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個提問留言:
未婚夫和已婚女同事住在同一棟樓,為了節約油錢每天約着一起上下班。
我作為未婚妻看到他們這樣,感覺心裡很膈應。
我也曾委婉地說過不希望他們一起上下班,但未婚夫不以為然,他說我想太多了,說對方已婚孩子都上小學了。可我還是覺得他們這樣的行為讓我很難受,真的是我太小氣了嗎?
很顯然,這不是小氣的問題,而是對方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作為一個幾乎天天跟婚外情打交道諮詢師,我必須要說句實話:
絕大多數的出軌,都是發生兩個熟人長期相處時的某個意外時刻,而不是處心積慮的預謀中。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大多數熟人之間的越軌行為並非是先動了要出軌的心思,才會處心積慮找對象出軌。而是在各種機緣巧合下,沒能管住自己,做出了出軌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有四個關鍵詞:
異性+熟人+長期相處+意外時刻
異性熟人包括但不限於:
同事、鄰居、校友、甚至孩子的家長……等熟人。
長期相處包括但不限於:
一起上下班、一起加班出差、經常聚會、一起接送小孩/一起討論育兒……等等經常單獨相處,且相處融洽。
意外時刻包括但不限於:
某一方遇到挫折尋求情緒安撫(絕大多數是此情況)、某一方突然對另一方心生曖昧、時不時無意間的肢體觸碰、酒精作用、曖昧氛圍烘托、其他“刺激點”(比如被人起鬨)……等等發生情感、心理變化的時刻。
無論其中一方是否有伴侶,只要ta滿足以上四點,那麼“擦槍走火”的概率就極大。
單身的“擦出”愛情;
已婚的“擦出”婚外情。
所以在生活中才有“一定與已婚/有對象的人保持距離”的經驗之談,這些經驗之談並不是不相信某個人的人品,也不是說不保持距離的人就是“心裡有鬼”。而是以無數人論證過的血淚經歷,得出的“人性結論”。
這個“人性結論”既包括個體作為普通人,身上必然存在的某些缺失——比如貪婪、衝動、自私、片面極端、冷漠、愚昧、僥倖……等等。
也包括群體身上體現出來的局限——比如,當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會出現搬弄是非、窺私、獵奇八卦、造謠傳謠、從眾……等等“烏合之眾”的行為。
也就是說,即便品行端正、潔身自好,也有可能被人性上的“缺失”影響一時的判斷;即便全力克服了“人性缺失”,也很難保證自己的行為不會被眾人拿來閑談八卦、造謠生事。
即便當事人真的清清白白,但人言可畏,大眾輿論毀掉一個人簡直太容易。
尤其是現在的網絡時代,隨隨便便的“借位偷拍”、“聊天截圖”“千字小作文”就將一個人的隱私與“缺點”無限放大。每個人稍有不慎,就會成為“道德廣場”上的靶子,被萬千網民射擊得體無完膚。
而普羅大眾又有幾個人真的能內心強大到,身處群體中卻又無懼任何輿論人言,無拘無束地只做自己呢?
