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2套房都給了小兒子,卻讓大兒子養老,兒媳:沒必要往來

知乎上有人問:“父母偏愛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下面有個回答直戳人心:“我成家後一直不想要二胎。”

有人以為,不要二胎是經濟實力不夠,其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不想要二胎的原因,跟自己的經歷有關。

劉奇就是如此,他是家裡的老大,父母的偏愛讓他的心很受傷,看了他的經歷,或許也會給你一些警醒。

01.家有2套房,父母都給了小兒子

劉奇有個弟弟,比他小6歲。

從小,弟弟就是父母的寶貝,劉奇有好吃的都要先讓給弟弟,父母要求他要做到謙讓。

好在劉奇讀書成績好,他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父母覺得壓力有些大,曾建議他出去打工,劉奇拒絕了,他申請助學貸款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後,劉奇就留在省城工作,女友跟他志同道合,不嫌棄他出身農村,願意租房結婚。

為了讓小家庭日子過好,劉奇經常主動加班,他覺得累點沒關係,只要能攢錢買房就好,在兩人努力下,他們買下一套小二室,算是在省城有了安身之處。

相比之下,弟弟日子過得安逸,他高中沒讀完就輟學,一直沒有穩定工作,結婚也是父母拿出積蓄給買了套房,婚後小兩口一直在父母身邊啃老,就連孩子也丟給父母帶。

劉奇從來不去計較,他覺得父母能力一般,自己沒必要去依靠父母,有事情自己努力一些就可以解決,他不知道,自己的獨立,在父母看來是不需要照顧。

有天,父母把他喊回家,告訴他一件事,說家裡的2套房子都給弟弟,原因很簡單,弟弟沒有穩定收入,而他和妻子都有掙錢的能力。

對此,劉奇心裡不舒服,但也表示理解,只是提出一個想法,既然把兩套房子給了弟弟,那以後父母就依靠弟弟養老,自己有時間回家看看就好。

誰知弟弟反對,他脫口而出:“爸媽沒有把你撫養長大嗎?你能力比我強,贍養父母是你的責任。”

父母也指責劉奇,說他沒良心,供他讀書已經付出很多,養父母就應該多出點力,要是沒能力掙錢,那讀書有什麼用?

劉奇很難過,在父母心中,兩個兒子的地位不同,他們可以為弟弟無條件付出,對自己卻連換位思考都做不到。

或許是看他悶悶不樂,妻子說了很硬氣的話:“既然把家產都給了弟弟,我們什麼都得不到,還要遭人埋怨,那就把紅包和禮物都省了,以後也沒必要來往。”

父母永遠不知道,自己對孩子的偏愛,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02.偏愛,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還記得那個寫“小作文”的老太太嗎?

老太太有3個孩子,她對小兒子和小女兒很寵愛,唯獨對大兒子很苛刻。

大兒子從學校畢業後,自己掙錢成家,老太不僅不幫忙,還要求大兒子每個月往家裡拿一千生活費,這筆錢她自己不捨得花,都給小兒子花掉了。

大兒媳認為婆婆偏心,就提出夫妻收入分開,她不干涉丈夫往家拿錢,但不要向自己要錢,得知情況後,婆婆大吵大鬧,認為兒媳不孝順,要求兒媳向自己道歉。

兒媳是一位老師,婆婆為了達到目的,在小區貼“小作文”訴說自己的遭遇,還跑去兒媳上課的教室,鬧得兒媳受不了,兒子主動提出離婚,只為保護妻子的平安。

看到兒子恢復單身,母親沒有一絲愧疚,依然提出要兒子把工資卡給她,她說養兒防老,兒子就應該無條件孝順母親。

只是這個要求只針對大兒子,小兒子和小女兒卻不需要,在居委會調解下,大兒子答應每個月給母親500生活費,卻不願每周回家看母親。

從表面來看,母親贏了,她讓大兒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其實輸得很徹底,因為大兒子的心中對她充滿怨恨。

我們不能要求父母完美,但父母若是有太明顯的偏心,很容易讓孩子心中產生不平衡。

因為人都有比較的天性,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間,父母的態度很容易被孩子捕捉到,有的孩子嘴巴乖巧一點,或者長得好看一些,就會成為父母偏愛的對象。

而不被父母關注的孩子,在長久無法平衡的家庭環境中,會壓抑自己內心的痛苦,表面看很懂事,內心已經傷痕纍纍,他們一旦有了獨立的生活能力,就會脫離家庭,讓自己遠離憂傷。

03.不患貧而患不勻,讓我們遠離偏心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對孩子有明顯的偏愛,而是盡量一碗水端平。

要知道,偏愛是雙刃劍,對哪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傷害,長久來看,被偏愛的孩子傷害更大。

就如劉奇的弟弟,一直在父母的關愛中長大,也造就了他好吃懶做的習性,他有了孩子,也把撫養孩子的責任推給父母。

這也造成了父母的不放心,為了小兒子能有持續的生活費用,只能要求大兒子提供,這種不對等的愛,也撕裂了親情。

到最後的結果是,被偏愛的小兒子沒有養家能力,被索取的大兒子遠離自己。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父母需要注意下面三點。

第一,不厚此薄彼,以己之力平衡兩個孩子的關係。

不管孩子的能力如何,父母都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不要求大孩子謙讓小孩子,是父母需要注意的地方,你一旦提出這個要求,就已經透露出內心的想法,孩子可以敏銳看到你的偏愛。

第二,孩子長大,督促他們獨立。

從學校出來,人對自己的生活就有了選擇權,不管在哪裡生活,思維都要獨立,避免再對父母有依賴心理。

父母的責任,就是慢慢放手,站在身後看着孩子漸漸遠去,並且做到從容接受。

第三,父母先愛自己,再取悅孩子。

有的父母自己過得很苦,不捨得吃,也不捨得用,卻滿足孩子買名牌的需求。

這其實不是愛,而是在用溺愛影響孩子的是非觀。

聰明的父母,會把房子和積蓄留在身邊,通過觀察哪個孩子孝順,再做出把房子給誰的決定。

房子留給孩子,真的沒必要着急,讓孩子有獨立的生活能力,這才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位作家說得好:“要是孩子有能力,哪裡需要你留財產,要是孩子沒能力,你留再多財產有什麼用?”

父母好好愛自己,讓兒女回來有個溫馨的家,比什麼都重要。

點個贊再走吧!你覺得父母該不該把房子都留給小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