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勸她原諒父母了


作者:徐禎


雷電交加的夜裡,冰冷的停屍間傳出一陣異響。

值班的女青年,一個人推着手推車,一步一步挪近39號鐵櫃,伸出顫抖的手緊握櫃門,用力拉開——

鐵櫃里的人,臉色煞白,慢慢地睜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女青年,嘴裡飄出三個字:“好冷啊。”

一聲尖叫之後,可憐的女青年就這樣被嚇暈了……

這是“大尺度”國產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以下簡稱:《三悅》)的高能畫面。



鐵櫃里的男人,叫秦偉。他睡在停屍間的鐵櫃里,也只是想體驗生活,為他的新紀錄片找點素材。

誰知,陰差陽錯就嚇暈了一個人值夜班的遺容化妝師趙三悅周依然 飾)

秦偉除了是個盡職盡責的導演,還是一個被病痛折磨的肺癌晚期病人,在拍殯葬紀錄片的同時,他也替自己選好了骨灰盒和墓地。

秦偉把墓地選在了二姐墓地的旁邊,他的二姐,前不久猝死了。

“父母為了生我,就把有心肌病的二姐送人了。”

送人,好輕描淡寫的一個詞。

聽到秦偉輕說出這個詞,趙三悅立刻皺眉,毫不留情地指出:“那不是送人,那是遺棄。”

秦偉是父母超生的孩子,他原本有兩個孿生的姐姐。

秦偉二姐身體不好,患有心肌炎,在父母的眼裡,她只是個病怏怏的拖累。

於是,二姐成了一個隨時可以遺棄的犧牲品。

遺棄二姐後,親生父母沒有一次去看過她,關心過她。

後來,是二姐知道了自己被遺棄的真相,苦苦上門尋親。

而她的親生父母,給出的反應,依舊是冷淡。

直到二姐不幸猝死,她的親生父母才在眾人面前嚎啕大哭,表演“感人至深”的親情。

秦偉的大姐,在成年後和父母決裂。她說:“我一想到,世界上有一個和我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僅僅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她就被自己親生父母拋棄了,我就沒辦法原諒(父母)。”

受盡了父母偏愛的秦偉,儘力想修復家庭關係,特意把墓選在二姐的旁邊,希望以後父母在為他掃墓的時候,至少也能順帶看看二姐。

他還找到了大姐,希望大姐能夠在他離開之後,好好照顧父母。



最終,秦偉因為肺部感染去世。

在秦偉的告別會上,他的父母臉色灰黃,眼神木然,像兩具空洞的雕塑。

三悅想起了秦偉二姐的葬禮,同樣的一對父母,卻在二姐的葬禮上哭得肝腸寸斷,嚎得驚天動地。

那時候,老道的殯葬工連頭也沒抬,一開口就點破父母的虛偽:

“有些人,就喜歡用眼淚和大嗓門,來證明自己沒錯。”

而現在,

“他的父母,終於不需要再用高聲的呼嚎,和洶湧的眼淚,來證明他們的悲傷了。”

在失去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之後,秦偉的父母終於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哭嚎着向大女兒懺悔認錯:“妮子,我們錯了,我們對不起她!”

這時候,按照很多國產劇套路,女兒就應該主動諒解,抱着父母痛哭一場,一家人涕淚交加地走向大團圓結局。

但大姐沒有選擇原諒,沒有選擇和解,她側過頭,哽咽着:

“最想聽到這句道歉的不是我,我也沒有資格替她原諒你們。”

然後,一個人離開,越走越遠。

抱頭痛哭的和解,是影視劇的常態;在生活里,你也可以選擇不和混蛋父母和解。



勸別人和父母和解,何嘗不是一種道德綁架呢?

我記得以前有一檔很經典的節目叫《中國夢想秀》,周立波主持的。

其中有一期,是說一個女孩被親生父母拋棄,他們拋棄了女孩20多年,明明在一個鎮子上,卻未主動見女孩一面。等女孩成年,有贍養能力,親生父母又希望女孩離開養父母家,回到自己家。

周立波問女孩:“如果有這個機會,你願意回來嗎?”

