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漂亮的妹子總想忍不住去搭訕,但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或者正在搭訕,已經簡單打了招呼,卻突然發現腦子短路。瞬間大腦一片空白……等等類似的搭訕場景,其實都可以歸納為一個原因:找不到話題。
隨意和自然固然是搭訕的主旋律,但是如果事先不準備好一些談資,則很容易給你們雙方造成尷尬。另外,光有話題還不行,還必須要結合實際場景、地點、人物把話題自然嵌入,通過第三方切入,從而委婉搭訕。即使被拒絕也不至於太尷尬。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都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其中最為熟知的一個就是打招呼,比如我們中國人見面第一句話通常會說“吃了嗎?”而西方人則一般會說“今天天氣不錯”
兩種方式也反映了兩種搭訕的思維取向。
很多新手在開始搭訕的時候,經常不加遮掩地對別人的長相、服飾穿搭讚歎一番,但有時遇到害羞或性格內斂的人,他們也會緊張,也就不利於搭訕的深入,相反,如果把視線從對方的身上轉移到你們共同關注的第三方事物上,並把它作為共同話題,那麼效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把第三方事物作為話題構建起來的對話會讓你們雙方都不會感覺到壓力,相反還會覺得很自然。
如果你去幼兒園給孩子辦理入學手續,可能會遇到很多家長,雖然大家也都是陌生人,但是搭訕被拒絕的概率幾乎為零,這就是因為你們都有共同關注的第三方事物。
借用第三方事物搭訕,可以參考第三方人物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眾所周知的名人事迹、另一方面就是在某一範圍內被大家所知悉的事迹。比如最近鬧得很沸沸揚揚的某知名演員嫖娼被拘事件,就是一個不錯的話題點。你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和本不熟悉的陌生人打開話題的匣子。
另外,如果你和對方出現在同一社交場所,也可以分析對方接下來可能要做的事,並且以此為來製造共同話題點。比如出現在旅遊景點,那麼該景點以及和旅遊相關的話題就是你此刻最好的選擇。
如果出現在餐飲場所 那麼附近與美食相關的話題就是你們的共同點,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借用第三方的知名人物來進行話題的延伸。
通過地點衍生出事物、再從事物延伸到這裡的一個知名人物,從而進行話題上具體的暢聊。
又或者是再從人物話題自然過渡到身邊的物體上。這個物體既可以是周邊的,也可以是對方的身上的。比如對方手裡拿着最新款的手機,那麼你就可以很自然地對此發表一些看法。
又或者是對方手裡拿着的一本書,你可以問作者是誰?內容是否好看等……
當然,對方身上佩戴的手錶、項鏈、首飾等也都可以作為第三方話題進行無限的延伸……
其實,會搭訕即一個人內心開放和積極態度的體現。會搭訕的人不僅可以有好的異性緣,美女環繞。還能夠在自己有需要的時候,把自己身邊的陌生人變成可供開發使用的資源。
所以,學會靈活使用第三方切入,可以讓自己在搭訕過程中更為靈活,話題更為豐富。且搭訕的效果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