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張桂蘭,今年52歲,初中畢業,家在一個小縣城。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一般,父母供不起我繼續念書,初中畢業後,我就進了一家紡織廠做女工。那時候,紡織廠效益還不錯,雖然辛苦,但工資穩定,也算是個“鐵飯碗”。
28歲的時候,經人介紹,我嫁給了劉建國,他比我大三歲,在一家機械廠上班,做機修工。劉建國家裡還有個弟弟,小他六歲,也就是我的小叔子劉建偉。
結婚後,我們小兩口和公婆住在一起,日子過得雖然不算富裕,但也還算平穩。
婆婆王秀珍是個典型的傳統女性,在家裡說一不二,公公劉長河性格比較軟弱,家裡的事情,全是婆婆做主。
婆婆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對我這個大兒媳婦一直不冷不熱,對小叔子卻是百般疼愛。
後來,小叔子大學畢業,在城裡找了個不錯的工作,收入比我們高出不少。婆婆更是對他寵上了天,還主動張羅着給他買房、娶媳婦。
那時候,我們夫妻倆已經有了一個兒子,但依然和公婆住在那套老房子里,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而婆婆卻二話不說,把家裡的一套房子賣了,給小叔子在城裡全款買了一套新房,還添置了裝修和傢具。
我當時心裡有些不舒服,但想着長幼有序,再怎麼說,丈夫是大哥,家裡也不能虧待弟弟。
可沒過幾年,公公去世了,婆婆又把老房子也賣了,把錢全給了小叔子,說什麼“小兒子以後要在城裡發展,不能讓他吃苦”。婆婆自己則搬去跟小叔子住,完全沒考慮過我們一家三口的去處。
我們夫妻倆沒辦法,只能自己拚命攢錢,在小縣城按揭買了一套小三居。雖然背着貸款,但好歹有了自己的家。婆婆這些年,跟小叔子一家住得好好的,逢年過節也很少回來,我們也漸漸斷了聯繫。
本以為這樣就各過各的,互不干涉,可誰知,命運又把我們重新拉回了一起……
02
今年年初,婆婆中風癱瘓了,半邊身子都不能動,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起初,她是住在小叔子家裡,畢竟當年她把所有的資產都給了小叔子,按理來說,小叔子理應照顧她。
可沒想到,才不到三個月,小叔子和弟媳就開始嫌棄她麻煩,一邊找各種理由推脫,一邊暗示婆婆去養老院。
聽說這事的時候,我正在廚房做飯,接到婆婆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她的聲音有些哽咽:“桂蘭啊,媽這幾天身體不太好,建偉他們……他們工作忙,家裡也不方便,你們要不來接我過去住幾天?”
我心裡早就有了預感,婆婆遲早會找上我們。但聽她這樣說,我還是忍不住冷笑了一聲,“媽,您不是在建偉家住得好好的嗎?怎麼突然要來我們這?”
婆婆沉默了一下,嘆了口氣:“建偉和麗麗(弟媳)都很忙,天天加班,孩子還小,家裡也沒人照顧我……我這把年紀了,也不想拖累他們……”
她的聲音聽着可憐,但我心裡卻一點同情都沒有。想起當年我們一家三口被趕出家門,想起婆婆把房子和錢全都給了小叔子,卻從未考慮過我們夫妻的難處,我心裡就一陣發冷。
我立刻回了一句:“媽,您說得對,咱們也不能拖累他們。養老院環境好,護工專業,您要是捨不得錢,建偉出得起。”
婆婆的聲音急了,“桂蘭,你怎麼能這麼說?我是你婆婆啊!你們家裡也有地方,我就住一陣子,等身體好點就回去……”
我冷笑了一聲:“媽,您當年把房子和錢都給了建偉,現在該他盡孝了。我們家房子是貸款買的,地方不大,真沒辦法照顧您。”
婆婆在電話那頭啞口無言,我正準備掛電話,丈夫劉建國卻走過來,接過手機,聲音低沉:“媽,麗麗是不是不願意照顧您?”
