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2020年12月15日03:10:28 情感 1440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朋友圈作為當下的社交渠道,其實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去向身邊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從而讓圈子更加豐富多彩。

在幾年前朋友圈剛興起的時候,大多人每天都搶着在朋友圈裡面“打卡”,認為朋友圈就是自己的“必刷”聖地。

每天早上起床前,第一時間不是想吃什麼早餐,而是拿起手機看看微信朋友圈,瞧瞧身邊的人發生了什麼事兒,想想自己今天要發怎樣的朋友圈。

那個時候,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圍着“朋友圈”在轉,總是想在朋友圈中展現自己的風采和收穫別人的點贊,以此來增添自己的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說實話,當這樣的生活過得久了之後,你會發現,朋友圈中的生活照片拍得再好,或者說朋友圈中的生活再精彩,對自己而言,又有什麼實際的收穫呢?

所以,隨着朋友圈的泛濫和變質,其實有一部分人已然離開了朋友圈,不想再跟朋友圈有任何的聯繫了。

微信,對於這些不玩朋友圈的人而言,不過是支付的工具和聊天的渠道罷了。

很多混跡在朋友圈中的人就很疑惑,為何這些人不發朋友圈呢,為何他們要離開朋友圈呢,難道是他們的生活出現了什麼問題嗎?

其實,在很多時候,不發朋友圈的行為,看似有點讓人不可思議。可是,正因為別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所以別人才不發朋友圈。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不發朋友圈的人,都過上了“悶聲發大財”的生活

老祖宗有言:“扮豬吃虎,悶聲發財。”

什麼是“悶聲發大財”呢?就是你不管做了什麼事兒,賺了多少錢,都不會跟別人去說,而是默默地奮鬥下去,默默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悶聲發大財,其實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推崇的做人智慧。有本事了,也要學會收斂自己的鋒芒,別總是鋒芒畢露,讓別人知道你的底細。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像你賺了多少錢,如果你整天都在朋友圈中宣揚,那麼,難免不會有人嫉妒你,然後在生活中算計你。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會低調,而不會為了一時之面子而損害了自身原本的錢財利益。他們明白,朋友圈中的展示,只能是拉仇恨的,而不能分享自己的喜悅。

在這個社會,“見不得人好”的人多了,而那些真正善良的人少了。所以,過上悶聲發大財的生活,不發朋友圈,是那些“低調”之人的做人智慧。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不發朋友圈的人,都過上了“充實而又忙碌”的生活

曾有一個網絡調查,現在大多人每天花在朋友圈上的時間,至少有三個小時及以上。

不管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還是假的,其實我們能發現,一天也就24個小時,除去睡覺不算,那麼刷朋友圈起碼佔據了我們相當一部分的時間。

你把時間花在工作上,也許能提高業績,或者說爭取升職加薪的機會。但是,我們一味把心思放在朋友圈上,是否有這個必要呢?

對此,知乎中曾有人這麼評論道,把時間花在朋友圈裡面的人,要不就是靠朋友圈來賺錢的微商,要不就是那些時間多到可以浪費的人。

看到身邊有很多充實而忙碌的人,他們基本是不發朋友圈的。

當別人假裝運動打卡時,他們已經在健身房裡面揮汗如雨了。當別人還在炫耀美食的時候,別人已經奔走在幹事業的路上了。

其實,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並非是他們不願意發朋友圈,而是沒時間去發,也感覺沒必要。

充實且忙碌的真實人生,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而那些所謂的虛假的朋友圈生活,也許就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不發朋友圈的人,都過上了較為“無拘無束”的生活

一個朋友圈的九宮格,該怎麼發,讓很多人都撓破了頭。一個朋友圈的文案該怎麼寫,讓有些人直接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去想。

當這個九宮格和文案搭配好,發出去之後,我們大多人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得到別人的稱讚,然後收穫別人羨慕的眼光。

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有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那麼你跟活死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生活自由的權力,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也不用被所謂的人情關係所拘束。

