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後一天,我想跟2021的自己說:少走捷徑多努力

2020年12月31日22:20:22 情感 1977

2020年最後一天,我想跟2021的自己說:少走捷徑多努力 - 天天要聞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培根說過一句話:“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人生漫長,沒有人能夠順順利利的走完這條路。每個人,在途中,肯定都有過走捷徑的想法,畢竟,多數人都以為,捷徑是一條更容易走的道路。


一.

假設某景點,有兩條路可以到達山頂:一條是坐觀光電梯上去,但是因為人太多,需要排隊二小時。

另一條是自己爬上去,一路暢通,還可以沿途觀賞風景。

如果是你,你選擇哪條?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等待電梯。那我們看一下最終結果如何呢?

爬山上去的人,到達了山頂的那一刻心情非常舒暢,大家開心討論着一路上所見所聞。

而乘電梯上去的人,怨聲載道:等待時間太久,電梯太擁擠、空氣不流通,原來山上也沒什麼好看的,白白浪費時間。

你看,這就是差距,選擇不同,結果大不相同。

現今社會,太多的人都想要選擇舒服的方式生活。卻忽略了一件事:你這樣想,別人也會這樣想。


到最後,多數人以為的捷徑,反而使得你隨波逐流,並沒有得到內心的滿足和愉悅。


而沒有選擇捷徑的人,卻一路暢通無阻,不僅提前到達了終點,過程也是收穫滿滿。

二.

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每一步都算數,仔細想想,是不是這麼一回事呢?

那些腳踏實地,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的人生,是不是最更加的堅定和牢固?

回顧每屆奧運會站在領獎台上的運動員們,他們的哪一塊獎牌不是用自己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換來的呢?

跳水運動員郭晶晶,為我們國家取得了非常多的榮譽。但其實跳水是一項十分危險的運動,落水之前頭部先着地,所以頭部是最受衝擊的部位,因為不間斷的訓練,造成郭晶晶視網膜脫落,雖然接受了手術治療,視力也勉強只能達到0.2。

游泳王子孫楊,因為長時間在水下進行游泳訓練,手上的指紋都已經被磨掉了,對於日常的生活也造成了不少的困難,更別說從小的訓練讓他完全沒有童年時光。

著名拳擊手鄒市明,在拳擊領域也是取得了非常多的獎項的。但是作為拳擊手,受傷是家常便飯,拳擊場如戰場,因為經常受傷,鄒市明左眼的視力只有0.1,已接近失明的狀態。

類似的案例很多。作為廣大吃瓜群眾們,可能更關注的是他們的榮譽和光環。比如:郭晶晶嫁入豪門、鄒市明吸金無數、孫楊轉戰娛樂圈等等。

可是,多少人關注過他們這一路走來經歷了怎樣的磨難和挫折,在成名的道路上他們有選擇捷徑嗎?

哪一塊獎牌不是用一滴滴汗水、一次次受傷、一分一秒的時間換取的?

三.

茨威格有句名言說的特別好:“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這句話是他在傳記《斷頭皇后》中,用於評論瑪麗·安托瓦內特的。


瑪麗·安托瓦內特原是奧地利公主,14歲的時候就成為法國的王太子妃,18歲成為法國王后,母儀法蘭西。丈夫很愛她,由着她的性子建宮殿,辦宴會,夜夜笙歌。


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哥哥規勸自己的親妹妹,對她說:“你現在是法蘭西王后,你能不能每天讀一小時書,這並不難”。

瑪麗對哥哥說:“我不喜歡讀書,我喜歡享受生活”。


20年後,瑪麗·安托瓦內特上了斷頭台,被稱為斷頭王后。

茨威格給她寫的傳記中,提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無比感慨,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不要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取得什麼,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需要你付出努力和代價的,就算你能輕易得到什麼,最終也要付出代價。


四.

現今社會大多數年輕人,少了生活的壓力;過於安逸的生活,讓他們缺乏了責任感。對於想要的東西,寧願去選擇走捷徑,也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取。


比如:這兩年深受歡迎的網絡貸、信用貸等。錢來的容易,但是所要付出的代價卻是加倍的。

媒體報道,每年多少的年輕人因為網貸而失足,又導致多少家庭的支離破碎。這些代價,就是通過所謂的捷徑換取的。


但是你們所理解的捷徑,你們所以為的捷徑,難道真的是最好走的一條路嗎?


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根基扎穩了,未來無論到達了怎樣的高度,都不會感到高處不勝寒。這不只是底氣,更是自信,是對自我的肯定和確定。


生活如此,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時寒冰老師說過一句話:“現在的孩子,常為語文而頭痛,其實,學語文並不難,閱讀的積累本身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欣賞水平和文字駕馭能力,如果不去閱讀,而像學英語那樣去學語文,其結果只能是會說而不會寫,因為只有閱讀才能真正影響到語感,提升文字的表達、布局能力。除此,沒有任何捷徑可言”

所以,我想說:“不要在意自己將成為怎樣的人,只要你走的每一步都是紮實的,是堅定不移的。未來的某一天,當你回過頭來看,儘管有坎坷,但充滿了力量和智慧”。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莫過於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所有的東西,正在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裡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