女孩握着話筒,堅定地說:“我不願意。”

她說,在她成長的時候,是養父母視她如己出,彌補她親情的缺失。

她說,在她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在同一個鎮上的親生父母,連看她一眼都吝嗇。

如果你是那個女孩,你願意毫無芥蒂地回到親生父母的家裡嗎?

而作為主持人的周立波,卻高高在上地對女孩說:

“心胸不要這麼狹隘。”

“父母也有難言之隱。”

“生命是一種角度,如果你不接受(親生父母),你永遠不可能幸福!”

三連擊,句句誅心,卻句句都不佔理。

他教女孩要大度,可卻對女孩親生父母20多年來的冷漠不予置評;

他教女孩要寬容,可卻沒有問過,女孩這20多年來過得多痛苦……

最後,周立波還斷言,不接受父母的女孩不可能幸福。

這簡直就一派胡言!

有誰想過被遺棄的女孩?

如果沒有被收養,她可能在垃圾桶里找吃的,可能睡在紙皮上,可能一個人艱難地活着。

他怎麼配開口就勸人跟混蛋父母和解呢?




現在,很多人都在談,要和原生家庭和解。

父母遺棄你,你長大了要和解;

父母毫無邊界感地控制你,你長大了要和解;

父母打你罵你,一次又一次地讓你受到傷害,你長大了還是要和解……

不然就是不懂事,就是不孝。

但有時候,我覺得“百行孝為先”,就是最大的道德綁架。

它只要求子女無底線地去原諒,卻從不強調父母給子女帶來的傷害,可能需要用一生彌補。

如果父母帶給子女的,是遺棄、是痛苦,為什麼要強求子女給父母的,是和解,是孝順?

那些漠視子女的父母,有沒有想過,子女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會傷心也會難過呢?

別的不說,我扇了你一巴掌,然後我輕飄飄地說,“哎呀,我知道我打疼你了,但是你得和解,你不和解就是不尊重我。”

你同意嗎?

我打了你一巴掌,你都想打回來,至少得罵我兩句,你都可能不會打心眼裡和我和解。

何況,被混蛋父母傷害的孩子,可能要用一輩子去治癒心理創傷。

憑什麼就要求別人若無其事把這巨大的痛苦抹平?

人是有七情六慾的,生氣和怨恨都是正常情感,應該允許它存在。



不沉溺在痛苦的關係里,自我撕扯,自由從心地做出選擇,才真正走出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堅定的“不和解”派。

她買了新房,給房子裝修的時候,偏偏還差2萬元的尾款。

她第一個想和她的媽媽借錢。

媽媽接通電話後就破口大罵:“我哪有錢!哪個當女兒的,還問家裡借錢,也不見你賺錢了補貼家裡……”

媽媽沒有錢嗎?

不,媽媽只是把錢都給兒子開寵物店了。

她得知真相的時候,心都涼了。

整整5萬元,是媽媽省吃儉用兩年多才省下來的錢。

“媽媽平時不捨得去旅行,甚至連一件好衣服都不捨得買,一件冬裝穿了兩年。但她就是可以一下子把錢給哥哥了,不要哥哥算利息。媽媽說,那5萬就當是給哥哥投資,賺了錢還是哥哥的,賠了也就賠了,讓哥哥不要有壓力。

她明白了,父母就是可能不會公平地愛每一個孩子。

就像小的時候,媽媽會給哥哥的早餐面里加煎蛋和雲吞,而她只有素麵;

就像上學的時候,媽媽會給哥哥報輔導班,而她只能自己跟着同學複習。

現在的她,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過着自己的安穩日子。

真心是要用真心來交換的,父母沒有對自己付出真心,又怎麼能夠希望自己得到孩子全部的無私愛意呢?

和解不是生活唯一的解藥。

當不再執着於和父母和解這件事,才發覺,天地浩大,生活還有無儘可能。


生活不是戲劇,不是萬事都要求全,最重要的,不是和父母和解,不是和生活和解。

是和你自己和解,接受一個完整的自己。

你要尊重你的感受,你才是感受萬物的尺度。

當家庭讓你覺得受傷的時候,憑什麼非要釋懷?

如果覺得和父母和解,和家庭和解,和生活和解會讓你更加痛苦,那就“永不原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