頻爆料自己的“醜事”。

“小時候我幹了太多壞事,有時候我父親要懲罰我,我就說我肚子疼。有一次他就問我,肚子哪兒疼?反正他捏到哪兒我就說哪兒疼。

他就要帶我去做手術。上了手術台以後,我才知道,這個玩笑開大了。我告訴他們我現在不疼了能不能讓我下來,他們已經把我手腳綁住了。

然後就這樣,我的闌尾被割掉了。”

原來在人們心裡,那個被賦予“思想導師”的人,也曾是一個“熊孩子”。

還有一次,余華談起自己的高考:“高考分數下來的那一天,我們的老師叫住我們,聲音有些激動,他說高考分數下來了。於是我們也不由得激動起來。然後我們的老師說:你們都落榜了。”

原來拿過國際文學獎的知識分子,竟曾高考落榜。

原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

人們戲稱他為“文學界的在逃喜劇人”,關注量一下漲了上去。

或許余華的作品仁者見仁,但是讀者們似乎都很喜歡余華這個人。因為他這個人,足夠接地氣。

而這種現象,是心理學當中的“仰巴腳效應”,又稱“出醜效應”

一個過於完美的人更容易和人產生距離感,讓人難以親近;而在相處過程中,能夠大方展示自我,就算是犯了一些小錯,也反而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真誠。

俄羅斯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是啊,有缺點,才更真實。

在與人相處時,不用要求自己事事盡善盡美,不怕“出醜”,才能更加“討喜”。


03

狄德羅效應——

讓一段關係更長久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是一個有求必應的老好人。

剛進公司的時候,跟着一個資歷更深的同事幹活。

“幫我打印文件。”“好。”

“幫我做下資料。”“好。”

為了能更快地和這位同事打好關係,她幾乎“有求必應”。

可是,她並沒有按照計劃和同事成為好友。

同事的要求逐漸變得又多又越界。

“幫我帶份早飯。”

“把我捎回家吧。”

“幫我代購一些東西吧。”

朋友發現,越快滿足對方,越是無法建立一段良好的關係。

於是朋友開始轉變了相處模式。

“坐我的車嗎?要等我把文件做完。”

“早上去接你上班?不好意思啊,需要繞路,不方便。”

……

而同事的態度也有了驚人的變化,從理所應當地接受她的付出,到後來開始感謝她的幫忙。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狄德羅效應”愈得愈不足

同事從我朋友身上得到的越多,就越不滿足,就越要索取,一旦索取失敗,便會產生心理落差,心生不滿,最後導致雙方關係破裂。

付出得越多,越是膨脹了對方的慾望。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延遲滿足可以讓人更加珍惜和感激所擁有的一切。”

誠然。

想要建立一段長久的社交關係,不能輕易地滿足和付出,學會延遲滿足和適當拒絕,才能讓你的付出不會顯得廉價,對方才更懂珍惜。


04

有人說:“友誼是對於自己的一種自由的幸福的許願,把天然的同情行為永遠不變的和洽,超出情慾、利害、競爭和偶然之上。”

人作為群居動物,終究離不開要與他人打交道,然而每一段關係的建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了解變色龍效應,能快速拉近和對方的距離;

利用出醜效應,能讓對方快速卸下防備;

懂得狄德羅效應,能讓對方更加珍惜你們之間的情誼。

這三個心理學知識,能夠助你在社交環節中更加遊刃有餘。

願你能找到屬於自己最舒服的交友方式,並在這段關係中,完全鬆弛。

作者簡介:期薈,一個在混沌路上篤定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