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愚蠢”,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有人說:“幫你的人,不欠你;讓你的人,不怕你。”

生活中,有的人面對別人的付出,不但不感激,反而認為對方是在“巴結”自己;面對別人的退讓,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變本加厲。

這樣的人,便是消耗別人善良的人,也是愚蠢之人。

消耗別人善良的人,不懂感恩

詩經》中說:“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面對別人的付出,有良知的人,會心存感恩,會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我們常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為何呢?

因為在我們困難、無助之時,在幫助者看來是“滴水之恩”,可是對我們來說,卻是“湧泉之恩”。

所以當“湧泉相報”。

一個人,如果面對別人的“滴水之恩”,便會“湧泉相報”,那麼,當他再次處於困境中時,便會有更多的人,來幫助他脫離困境。

有的人,面對別人的援助,絲毫沒有感激之情。

這樣的人,自詡為聰明,不用付出,實則是“最愚蠢”的人。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看路邊的一個乞丐可憐,於是每次路過,都會給他10塊錢。

過了一段時間,年輕人每次路過,給乞丐5塊錢。

又過了一段時間,年輕人每次路過,給乞丐1塊錢。

乞丐問道:“你怎麼越給越少了呢?一開始是10塊,後來變成5塊,現在又成了1塊。”

年輕人回答:“從10塊變成5塊,是因為我結婚了;從5塊變成1塊,是因為我有孩子了。”

乞丐憤怒道:“你怎麼能用我的錢,來養家呢?”

一個人,如果面對別人的付出,不但不心存感恩,反而認為理所應當。如此做法,只會讓別人寒了心,停止付出。

有的人,過了河便拆橋,覺得再也用不上別人了。

事實上,人生於世,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坷,總會再次需要別人的幫助。

如果在眾人眼中,成為了一個“不知感恩”、“過河拆橋”的人,那麼,當他再次處於困境中,又有誰會樂意伸出援助之手呢?

感恩之心,不僅僅是為了感恩別人,更是為了自己今後的路,能夠走得更加順暢。

消耗別人善良的人,恩將仇報

有人說:“人性最大的惡,是不懂感恩。”

事實上,比不懂感恩更大的惡,是“恩將仇報。”

不懂感恩的人,只不過是讓我們的“付出”,打了水漂而已;但是,恩將仇報的人,卻會讓我們,因為自己的“付出”,而受到傷害。

比如:有的老人故意摔倒在地上,冷漠的人視而不見,他便無法傷害到對方;熱心的人去扶他,反而被訛詐。

熱心的人,付出得不到回報也就罷了,反而還會受到傷害。

利用對方對自己的善意,來傷害對方,便是“恩將仇報”了。

俗話說:“升米恩,斗米仇。”

有的人,面對別人的大量付出,不但不心存感恩,反而得寸進尺。

孫儷曾經資助過一名學生。

這名學生在孫儷的幫助下,考上了大學。

可是,考上大學後,這名學生便開始肆無忌憚的花錢,甚至逃課、打遊戲,荒廢了學業。

後來,他不滿孫儷每個月只給500元的生活費,多次要求要更多的錢。

孫儷知曉了他的情況之後,就停止了對他的資助。

沒想到這名學生竟髮長文控訴孫儷,讓孫儷遭到了很多負面評價。

後來,真相浮出水面,才還了孫儷清白。

這名學生,最終也因為“恩將仇報”的行為,找工作處處碰壁。

一個人,如果面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都能下得了手,那麼,面對其他人,又怎麼會心慈手軟呢?

一個“恩將仇報”的人,收穫的僅僅是眼前的小利,失去的,卻是自己的“聲譽”,以及今後種種的“可能性”和眾人的信任。

結語: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以為聰明,把別人的善良,當成是“傻。”

​再善良的人,如果一次次的付出得不到回報,一次次的付出,換來的是“恩將仇報”,那麼,也會漸漸收起自己的善良。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

善待別人的人,總會受別人的善待;消耗別人善良的人,最終只能收穫別人的冷漠與厭惡,讓自己成為“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