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後的體面何去何從

一針見血讓你看到人性的本質。

浙江某戶,一家三口離世,百萬房產急尋繼承人,一下子冒出十多人慾繼承其家產。

這下引起的爭議在網上發酵起來了。

這不由讓我想起身邊的一些事情來。

一生未婚,無兒無女,生命最後的體面何去何從?

一個中老年男人因為各種原因,一生未娶妻,無兒無女。

其父母離世後,他自然而然的繼承了家中傳下來的十多畝的山場,七八畝的田地。

這些足夠他忙碌,也夠他養活自己了。

但是,在農村就算你從不求人,大齡單身,無兒無女的身份,始終是鄰里鄰外,叔侄之間的飯後笑話。

隨着年紀漸長,他幹活也越來越吃力,那些山,田,地大多都雜草叢生。

他很無奈,常常一個人發愁。

周圍人的圈子他擠不進,經常是獨來獨往一個人。

索性,他打着過一日算一日的心態。

70歲那年,獨居的他因為高血壓,腦梗塞太嚴重,暈倒在房間之後再也沒醒來。

他就那樣永遠的走了, 鄰居發現的時候已是過世好幾天,因為是六月天氣,屍體都已經發臭了。

之後,鄰里的人紛紛都在議論,無兒無女就是這麼慘,死去都發臭了還沒得入土。

最後,這個凄慘老人的後事是侄子們料理。

當時,發生了很大的爭議:

五個侄子在安葬老人的費用上一至達成AA制,公平出錢出力。

但是,在分奪家產上卻引發了很多不同的意見。

一邊是老人等着下葬,一邊是為老人的家產分割起鬨,最後只好請村支書和老一輩有影響力的人出面調解才平息了爭端。

而這位逝去的老人並不像平常人家的那樣走得體面。

簡單的葬禮,簡易的棺木,送棺的人也就幾個人,就這樣隨便在山上找了塊空地給入葬了。

雖然凄涼,但也總算入土為安了。

一切,就這樣平息了下去。

很難想象,假如這樣的一個老人,沒有山場,田,地,還有老房子這些財物,他的後事又是怎樣的一個場面。

不幸中的萬幸,他有這些遺產。

若要接受他留下的這些財產,出於道義還是會有人給他送終的。

春冰薄,人情更薄。

許多活生生的人和事,無時無刻的體現了:人性的本質就是在於“需索的成本與價值的交換”。

人生一世,活着的時候極不容易,求人更難。

常想起以前聽到一些孤獨老人說的話,“我不害怕死亡,活得不體面就算了,就怕死了也不能體面,走了都沒人知道。”



突然覺得家人真的太重要了。

很多時候,可能會覺得一生要守護家人很累。

但往深處想,正是與你親近,有感情的家人,才有可能讓你有體面的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圖片非原創,源於頭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