況且生活中也不僅僅只有自己,還有身邊的親人、愛人。“清者自清”只能安撫自己,很難讓同時處在負面輿論中的親人、愛人安心。
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為了減少“遭人話柄”的概率,與有伴侶的異性保持距離是最簡單便利,對自己和身邊人傷害最小的方式。
“清者自清”這句話最好的體現方式就是事先“劃清界限”,保護好自己和愛人。
而不是在“可能越軌”的邊緣瘋狂試探。人性經不起試探,伴侶之間的信任也不該拿來試探。
所以你並不是“太小氣”,你的反應只是很正常的下意識的反應。
當然此時未做出任何越軌之事的他,自然也是很正常的“清者自清”的心態,也無可指摘。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以下五個步驟可以作為參考:
1、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
當你覺得膈應、難受時,這就是來自你內心的真實感受。
想要別人尊重你的感受,首先自己就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你不需要以“小氣”“不夠信任”“愛吃醋”等等標籤,來污名化或者否定自己感到膈應的真實感受。
不要逃避令你產生困擾、焦慮的任何感受。
你只需要承認這個感受是合理的,是有存在的意義和必要的,是要被自己重視起來的,即可。
2、認真對待自己的真實感受:
不要糊弄、敷衍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當你對他沒有“異性邊界感”的行為感到膈應時,請你一定要認真嚴肅對待這件事,而不是嘻嘻哈哈,顧左右而言他、委婉暗示地糊弄過去。
讓你感到不舒服且會影響彼此感情穩定的事情,沒有委婉暗示的必要,必須明示。
真誠、直接、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才能顯得你是認真且嚴肅。而對方看到你認真了,自然也不會隨便開開玩笑糊弄過去。
所謂的在感情中“抓大放小”也是這個道理。
那些無傷大雅、不會給感情造成危機的小事,可以嘻嘻哈哈一笑而過,而一旦涉及到動搖感情根基(比如信任)的行為,必須嚴肅對待。
3、合理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但要避免給對方“扣帽子”,避免誇大其詞。
因為故意誇大其詞、給對方未發生的行為“定罪”並不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在挑起對方的負面情緒,製造爭端。
還有的人喜歡口是心非地暗示對方猜測,或者喜歡指桑罵槐地宣洩情緒,這些行為都是在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
對方看不到你的真實情緒和感受,理解不了你的行為反應,自然會認為你不可理喻。然後就會把你當做孩子一樣,隨意糊弄你或者哄騙你安撫你,而不是解決問題。
所以,一定要懂得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裡的合理因素包括:
清晰、嚴肅、直接地說出事件感受+雙方共同的立場+強化目的
比如,當你覺得他的行為讓你膈應時,你就可以直接說:
“你和XX經常待在一塊兒,關係看上去很親近,這讓我很難受,會降低我們之間的信任(說出事實感受)。
當然我不是懷疑你做了什麼,只是擔心你們這樣沒有邊界感,會引來緋言緋語,這肯定會影響我們的感情,也會影響人家的聲譽(雙方共同的立場)。
我們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這件事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強化目的)。”
只要你就事論事,嚴肅認真地表達,對方看你這個架勢,自然也會認真起來。
4、維護自己的真實感受和底線原則:
當然,即便是你表達得再好,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完全滿足自己的期待。
如果你按照上述方式實施以後,對方依然我行我素,無法與你達成共識,而你依然感到很難受。這個時候,請重複第一步和第二步。
你的真實感受必須首先由你自己來維護,你的底線原則也必須由你自己優先來維持。
如果你在底線、原則這種大是大非上隨意退讓,任由對方肆意糊弄,那麼你的底線原則也將蕩然無存,你在對方面前的公信力也會受損。
更重要的是,哪怕因為你的退讓你們感情變好了,但你依然會一次次地陷入自我懷疑中,因為你放棄了維護自己。
5、根據自己當下的感受做好應對未來的心理準備:
感情不是方程式,一個個步驟做下來就一定會找到正確答案。
有時候可能你一套流程下來,什麼都做到了,做好了,但對方依然給不出你想要的解決方案,而你又真的很愛他,不想離開他。
這個時候,你也可以選擇繼續觀察一段時間。
畢竟在感情中,真正完全、徹底地了解自己,了解對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你做好了面對一切變化的心理準備,你可以給彼此多一些了解彼此的機會,然後再做決策。
每個人對待感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需求和選擇。這些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合自己和不適合自己的區別。
有的人能夠在無法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及時止損,有的人必須經歷過傷害才能在療愈自己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成長。
你只需要根據你當下的感受做出選擇,承擔選擇的後果即可。
我是陳曼,不煽情不矯情的理性派,為你剖析婚姻里最有用的真相。
記得關注我們哦!如果你想傾訴,請【私信】我,我們會傾聽你的故事,解決你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