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1035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motoi
(我和我的中國老公小金)
我的名字叫もとい(Motoi),1993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市。
這個城市與大阪、神戶共同成為"京都阪神大城市圈",風情濃郁,同時也是"中國化" 極深的城市,許多店鋪的名稱上至今仍然留有漢字的痕迹。
童年時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年一到櫻花盛開季,街道兩邊,目之所及,皆是雲霞般的爛漫。
(每年三四月份,是櫻花盛開的季節)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年輕父母身邊帶着兩三個孩子,在日本多孩家庭挺常見。我們家也是個大家庭,我有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全家六口人,除了爸爸之外,都是女性。
爸爸是醫學工作者,他性格嚴謹做事認真,跟工作真的蠻搭的。他熱愛自己的工作,就跟他愛我們這幾個孩子一樣。
在日本,從醫者的收入和待遇很不錯,所以從大姐出生後,大學畢業的媽媽就做起了全職主婦。
在日本,像我媽媽這樣的全職媽媽很普遍,很多家庭的分工都是先生上班,老婆帶娃。一個年輕人上班,也是可以供養全家,因為養孩子成本更加可控一些,比如孩子高中以前看病都是免費的,住院的話伙食自費。
當然也有一些全職媽媽,會在孩子上學之後做一些兼職,但最主要的目的可能並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
(小時候的我,和家人一起出去遊玩)
全職媽媽多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父母不幫兒女帶孫輩,他們過得挺瀟洒,不想操勞一生晚年丟失夕陽紅。
比起帶孩子,老人們更樂意單獨過自己老兩口的小日子,如果孩子們偶爾有事,老人們也會伸出援助之手。
通常情況下,照顧下一代的責任還是全職媽媽們扛起來的,她們才是家庭和社會的定海神針,就像我們家一樣,爸爸在前方闖,媽媽在後方忙。
我媽的性格真的非常溫柔,她並沒有被繁瑣的家務折磨成怨婦,而是成為了收納整理術的忠實擁護者。
跟很多日本女性一樣,我媽很愛整理東西。我們家孩子多東西也多,媽媽就整理得比較勤,空間規劃實行動靜分區,二樓是安靜清爽的生活區,一樓放日常要用的各種東西,外面的院子用來燒烤和養花種草。
所以,儘管全職多年,每天的家務活多到無法列出清單,但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怎麼見她發過脾氣,感覺她更像閨蜜和知己,有什麼話我都願意跟她分享,不用擔心被批。我想做的事,她總是我的堅強後盾。
(我媽媽在給我們全家人準備美食)
受媽媽的影響,我們姐妹4人性格都很好,我和大姐從小是文靜型,二姐和四妹偏活潑。周末和節假日的時候,爸媽會帶我們姐妹四個去泡溫泉,或去風景優美的山間度假。
無論走到哪兒,年齡相近的我們都像四胞胎一樣形影不離。我的童年就是在這樣快樂的親子時光里度過的,因為家人給的底氣,我雖然安靜不善言辭,卻精神富足,很有主見。
小學時候我學習成績就挺好,在對我興趣愛好的培養上,媽媽也是儘可能地以我為主,知道我喜歡安靜,就給我報了鋼琴課。高中的時候,我很想學音樂,就考了音樂相關的大學。
誰知剛入校幾個月,我就感覺自己慢熱的性格並不適合學藝術,我沒法享受舞台,學得很痛苦。也是這時,我發現自己很想做一名老師,跟孩子們打交道會讓我覺得很放鬆。
但我如果退學的話就意味着要重新參加大學考試,考砸了怎麼辦?
(母親節那天,我給媽媽買了一束花)
跟很多人年輕時候一樣,在18歲的人生岔路口,我也曾糾結茫然過。最後還是爸媽鼓勵我聽從內心的感覺,而我也很想為理想拼一次,不試試,總會有遺憾,對吧?