生活中的大多人,為何他們擺脫不了朋友圈,甚至說還被人牽着鼻子走呢?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就是因為他們看不透生活的本質,只能過上了“有範圍有枷鎖”的生活,看似人身自由,可內心卻不自由。

而那些敢不發朋友圈,甚至把朋友圈屏蔽掉的人,其實他們都過上了“無拘無束”的小日子,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不會對外人再有所期待。

和愛人過得好,不用當眾秀恩愛,兩人心知肚明就好。吃了什麼美食,看了什麼風景,能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就可以了,不必要非要像“交作業”一樣發到朋友圈裡面。

人,如果想活得無拘無束一點,其實我們還是要有一顆“通透”的內心。不需要管別人說什麼,不需要管別人怎麼看自己,自己的日子怎麼舒服怎麼過,這才是王道。

文/舒山有鹿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性選擇:不只有婚姻,還有千萬種活法 - 天天要聞

女性選擇:不只有婚姻,還有千萬種活法

/ 01 /生活選擇的不只是品質,還有自我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說,從出生開始,女性就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既被灌輸了種種表現焦慮和慾望的說辭,又矛盾地被消極觀念所困擾。
男女之間,夫妻生活里,比給錢更重要的是給以下三種東西 - 天天要聞

男女之間,夫妻生活里,比給錢更重要的是給以下三種東西

失業了最近大環境不好,許多人失業了,沒有工作,有些夫妻之間,男人也失業了,家裡的頂樑柱也失業了,不少女主人就會焦慮,煩惱,甚至會抱怨,不開心,告訴姐妹們一定要保持好心態,不要糾結,身體健康才是晨大的財富,男人失業了,不能給錢,但是他可以給你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 天天要聞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昨天去前村房屋中介B那裡小坐一會。我聽中介B50多歲小姐妹A中氣十足地說:“雖然我的婚姻一地雞毛,最後吵吵鬧鬧離了婚,但我還是感謝前夫和我生了一個女兒”。這話聽來有點漏洞百出奇奇怪怪荒誕不經?讓人詫異?難道是現在的女性忘了婚內恨仇,變得這樣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 天天要聞

三十度的夏夜,我連開空調的資格都沒有》

凌晨一點被熱醒時,手機還停留在他傍晚的語音。"家裡電費是大風刮來的?空調開到後半夜,你不出錢當然不心疼。"我盯着天花板上轉不動的吊扇,汗順着太陽穴往下淌。這個月的話費催繳短信剛發過來,孩子的興趣班費用還欠着,冰箱里只剩下半袋快過期的挂面。結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 天天要聞

當曖昧被誤解:女生說“差不多”背後的明白事兒選擇

好多人瞅見女生在感情里搞曖昧,就覺得是玩欲擒故縱那套,好像說話留三分、距離忽遠忽近,都是算準了的套路。但你要是拋開那些性別偏見仔細琢磨:現在女生願意待在曖昧期,壓根不是被動陷進去的糊塗賬,而是摸透了感情里的門道後,給自己設的一道清醒防線。
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後原因很扎心:3種情況 - 天天要聞

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後原因很扎心:3種情況

“話不投機半句多,人若無意心難留。”在人際交往中,對方的回應態度,常常左右着我們的心情。哪怕沒有聊什麼重要的事情,可是對方不回消息卻發朋友圈,着實會讓人心裡不舒服,即便關係再好,遇上這種情況,也會覺得奇怪。一個人不回你消息卻頻繁發朋友圈,背
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的關心,還可能是“這3種心態” - 天天要聞

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的關心,還可能是“這3種心態”

還錢追問並非小事,背後心態暗藏深意,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還錢後,對方總會追着詢問錢的使用方式,這件事情看似平常,實則暗藏玄機。無論出於何種狀況,這種追問行為都值得仔細琢磨,還錢後總追問用途的人,除了真正的關心,確實可能隱藏着別樣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