婆婆在那頭哭了起來:“建國啊,媽沒地方去了……你就不能看在我是你媽的份上,接我過去住幾天嗎?”
丈夫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長嘆一口氣:“媽,我明天去接您。”
我猛地抬頭看着他,氣得直發抖:“你瘋了嗎?她對我們做過的事情,你都忘了?”
丈夫神色複雜,低聲道:“她畢竟是我媽,我們總不能真把她扔養老院吧……”
我冷笑着甩開他的手,“行,你接她回來,你來照顧她,別指望我伺候她一天!”
果然,第二天婆婆就被丈夫接了回來。她躺在床上,半邊身子不能動,吃飯、上廁所都需要人扶着。我故意不管她,丈夫照顧了她幾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晚上趴在床上嘆氣。
婆婆也看出來了我對她的不滿,試探着對我說:“桂蘭啊,媽以前是對不起你……但我也是沒辦法,建偉是小兒子,媽得為他多考慮……”
我冷笑了一聲,“媽,您不用跟我說這些。當年您做決定的時候,可沒想過我們夫妻倆有多難。”
婆婆臉色一僵,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
幾天後,小叔子和弟媳終於上門了。弟媳一臉不耐煩地說:“嫂子,媽在你們這過得還行吧?”
我看着她那副輕鬆的樣子,心裡一陣火大,“當然好了,畢竟她是你媽,你不管,我們總不能真把她扔養老院。”
弟媳撇撇嘴,小叔子卻有些尷尬,低聲道:“嫂子,我們是真的沒辦法,公司最近特別忙,孩子又小,麗麗還要帶孩子……”
我直接打斷他:“建偉,你媽當年把房產和存款都給了你,現在她需要人養老,你怎麼能甩給我們?”
小叔子臉色一變,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婆婆躺在床上,眼神複雜地看着我,似乎終於意識到,自己當年的決定有多愚蠢。
我冷冷地看着小叔子,“你們要麼把媽接回去,要麼就出錢請護工,別想着讓我們白白伺候她。”
小叔子臉色難看,弟媳更是不耐煩,扔下一句“我們回去商量商量”,就急匆匆地走了。
結果,一個星期過去了,他們連個電話都沒有。丈夫徹底寒了心,直接打電話給小叔子:“建偉,媽是你接回去,還是出錢請護工,你們自己選。”
小叔子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半天,最終嘆了口氣,說:“哥,我們……暫時真的接不了她回去,護工的錢,我和麗麗商量一下……”
結果,商量了兩天,他們只願意出一半的護工費,讓我們承擔另一半。丈夫氣得直接把電話摔了。
這天晚上,婆婆試探着對我說:“桂蘭,建國,媽知道錯了……你們要是不嫌棄,媽把以前的房子錢分你們一半……”
我冷笑着看着她:“媽,您覺得這點錢,能換來這麼多年的虧欠嗎?”
婆婆的眼睛一下子紅了,低聲道:“媽真的知道錯了……”
她後悔嗎?或許後悔了,可她真正後悔的不是當年的決定,而是她在需要養老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無處可去。
03
第二個月,小叔子終於出錢請了護工,婆婆被送到了養老院。去養老院那天,她沉默地坐在輪椅上,眼神空洞,似乎一下子老了十歲。
到了養老院門口,她突然抬頭看着丈夫,眼裡帶着一絲祈求:“建國,媽是不是做錯了?”
丈夫低聲道:“媽,您當年做決定的時候,從沒想過今天吧?”
婆婆的眼淚一下子流了下來,她顫抖着嘴唇,最終沒有再說什麼。
我站在一旁,冷漠地看着她。她當年可以毫不猶豫地把我們推開,如今,她也該嘗嘗自己種下的苦果。
看着婆婆被護工推走,我心裡沒有一絲愧疚。她的一生,都在偏心小兒子,最終卻被最疼愛的小兒子推開,而她曾經忽視的大兒子和兒媳,卻是唯一願意管她的人。
這世上,有些錯,是沒辦法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