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原型為兒子過18歲生日:希望他還記得走失的地方

2023年04月16日19:39:24 情感 6466

南都此前報道,電影《親愛的》原型之一杜小華再赴內蒙古尋子,他接到線索稱兒子疑似在鄂爾多斯。3月以來,他兩度前往當地,走訪核查該線索。4月16日,杜小華來到兒子失蹤地附近廠房,提前準備好蛋糕,為他過18歲生日。2011年,6歲的兒子失蹤後,杜小華尋找了12年。仍然身處內蒙古的杜小華告訴南都記者,他將繼續留在當地,尋找兒子的蹤跡。

《親愛的》原型為兒子過18歲生日:希望他還記得走失的地方 - 天天要聞

杜小華給下落不明的兒子準備的18歲生日蛋糕。

杜小華的兒子杜後琪(小名“小米奇”)出生於江西省上饒市。2011年3月6日,杜小華攜家人在內蒙古包頭打工期間,年僅6歲的“小米奇”在當地青山區一廠房附近失蹤。此後,杜小華向警方報案,幾乎跑遍全國各地,四處分發尋子傳單,在網絡上擴散消息。

《親愛的》原型為兒子過18歲生日:希望他還記得走失的地方 - 天天要聞

杜小華尋子多年。

今年3月,杜小華接到網友提供的線索,內蒙古鄂爾多斯有疑似“小米奇”的孩子。“這個孩子從買家的時間,到年齡特徵都吻合,尤其提到是江西的,我心裡就非常在意。”杜小華告訴南都記者,3月以來他已兩度前往當地,走訪核查上述線索。

然而時隔久遠,仍無突破進展。杜小華告訴南都記者,“網友是12年前聽買家親戚說的,現在這個親戚否認這種說法,因為信息不太全,還沒有鎖定是哪一家。”

4月14日,包頭市公安局青山分局負責該案的人員告訴南都記者,該局針對此事曾立案,並持續跟進處理該案。當日下午,其和杜小華正在鄂爾多斯,“現在屬於摸排階段,要做大範圍的工作。”

《親愛的》原型為兒子過18歲生日:希望他還記得走失的地方 - 天天要聞

“小米奇”失蹤地附近。

杜小華告訴南都記者,當年兒子失蹤地附近的工廠已經搬走,他尋訪舊地時,廠房始終緊鎖。直到4月15日,他再次過去時發現,有建築工人在內租住。4月16日就是“小米奇”18歲的生日,杜小華決定在這裡給兒子過一次生日,“這是他熟悉的地方,可能離他更近一些,希望他記得,能夠回來。”聽說他的尋子經歷後,廠里的人也欣然答應。

16日一早,杜小華提着準備好的蛋糕,來到“小米奇”失蹤地附近廠房。蛋糕上有一隻卡通“米老鼠”,寫着“小米奇生日快樂”。杜小華現場念起寫給兒子的信,“今天,是你18歲生日了……每年的今天,我們都心如刀絞,無時不刻挂念,每一天都在期盼你早日回家!”

《親愛的》原型為兒子過18歲生日:希望他還記得走失的地方 - 天天要聞

杜小華寫給兒子的信。

“打拐題材”電影《親愛的》以杜小華、孫海洋等4位尋子家長為原型。2021年12月,孫海洋與被拐的兒子孫卓在廣東深圳團聚。至此,影片原型人物中唯有杜小華還在苦尋兒子。

12年漫長尋子路上,杜小華結識了眾多有同樣遭遇的家長,與孫海洋、郭剛堂等人也成為“患難之交”。今年4月,孫卓被拐案在深圳開庭,杜小華到場聲援孫海洋;今年3月,郭剛堂的兒子在山東聊城舉辦婚宴,杜小華也趕赴當地親自送上祝福。

“看到別人肯定會想,為什麼每次都不是我自己的孩子回來?”杜小華從未放棄,聽到哪裡有尋親相認現場、有被拐案開庭,他總會及時前往,穿上白色“尋子衫”,上面印有“小米奇”的照片和信息,“希望能夠引更多關注,幫忙一起尋找孩子。”

4月16日,仍然身處內蒙古尋子的杜小華告訴南都記者,他將繼續在當地停留,尋找“小米奇”的蹤跡。

采寫:南都記者 張林菲 受訪者供圖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男人徹底愛上一個女人時,會有這3種反常的行為 - 天天要聞

男人徹底愛上一個女人時,會有這3種反常的行為

一個男人動心,可能很輕;但一個男人動情,一定反常。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完美,但一定在細節里藏着無法掩飾的真情。他也許嘴笨,不會說情話;也許粗心,不懂浪漫。但當他徹底愛上你,會出現這三種不合邏輯的行為,就像情緒走在理智前頭,連他自己都沒發覺。
這3種味道,是女人魅力的終極密碼,對男人有強大的吸引力 - 天天要聞

這3種味道,是女人魅力的終極密碼,對男人有強大的吸引力

一個真正有魅力的女人,不靠容貌壓人,也不靠妝容吸睛。她身上自帶一種“味道”,像春風一樣不動聲色,卻能撩動男人心弦,讓他沉溺其中,久而不能自拔。不是香水的味道,而是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氣息,是經歷過沉澱、懂得愛自己、活得清醒的女人,才有的味道。
男人不說,但他戒不掉的,往往是這4種女人 - 天天要聞

男人不說,但他戒不掉的,往往是這4種女人

很多男人嘴上說著不在乎,心裡卻早已栽了跟頭。真正讓一個男人念念不忘的女人,從來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乖巧的,而是那些在靈魂深處留下痕迹的存在。女人的魅力從不靠討好,而是活出一種他無法複製、也無法擺脫的感覺。
池州截癱患兒母親從“背”到“拽”:“女兒的笑讓我扛住了生活的苦” - 天天要聞

池州截癱患兒母親從“背”到“拽”:“女兒的笑讓我扛住了生活的苦”

大皖新聞訊 8歲的女兒依珊在武術課外培訓班訓練時意外受傷導致截癱,池州市民丁女士每日騎電瓶車送女兒到學校,再背着她去衛生間更換尿布,並不時在課間協助康復護理……去年5月,新安晚報、大皖新聞曾以《“有人勸我放棄,做媽的怎麼捨得”》為題報道後,引發很多讀者、網民關注並動容。2025年母親節之際,大皖新聞記者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