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受到傷害的最後還是你


《論語.雍也》有云:“不遷怒,不貳過。”


世界上最愚蠢的一件事:生氣。


人活一輩子,世事無常。


生氣,只不過是用別人或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罷了。


與其浪費時間生氣,不如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為什麼要生氣?


莊子·外篇·知北游》有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短短的一輩子,一瞬間很快就過去了。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有一天,有個年輕人過來找禪師開示,說:“大師,我這個人天性易怒,曾經有人告誡我,做人本不應此,可我生來就如此,多年來已養成習慣,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氣,請問大師,有什麼辦法幫我改正脾氣嗎?”


禪師正言道:“你現在把內心的急躁生氣給我,我有辦法糾正它。”


年輕人笑道:“我現在又沒遇到不如意之事,怎會一下次會急躁起來呢?”


禪師大笑:”你也知道,人也並未時刻都會急躁的,那你剛剛為什麼說它是你的天性呢?既然不是天性,也就是說你的急躁本不是與生俱來,只是遇事而生,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急躁,所以說它是天性,純屬你個人控制不了的借口罷了。”


年輕人聽完,似有所悟地離開。


黃帝內經》有言:“百病生於氣。”


人這一輩子,來去本是一場空。


既然生命有限,又何必用生氣來填充其呢?


不如意事常八九,不生氣,對自己的身體也好一點。


世事看淡,自然心靜神安。



生氣,是愚蠢的一件事


常言道:“事急則變,事緩則圓。”


生氣,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反而一味地生氣,只會使事件失控。


古時候,有一位老婦人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和左鄰右捨生氣吵架。


一天,她長途跋涉找到一位有名的高僧,高僧聽完她的講述後。把她帶到一間禪房,然後將門鎖住後離開。


老婦人大喊都沒人回應,氣得破口大罵。過去了很久,老婦人便開始跪地哀求,但始終無人回應,她也開始沉默了下來。


一個時辰過去了,高僧來到門外,問道:“你還在生氣嗎?”


“我只為我自己生氣,為什麼我要來這個地方受氣呢?”老婦人說。


“連自己都原諒不了的人,又怎會原諒別人呢!”高僧拂袖離開。


一個時辰再次過去,高僧又來到了門外,問:“你還在生氣?”


老婦人答道:“不生氣了,即使再怎麼氣也沒有辦法讓我打開門外的鎖。”



高僧再次離開。


當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外時,老婦人告訴他:“師父,我再也不生氣了,因為生氣一點都不值得。”


高僧笑道:“你還知道值不值得,想必內心仍有氣根在。”


夕陽西下,高僧再次來到禪房,老婦人問道:“師父,何為氣?”


高僧將鎖打開,端起桌上的茶壺,將茶水灑在地上,老婦人看了不一會,恍然大悟,並叩謝離開。


《增廣賢文》有言:“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人生後半場,是有什麼事情值得生氣的呢?


生氣,一文不值,與其生氣,不如爭氣。


人生在世,開心就好,看淡就好。


境由心生,當你放下了,一切都會過得很好。



結語


豐子愷曾說過:“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人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一切皆是小事。


無論你是開心還是生氣,日子總會一天一天地過去。


少生氣,快樂地過好每一天;不生氣,開心地活好每一天。


餘生,請善待自己,不再生氣。


*作者:吳糖。一位逆流前行的“喜劇演員”,“脫口秀”的常駐嘉賓,生活上總是瘋瘋癲癲,時常把自己埋在角落處,人沒啥本事,交際能力排前列,此生若有緣,得閑記得一起飲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