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再多,要學會“摳門”,不出這三錢

《左傳·僖公》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量力而動,其過鮮矣。”

人生之事,莫過於時時打量。越行至高處,就越要明白什麼是“高處不勝寒”。

同樣,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人這一生並非全部勝意。有得意之時,“一日看盡長安花”也不為過,可是一旦失勢,就要學會含蓄。

而一個人的“含蓄”,大多體現在金錢觀之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往往能左右他後來的人生軌跡。

就算一個人錢賺得再多,倘若不懂得“含蓄”,也會如水一般,覆水難收。

人這一生,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不知克制,花無用之錢,出無用之財,往往到後面,就容易落個人財兩空的境地。


人這一生,有投資,也應當有回報,不是時時見流水出,不見錢進賬,日負盈虧往往造成的結果就是錢包越來越癟,自信心越來越不足。

即便是收入再多,也要學會“摳門”。此“摳門”並不是說要像嚴監生那般,兩根燈芯不咽氣。

而是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節約不該有的花銷,做到真正的節流。

人這一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慷他人之慨”,有的時候出錢又出力,反而還得不償失。

錢只有在自己手上,才有自信的底氣。你會發現,越是窮的人,越是有一種慷慨的自信。

以為自己略施小計,出點花銷,別人就會跟着自己,言聽計從。

其實並非如此,人們只會看得起錢包鼓的人,無錢之人對他再好,也是無動於衷。


01、不出維持生活的錢,不盲目高風險投資

白日夢與夢想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白日夢總想着以小博大,而夢想則是以小積大。

前者容易滿盤皆輸,而夢想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個能成功的地方,都有他的過人之處。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背水一戰的故事,無論是“刻舟求劍”還是“華容道”,都給人一種險象環生的感覺。

可是生活並不是劇本,也非名著里的快意恩仇。

倘若那些背水一戰的故事,照進了生活,你就會明白什麼是四顧無親朋,兩眼一抹黑。

倘若動了生活的根本,那也就鬆了根基,生活也就難以為繼。

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後路。東山再起的故事讀起來為什麼那麼酣暢淋漓,是因為險象之後總有通途。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出我們的錢,才能保住我們的“通途”。

就像電視劇《小敏家》中,劉小敏的前夫金波,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在劉小敏來到北京之前,兩人也算在老家有正經職業,兩個人朝九晚五的工作,也比普通工薪家庭的生活好得多。

但金波往往並不擅長存錢,反而他總是慷他人之慨,講究兄弟仗義,結果錢一分沒見進賬,反而把自己生活的基本,弄得一乾二淨。

劉小敏和他爭吵,他卻總是無所謂的態度,整日里嘴上掛着“千金散盡還復來”,到後來卻發現,錢出去了,就不那麼好要回來了。

生活就是這樣,自己有錢並不代表自己就是慷慨的人,學會“摳門一點”,反而能小富積累成大富。


02、不出溺愛孩子的錢,儉以養德才是正途

人們總是有這樣一個定性思維:自己是苦過來的,所以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受苦。

於是物盡其用,自己捨不得花一分錢,在孩子身上卻花錢如流水。

而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孩子幸福的代名詞,更多的金錢投入,反而會讓孩子生惰心,長脾氣。

就像《變形計》中,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互換,城裡的孩子為什麼會和家庭產生分裂,原因就在於家長的溺愛。

他們認為錢能修飾很多的問題,用在教育上,能夠正人正德。但過度投入,往往就容易漸生陋習。

錢只有花在可用之處,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邊的錢,同樣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窮。

該是怎樣就是怎樣,把錢放在學習上,而不是放在他想要的、想買的東西上,這一點很重要。


03、不出無益身心的錢,不是投入就有收穫

很多時候,說道“出錢”,就不得不提及借錢之事。

人的親情往來,人情世故,遠遠比我們想象得還要複雜。

有的錢不借,別人私下詬病,有的錢借出去了,就有去無回。

借錢並非不能借,更多時候要懂得思考,就像《小窗幽記》中寫的那樣:“先淡後濃,先疏後親,先達後近,交友道也。”

做人做事,要考慮親情關係的遠近,並非誰都借,也並非直接慷慨解囊。

人這一生,摳門一點沒什麼,無非是別人說些什麼,但只要自己的生活過得好,過得盡興,外界嘈雜便可忽略不計。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也不失為人生幸事。

作者:青衫說情

關注我的文章,打開你的心緒。

文中配圖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