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性,男人還會想哪些事情?心理學家的答案引人羞愧

卷首語:

在性方面男人永遠成熟於女性,也許這個想法是豐富多彩的,又或許他是空洞的。但是無論男女,他們都有這方面的需求,並不是說他們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不堪入目的。

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著名學家西莫夫先生,曾經寫過一本十分暢銷的書籍,書的名字叫《男人腦子裡除了性還有什麼?》,西莫夫先生說,這本書會透露出男人內心真正的想法。

而這本書在當時易出售的時候,就聚集了很多人氣。大多數的人都是帶有好奇心來買這本書,最讓人驚訝的是這本書的暢銷程度一度超過《哈利波特》等其他熱門書籍。

雖然如此,但是這本書買回去的時候,令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書里的二百多頁內容,居然全是空白,也可以理解為這本書是一本無字的書。

在買到這本書的時候,有很多讀者認為西莫夫先生的舉動,是在暗示什麼?難道男人們除了性生活之外,本質上就那麼空洞嗎?男人的內心與靈魂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那麼今天我們也就帶着這個好奇心,看看其他心理學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1、弗洛伊德先生的看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關於性的廣大學說(Freud's theory of sex)當中,有提到他的中心思想,那就是每個生命個體在行動中,最終的動力其實都是內心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我們暫且定義為“性本能”,也可以成為“力比多”。

當然我們要澄清的是,這種動力的本能與個體的年齡大小是無關的,即便是剛出生的幼兒,他也依然會有這樣的本能。

所以在這以後,弗洛伊德先生根據了這項觀點,也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和調查。他通過採取自由聯想以及示錄相關的技術手段,試圖對每一個個體的本能進行一個深度剖析。

研究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個體的性意識在青春期就會興起,並且還會達到一個頂峰值,在遇到異性的時候也會產生情愫,而此時男性也會在這個基礎上對異性建立某種關聯心理。

這是關於成年人的研究結果,當然弗洛伊德先生把這個性觀點放在嬰兒身上,並沒有得到其他心理方面學者的認同,甚至還被很多家長反對。

2、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其中一些團隊在研究個體發展的時候,他們發現這個研究命題,它存在兩個概念,一種是強調“生存(survival)”概念,另一種則強調“繁衍(reproduction)”概念,這也是當今自然界中常被提到的“適者生存”的規律。

在這裡我們可以解決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兩個個體之間想要建立某種穩定的關係,他們會為自己尋找更合適的生活環境。而且兩個個體之前在彼此合適的情況下,他們會發展成伴侶關係,這樣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更好的生活。

在這裡我們可以強調一下,繁衍是將自己良好的基因通過下一代傳遞下去,也是讓自己的家族有更好的生命延續。

大家也都知道,兩性關係不管是性格還是生理上,都會存在着許多不同點,所以關於兩性繁衍下一代的想法和觀念也是存在很大的想法和概念。

對於男性而言,繁衍子嗣是人生中的大事兒,而且他們更希望儘可能多多的繁衍子嗣,讓自己的家族開枝散葉,可女性就不會這麼認為。

3、個體傾向性行為

看過我們前兩段的分析,我們不能看出在人類的社會當中,這種觀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更多的是傾向行為比較多。

就好比在社會當中的男性,為了保證繁衍後代的數量和質量,他們往往更加註重多樣性的性生活,自然也就不會挑剔性生活的對象。

可是在女性的心理她們不會這麼認為,因為對於女性來說繁衍子嗣是一件極其重大的事情,再加上女性生殖周期比較長,她們會更加的愛護子孫後代。

為了後代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她們在選擇另一半會更加註重對方是否專一負責,其實這種心理和觀點是很符合我們自古以來的傳統性思維。

結束語:

古語說“男人選妻看樣貌,女人選夫看錢包”,這一點很好的證明女人註定是要把握家裡的財政大權的,這一點不管經歷多少個時代都不會有太多的改變。

當然,男人也不是腦子只被性生活給佔據,他們身上還有多種社會角色來進行擔當,不僅僅是丈夫,也會使父親、兒子、孫子等等,所以說“性”是離不了“愛”的,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END.

今日話題:

你身邊的男性都是什麼樣子的?

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