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你心中的愛!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例如儒家文化,很少去表達我們對人的一種愛和感恩。
要表達出這種感情其實是不容易的,我們會把感謝放在心裡,可是不常表達,尤其東方人,最不願表達內心的情感。
可是小孩子的表達卻很直接,喜歡你就會親你、抱你,還會對你說:“我好愛你。”但是大人肯定不敢這樣去做,因為那會讓人以為你犯花痴。
其實我們內心有很多的感受,例如,對別人的喜歡、欣賞和感動,但是我們真的不敢去表達,因為我們害怕會被別人嘲笑。
許醫師的很多學員都可以很好地表達他們內在的感受。但是,大多數的成年人,自從有了家庭或工作的角色後,就很少讓自己揮灑情感和真實的內在,大部分都是用行動來表達愛。
比如,許醫師做過的一個躁鬱症的家庭治療,父親從小就很呵護兒子,一直很辛苦地努力賺錢,並開了一間店讓兒子去經營,希望兒子能夠成家立業,娶妻生子。
雖然父親為兒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兒子在爸爸面前就是說不出任何的話,只想逃離這個家,寧可和朋友去喝酒、游車河,住在朋友家的閣樓,也不要待在父母的身邊。因為父母對他的愛和關心,變成他沉重的壓力。
這位兒子和媽媽說:“我看爸爸看我的眼神,就好像要把我殺掉一樣。”可是媽媽其實想告訴他:“爸爸其實最愛你。”
可是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就是通過不斷地努力工作,存錢給你買房、幫你洗衣、做飯,然後再嘮嘮叨叨直到你受不了而離家。然後父母就覺得很難過:“我們那麼愛你,你為什麼要離開我們?”
父母為孩子付出很多,照顧他們起居,給他們最好的,可是當你們看到孩子,卻又不斷地嘮嘮叨叨,而嘮叨到讓他們待不下去為止,之後又抱怨指責:“為什麼我對孩子這麼好,他還離開我?”原因就在於錯誤的表達方式。
你們可能會覺得是孩子有問題,其實問題出在你們自己身上,在於你們表達愛的方式。
我們一直都是用行動付出,甚至是用一種干涉和批判的方式,孩子是愛你的、關心你的,可是你的方式會讓孩子想逃走。
所以,你們一定要開始去做一點調整。當你們想和孩子說“我好愛你”的時候,要直接做情感的表達,而不是把情感、言語的表達途徑堵住,然後不斷地透過行為干涉、衣食住行而去展現你的那份愛,因為這樣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掌握和壓力。
當我們慢慢長大後,也不太容易對別人表達我們的情感,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我們會怕難為情,所以我們情感的流動和表達,其實是不夠的。
我常常說,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份那麼深的愛,對我們的家人、朋友都有一份那麼深的感動,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一個這樣能量的交流、內心感動的分享和溫馨的對話。
讓你的愛能夠表達給你所愛的人,又能夠讓對方欣然地在舒服的狀態下能夠感受得到且接受。
而不是像你們的父母一樣,明明為孩子付出很多,可孩子卻不願呆在父母身邊,這是因為你們的表達方式不對。
在我們的文化裡面,如何表達出一種內在的喜歡和愛的能量,而讓你自己覺得舒服,也讓對方覺得舒服,尤其在我們的社會裡面,我覺得這是需要的,因為我真的覺得,社會越進步、越文明,人卻越冷漠。
許醫師在散步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我發現,我看到的每個人在眼神上都有對彼此的搜尋,其實他們渴望和人有交集,因為人都很孤獨,渴望和別人有情感、能量的交集,你們也都希望和別人能無拘無束地聊天。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孤單裡面。其實當你在公園或是河堤邊等比較休閑的場合散步的時候,你會看到,人們的眼神在彼此的身上停留,他對你是好奇的,其實他想和你聯結、想要認識你。
可是人和人之間又有一種不信任和不安全感。比如,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要推銷東西給我,或是要賣什麼葯給我,人和人之間不再有信任的基礎。
所以至少在許醫師身心成長的課堂里,一定會給你們建立一種心安的感覺,讓你們感覺到,在這裡,大家可以自由安全地表達。
我和我的學員說:“不要把你的生意,或你賣的任何東西帶進來,這裡就是安全學習的地方。”我一定要讓大家感到心安。
我也和我的學員說:“你們彼此不要有金錢的借貸關係,因為我要讓來這裡的人感覺舒服;如果你是做直銷的學員,你不要為了你的直銷來參加我們的讀書會。你就是來學習的,除非別人主動問你,否則你不要去推銷你的東西,也不要帶着目的心而來。”
最後,許醫師想告訴大家:生命即表達,表達是安全的。
請勇敢地說出你的愛,讓愛的能量在宇宙天地里流動。
作者|許添盛
摘自|許醫師有聲書《癌症不是絕症》
編輯 | 麥田心靈
作者簡介:許添盛【台灣】,世界知名心理學家暨精神科醫師,許添盛心靈動力學的創始人及全球傳播的使者,著作等身的心理學作家、慈善家、企業家。
“麥田心靈”致力於將賽斯心靈動力學的專業知識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專業、溫暖而有力的支持,全方位提升每個人的身心整體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