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0歲,不同年齡段的清醒



歲月匆匆催人老,人生過客恍如夢。


不知不覺,已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嶺。


其實,不同年齡段,都會有其獨特的風景。


在對應的階段,有所感,有所悟,活得清醒,便是不枉此生。



1

四十歲,看清自己


《論語》有言:“四十而不惑。”


不惑,並非沒有困惑,而是隨着年齡增長慢慢通透了。


對外,明白了人情和世故;對內,看清了真正的自己。


到了這個年齡,我們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審視自己。


只有看清自己,自知自明,才能將經歷轉化成閱歷,安然過餘生。


看清位置,不把平台當本事,才能遠離傲慢,謙以受福,行穩致遠。


看清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安身立命,活得舒心,過得順心。


看清實力,凡事要量力而行,才能及時止損,少些煩惱,多些自在。


看清目標,明確人生的方向,才能勤耕不輟,精業篤行,未來可期。


看清內心,不爭不比不生氣,才能知足常樂,精神豐盈,靈魂富足。


《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看清別人是智慧,看清自己才能一個人真正的高明。


四十歲,看清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掌控好人生前進的方向。


如此,往後餘生才能在這紅塵道場中,笑看人生百態,坐享塵世繁華。




2

五十歲,放鬆自己


木心說:“我從五十歲以後,才知道了做人的滋味。”


五十歲,年過半百,是知天命之年,也是人生的中點。


五十歲之前,為家人,為子女,奔波勞碌,拚命掙錢。


五十歲以後,是時候慢下腳步,放鬆自己,取悅自己了。


做不完的工作,先放一放,注意勞逸結合,身體第一。


忙不完的酒局,就緩一緩,試着精簡圈子,享受獨處。


還不完的人情,便停一停,懂得一張一弛,平衡生活。


生不完的悶氣,快歇一歇,保持心情愉悅,享受人生。


想不完的煩惱,也忘一忘,學會看開看淡,順其自然。


五十歲以後,最忌諱的就是討好別人,卻委屈了自己。


只有“為自己鬆綁”,放鬆自己,日子才不會過得緊繃壓抑。


就像楊絳說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人生實苦,活着不易,千萬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五十歲後,一定要學會放鬆,學會放下,學會放手。


唯有如此,人生下半場,才能看花開花落,望雲捲雲舒。



3

六十歲,養好自己


六十歲,中國人稱作花甲之年。


六十年一甲子,人到六十歲,又是一次新的輪迴。


到了這個年紀,已嘗遍世間酸甜苦辣,歷遍人生風風雨雨。


此時,正應該舒服度日、享受人生。


但事實卻是,人的身體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唯有養好自己,才能不留遺憾,安享晚年。


養好身體,經常運動,早睡早起,規律作息,才最重要。


養好情緒,寬容大度,收住脾氣,留下福氣,才最舒心。


養好學識,堅持讀書,豐盈思想,提升認知,才最明智。


養好心態,樂觀向上,寬容豁達,瀟洒自在,才最圓滿。


養好靈魂,遠離喧囂,歲月靜好,恬淡安然,才最珍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六十歲,人生向晚,變老的路上,一定要慢慢變好。


養好自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吃穿不愁,更是精神上的富足充實。


健康的身體,加上豐盈的心靈,便是餘生最好的修行、最美的禮物。


儒風君說:


張愛玲寫道:“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


生命看似漫長,但時光如流水,不經意間,便是匆匆十年。


來不及追憶,來不及回味,來不及感傷,來不及遺憾。


唯有過好每個年齡段,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旅程。


不辜負時光,不辜負自己,便是人生最大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