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禁想起小時候走親戚的情景。
七八十年代走親戚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的生活還不富裕,走親戚要步行去或者套上牲口拉的車去。自己蒸上一鍋白面的包子,用竹籃子一裝,上面蓋上乾淨的毛巾,就是不錯的禮物。親戚家待客的菜也多以青菜,豆腐皮為主,包上一蓋簾的餃子,親人之間說說笑笑,好不快活。等到紅日西斜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有時自家的狗也跟着去,跑得飛快,有時比住人先進親戚家的門,好像是認識親戚家。
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摩托車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走親戚無論近遠騎上摩托車,一踩油門就到了。帶的禮物也發生了變化,買一些餅乾,油條之類的東西,到親戚家先給孩子們吃。親戚待客的菜也發生變化,燒雞燒肉,豬肉炒青菜是最常見的。
近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開車走親戚的越來越多,帶的禮物也以成箱的酒,食用油,牛奶,水果為主。主人待客的餐桌上更是出現了大蝦,螃蟹等海鮮,有的更是從飯店裡直接訂餐,或者去飯店就餐。
人們的生活細節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親人之間的感情,中國傳統的習俗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