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晚年有福氣,你得忘記這些事

人這一輩子最怕的,大概就是生老病死,或者晚年孤苦,到了一定年紀之後,這種感覺只會更加強烈。

如果說,青年人尚且有一番衝勁,可以勇敢地面對死亡和病痛的話,那麼到了老年,便只剩下了恐懼。

他們害怕自己不能再陪伴家人,害怕突然有一天便走到了最後,更怕晚年過不好,活得戰戰兢兢。

但如果冷靜思考會發現,這種擔憂本就沒有必要。因為一個人的晚年境況如何,絕非整日憂心能夠改善,“該忘就忘,一忘解千愁”,作為老年人,以下三件事,忘記了,就是福氣。

02

忘記自己的年齡,不爭朝夕。

有一個詞語,叫“無齡感”。生命有長度,但是寬度和高度是不受限制的。變老是無法迴避的事情,但是你可以一邊變老,一邊變好。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其實是藍天野的養生之道之一,他認為:老年人要忘掉年齡,想着自己還“年輕”,如果總想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那隻會徒增煩惱。

每天盯着自己的年齡看,你就會有一種害怕變老的感覺。無形之中,你就會覺得自己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完,需要加速度才行。

老人,把年齡就看作一個數字,你只需要虛化這個數字,忘掉自己真實年齡,偶爾左右轉換一下年齡數字,從小到大排列,做一回那個年齡下的夢。然後,行動起來,抗擊衰老。

03

忘記百年以後的事情,厚養薄葬。

一百年以後,會發生什麼?我們說不清,但是古時候有一個杞國人,做出了示範——杞人憂天,自尋煩惱。

在《孔子家語》里有兩件事,闡述了生死的道理。

孔子宋國的時候,看見司馬桓魋在為自己設計棺材,並且耗時三年,都沒有完工。孔子面露憂鬱,說:“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速愈。”

人還活着,就天天想着百年之後的事情,又怎麼會稱心如意呢?本應該是子孫的事情,老人們卻自己做完了,反而會讓子孫無所事事,感到羞愧。

無論醫學在延緩衰老方面的研究有多麼大的突破,生理的衰老依舊是無法避免的。從三十歲開始,我們的心臟泵血功能逐年下降 ;四十歲左右,肌肉的力量開始走下坡路,骨密度以每年 1% 的速度流失;到了八十歲時,我們會丟失將近25% -50% 的肌肉;同樣,大腦的處理速度從四十歲左右開始降低,到八十五歲40% 的人都可能患上老年痴呆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到老年,死亡的幾率開始不斷上升。對死亡充滿未知,是人們對死亡產生恐懼的原因之一。

從老人自己的角度來看,死亡意味着和最親近的人訣別,如果家庭關係和睦的話,對彼此都念念不舍的,對死亡的恐懼會更深。所以對於老年人來說,這容易帶來的孤寂感。

面對死亡不怕是不可能的,但老人們一定要學會科學地對待這個問題,畢竟有些事是不能自己決定的,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開心的過好每一天了。

04

忘記人生的功過是非,去掉光環。

宗衍禪師說過:“人之生滅,如水一滴,漚生漚滅,復歸於水。”

人生旅途上總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有人說:“傷害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記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懷念’它一次,它就傷害你一次。”為什麼要自己傷害自己呢?我國科學工作者對長壽老人的凋查結果表明,性格開朗、心態平和是他們的共同性格特點。老年人要想獲得平和的心態,最好的辦法就是寬容、豁達,給記憶裝一層濾網,濾去過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樂與自己相伴。

忘記功過是非,沒有了光環,也沒有了難過,心情就輕鬆了。人啊,就怕執念虛名,自討沒趣。

晚年的福氣,重在一個“養”字,貴在一個“忘”字,落實在一個“動”字。滋養自己的精神,忘記過去的爛人爛事,不在乎百年後的歸途,放下沒有意義的功名,身體運動,思想轉變,啥都能好。餘生不長,學會善忘吧,別把什麼都請進生命里。最好的生活,就是豐儉由人。最好的人生,就是加減自然。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讓更多的人看見你的精彩評論!關注作者,轉發點評點贊收藏有價值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