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2022年11月02日22:46:28 情感 1068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某醫大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表示:

“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她表示:

在長期實踐工作中,她發現,我們社會很多婚姻不僅不會給男女雙方帶來幸福,反而是無盡的煩惱和痛苦。

可以這麼說,有些人結婚之前單身的時候,挺快樂挺開心的一姑娘/小伙,結婚之後,女的變成了終日抱怨不休的“家庭怨婦”,男的變成麻木不仁只知道賺錢的“工作機器”。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在她看來,大部分的病都來源於“情志”的無法抒發,比如說生氣,難過,痛苦,焦慮,憤怒等等情緒,淤積在內心深處,慢慢的就坐下了根,引發了各種有害的生理現象。

單身的時候,煩惱的無非就是自己的工作,掙錢,事業上那些事兒,但是外部世界的事情歸根結底是可以選擇的。

比方說你要是覺得這個工作不好,那咱們大不了換個工作,反正現在工作機會這麼多。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但是如果你結婚了,你對你的伴侶不滿意,對婚姻不滿意,可你這個時候不可能像換工作那麼簡單的,去換伴侶。

雖然說結婚了也可以離婚,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離婚並非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說大部分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呢。

因為我們社會的婚姻有這麼三大特點:

第一,有鮮明的買賣性質。

第二,在婚姻中互不體諒。

第三,有無關人等的干涉。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先說第一點。

為什麼說很多婚姻有買賣性質。

這裡當然不是說真正的買賣,而是說現在很多婚姻表面上是結婚,實際上是男方和女方之間,物化對方也物化自己的交換。

比如女方要采禮,不論說得多好聽,其本質還是女方父母問男方父母要的一筆“買斷費”。

收了這個錢,女方父母就好像是拿到了這麼多年的養育費用。

因為在傳統的眼光看來,結婚是女方嫁到男方家,從此女方就跟自己的父母沒關係了,要給男方父母盡孝,收入也要跟男方一起使用。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而男方付了這筆錢,自然不是白白付的,他們也要“物盡其用”,甚至還期待“物超所值”,“物美價廉”。

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家庭,女方嫁到男方之後,就整天幹活,掙錢,侍奉公婆,丈夫等等。

除了家務之外,當然還要承擔身為女人最重要的義務:生兒育女。

“給老X家傳宗接代”成為了女方應盡的義務,若是做不到,男方家就會發起責難,認為女方沒有盡到義務,言外之意“錢打了水漂”。

但是,我們人類的本質是人,而不是物。

這種把人當成物品,明碼標價,放在誰身上都會有強烈的屈辱感和幻滅感。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第二點,在婚姻中互不體諒。

在很多婚姻里,女方嫁到男方家裡,天然的要承擔各種家務,生孩子,照顧孩子,有時候還要照顧公婆等等。

很多女孩在原生家庭里,是在漠視、排擠、重男輕女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她們極度地渴求關心,偏愛以及安全感。

她們在原生家庭得不到的東西,就會拚命地對外部去索取。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而很多男生雖然說因為自己的性別,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受氣。

但是社會強加給男性這個性別一些責任,諸如“是男人就得養家”、“男人不可以軟弱”等等刻板印象,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性別枷鎖。

所以在這個地方,男女都是不自由的,都有自己必須面對的痛苦。

所以在婚姻里,就更難體諒對方,因為他們都認為自己比對方痛苦。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第三點,有很多無關人等對婚姻的干涉。

我們社會的婚姻,表面上看,是一男一女組建了家庭。

而實際上,我們這裡是非常看重家庭的,年輕男女組建家庭的背後,其實是兩家人的聯姻。

兩邊的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不肯放手,總想干涉、參與孩子的婚姻。

一件事,越多的人攪和進來,事情就會越來越麻煩。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有多少婚姻,都是因為長輩的橫加干涉,原本過得不錯的小夫妻,也被迫分手。

但是他們永遠都不會明白:

結婚的子女,已經是成年人,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但是很多父母,卻甘願讓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是巨嬰。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綜上三點所述:

婚姻里很多夫妻,因為各自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又不互相體諒,從一開始婚姻就建立在物質利益交換的基礎上,自然會越過越憋屈,越過互相越是看不順眼。

漸漸地,各種病就找來了,形成了一種病態的婚姻模式。

教授:“95%的病都是婚姻帶來的”,這個說法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討論:

結婚之後,你覺得身體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

婚姻帶給你的是幸福還是痛苦?

歡迎評論區分享。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這樣的人值得交往嗎? - 天天要聞

這樣的人值得交往嗎?

今天我把我鄰居的電話號碼微信號全部拉黑了。我鄰居是在縣城住的,對我們農村來說就是非農業戶口。逢年過節偶爾回來一次。以前我們關係是很好的(只是以前)。他去縣城住有好多年了。前幾年回老家起房子,基本都是叫我過去幫忙。他村裡親戚少,關係也不什麼好
老公拿我20萬給小叔子買婚房,簽合同那天,我笑着報警了 - 天天要聞

老公拿我20萬給小叔子買婚房,簽合同那天,我笑着報警了

老姐妹們,我是陳靜,今年52歲。就在上個禮拜,我把我那“顧家”的好老公和他那“出息”的寶貝弟弟,親手送上了一份讓他們記一輩子的大禮。在他們拿着我的血汗錢,給小叔子簽購房合同,一家人喜氣洋洋準備當場慶祝的時候,我笑着撥通了110。
人活一輩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兩樣,願你早點醒悟 - 天天要聞

人活一輩子,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兩樣,願你早點醒悟

人活一輩子,感覺看起來很長,其實只是眨眼閉眼的功夫,就已經走到了終點。這一生看似擁有很多,然而到了生命歸途時,還能夠緊緊握住的卻只有寥寥。人到了一定階段就會發現,我們這一輩子都在兜兜轉轉,得到又失去,到最後真正擁有的也許不是錢,也不是感情。
女性選擇:不只有婚姻,還有千萬種活法 - 天天要聞

女性選擇:不只有婚姻,還有千萬種活法

/ 01 /生活選擇的不只是品質,還有自我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說,從出生開始,女性就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既被灌輸了種種表現焦慮和慾望的說辭,又矛盾地被消極觀念所困擾。
男女之間,夫妻生活里,比給錢更重要的是給以下三種東西 - 天天要聞

男女之間,夫妻生活里,比給錢更重要的是給以下三種東西

失業了最近大環境不好,許多人失業了,沒有工作,有些夫妻之間,男人也失業了,家裡的頂樑柱也失業了,不少女主人就會焦慮,煩惱,甚至會抱怨,不開心,告訴姐妹們一定要保持好心態,不要糾結,身體健康才是晨大的財富,男人失業了,不能給錢,但是他可以給你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 天天要聞

她對前夫恨之入骨,但她又感謝前夫和她生了一個女兒

昨天去前村房屋中介B那裡小坐一會。我聽中介B50多歲小姐妹A中氣十足地說:“雖然我的婚姻一地雞毛,最後吵吵鬧鬧離了婚,但我還是感謝前夫和我生了一個女兒”。這話聽來有點漏洞百出奇奇怪怪荒誕不經?讓人詫異?難道是現在的女性忘了婚內恨仇,變得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