於是我就從大學退學,重新參加考試,這次如願考到了教育專業,畢業後我又接着攻讀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我初心未改,還是想去當老師。在日本,老師屬於公務員,是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的。
跟現在的中國一樣,當時日本考公也挺火的,很多年輕人都覺得公務員是穩定的象徵,而且福利待遇好,固定休假和年金多,競爭很大,而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員。
幸運的是,憑着學歷、努力和認真的性格,最終我上岸了,成了日本京都市的一名小學老師,當日許下的願望總算開花結果。
(我很享受每一餐吃飯的樂趣)
但以為考上小學老師就一勞永逸了,沒想到我大錯特錯了。做了老師後,我才感受到公務員這份工作的另一面。圈外人看到的多是光環,我們圈內人感受到的卻是背面真實的辛苦。
工作穩定是穩定,但這是真的很忙很累,一點兒都不輕鬆。白天上完課,下班回家我要忙着備課,等於換個地方接着加班。
而且,為了平衡整個市區的教育資源,每隔一段時間老師們就會被調到一所全新的校區授課,一切重新開始。所以,在日本,好像沒什麼學區房的概念。
(小金拍的我,美得像宮崎駿電影里的畫面)
每年春季是我們老師最忙的時候,因為學校有春季家訪,老師要逐個跟學生家長約時間,挨個上門去跟家長面談孩子的學習情況。
剛開始去家訪的時候,我性格文靜,也有點害羞,最怕的就是見到家長不知道說什麼話,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幸虧我遇到的家長人都不錯,他們用熱情和善意化解了我的尷尬。
這種安靜的性子,不僅在工作上讓我犯難,也讓媽媽為我的婚姻大事着急不已。
工作的前幾年,為了在教師行業站穩腳跟,本來就不熱衷社交的我一心撲在工作上,兩耳不聞戀愛事。
直到29我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齡女青年,不光我媽看不下去,就連我身邊的朋友也開始為我“脫單”付諸實際行動了。
(有一個攝影師老公,太幸福了)
2020年9月的一天,我“被迫”在朋友的張羅下去參加了一個相親,感覺不去對不起朋友,但的確沒報什麼希望,就當完成任務。
相親的男孩跟我一樣大,叫小金,一個戴眼鏡的中國東北男孩,是個攝影師,個子高高瘦瘦,斯斯文文的,但話挺多,他的日語說得很不錯。
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我承認自己是個慢熱的女孩,做什麼事都不快。聊着聊着,我才發現,他也是礙於朋友面子才來相親的,原來我們還有如此相像之處。
後來,他就約我出來玩。我們第一次約會是在日本最大的湖--琵琶湖。那天,琵琶湖湖面依然美得毫無波瀾,但沒什麼約會經驗的我心裡卻緊張又拘謹,全程都很少說話。一路上都是小金主動開口問,我才回答。
走累了我們一起去吃日本料理,結賬的時候我說我請客,小金說在我們中國約會都是男方請客。這次約會,讓我感覺這個中國小伙挺實在,不油嘴滑舌,值得信賴。
(我和老公小金一起出去吃飯)
之後又約會了四五次吧,他就提出來讓我做他的女朋友。我點頭答應,就正式交往了。
我們倆的氣場很搭,對都市的各種名利慾望都淡淡的,他不懂浪漫,但卻懂我的慢。我們的戀愛也不像熾熱的熱戀,更像結婚多年的默契小兩口。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貼心溫暖的他願意陪我談一場平淡如水的慢戀愛,相機里存滿我的照片,我覺得這就是對的人了。多美好的緣分啊,多幸福的凡人煙火啊!
戀愛8個月後,我們就有了結婚的打算,沒想到,我們這個中日跨國戀卻遭到了爸爸的反對。
(雪地里的我)
在日本,結婚大事需要雙方父母面談商定。爸爸覺得必須要先見過男方父母才行,無奈趕上疫情,小金的父母在中國東北過不來。
我跟爸爸解釋了好幾次,但他就是不鬆口,他說我從小就是單純的孩子,婚姻大事一定要謹慎。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爸爸同意我和小金的婚事,心情低落得很,急哭了好幾次。
媽媽看得出我的痛苦,她說她要見小金一面,媽媽的話讓我又看到了新希望。見面的時候,媽媽問小金結婚後的規劃和打算,會在哪裡生活。
小金說他是家裡獨生子,之前沒想過定居日本,但現在有了motoi有了家,中國父母說讓他別有顧慮,他們能照顧好自己,讓他安心留在這裡生活。
這個世界上,只要是真誠的愛總能打動人。小金的話很樸實,卻把我和媽媽都聽哭了。
(我喜歡和媽媽聊天談心)
這次見面後,媽媽看到了這個中國小夥子的真心實意,也很認可他的為人。她去出面說服了爸爸,在她的助攻下,我的婚事才算有驚無險地確定下來,婚禮定在2021年10月9日。
結婚那天,中國婆婆還通過手機要給我轉“彩禮錢”,我一臉茫然,為什麼要給錢?日本結婚的習俗是男方送女方鑽戒,不要彩禮錢也不要房和車,我就把錢退給了婆婆。
小金知道我喜歡彈鋼琴,瞞着我偷偷買回來一架電鋼琴,放在了沙發對面,正好我們也不看電視。
疫情之下,我們的婚禮也辦的很簡單,婚禮地點就選在了我們第一次約會的琵琶湖邊。藍天綠水白紗裙,三五知己好友和家人,小金的攝影師朋友幫我們拍婚紗照,雖簡單但溫暖,一切只和愛有關。
(我和小金婚禮當天,穿着白紗的我)
小金來到日本後住的都是他姑姑的房子,結婚後,我也搬來住,和我們一起住的還有姑姑家的女兒。擔心我會不習慣,小金說可以出去買房單住。但我說我很喜歡跟家人一起住,表妹性格活潑我很喜歡,也可以趁此機會攢點錢。
婚後的小金真的是個好老公,但卻是個不會甜言蜜語的行動派。
平日里拍攝收工早的話,他都會趕在我下班前,做好我喜歡吃的晚飯,等我回來開飯。周末我也會學着做東北五花肉燉白菜給他吃,還學會了包東北大餃子,我們很享受一起吃飯聊天的下班時光。
(我們家的晚餐)
飯後我會洗洗碗、看看書,有時會坐下來彈琴唱歌,小金會在旁邊彈吉他,來一段“婦唱夫隨”。周末或者假期,他會陪我回娘家吃飯,去看望90多歲獨自生活的奶奶。
結婚後,我感覺哪裡都沒有家更讓人舒服。
前一段時間,工作上盡心儘力的我,得到了升職的機會,學校要我當班主任,如果接受的話以後工作會更忙。我想了想,還是謝絕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也熱愛生活,白天是要努力工作,但晚上的時光我更希望和家人出去散步。
(我和小金的日常)
今年,我們家有個好消息也有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懷孕了,產檢是個男孩,我一到媽媽家就告訴了媽媽這個消息,她高興得很。
倒不是因為重男輕女,可能就像中國那句老話,缺啥想啥,四個女兒的她最想要個大外孫。
壞消息是,68歲還堅持上班的爸爸大病了一場。
手術後,休養了一段時間他又去上班了,我們都勸他退休,他不願意,他說要工作到老,真是個又倔強又可愛的老頭。在日本,很多老人都像爸爸這樣活到老乾到老,對工作有種執念。
(把男孩的消息告訴媽媽,她很開心)
等過幾個月,孩子出生前兩個月我就可以申請休產假了。
在日本小學老師的產假制度非常好,我可以請三年產假。第一年產假,每個月可以領到80%的工資,第二年每個月可以領到50%的工資,第三年的話沒有工資。
很多同事生孩子都是最多請兩年假,因為不想給學校造成麻煩,有些老師請了六年假之後甚至會主動辭職。
在我們這個中日結合的家庭里,可能會有很多生活習慣和文化的差異,比如擦桌子毛巾我都是一個月就換,菜板用一段時間就會扔掉,但小金就會說用壞為止。
但這些觀念上的不同,和跨國關係並不大,即便同國籍的人也會有觀念的碰撞。無論哪段婚姻,最重要的還是兩個人三觀一致,節奏合拍。
結婚一年,我和小金很少吵架,生活上的小事我們會彼此尊重,不強求改變,家裡的小事小金會讓我看着辦,大事上我們會一起商量達成共識。比如,馬上小生命就要出來了,我們計划著兩年左右買自己的房子。
(我們的全家福)
我和小金的愛情似乎不那麼浪漫,也沒有那麼多驚喜,但我們的幸福感都在一食一飯間,餐桌上的粗茶淡飯,吃進去的每一口都是甜。
真愛沒有國界,跨國婚姻也能長久,因為同在地球村。
疫情嚴峻形勢之下,我明白幸福並非遙不可及,最美不過燈火闌珊和柴米油鹽。
或許是從小見過溫馨的家,才會如此渴望溫馨。如果滿分100,我給自己現在的生活打95分的高分,以前我常常羨慕爸媽幾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現在我也擁有了,平淡愛情才能細水流長,靜水流深。
最後我想說,自己和家人都健康無恙,便是最好的一年!未來的日子我們中日夫婦會一起努力打拚,讓生活蒸蒸日上,也祝願所有人都能擁有“摯手兩相依”的愛情!
【口述:motoi】
【編輯:林南芳】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