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成為上市公司CEO後,胡澤秀在和投資人第一次見面時,總會誠懇地告訴對方,“我的過去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好”。
13歲母親去世後,父親崩潰到幾乎失去了工作能力。他一個人來到北京,搬水泥,睡工地,當服務員,把收入攢下來養活父親和妹妹。為了讀書,他兩點睡,四點起,靠着心裡的一股勁兒,走出城中村,成為白領、高管,終於過上了電視劇里的那種生活。
但站在鮮花與掌聲中,胡澤秀卻覺得自己生活在無盡的孤獨中。早早扛起家庭重擔的他,還未學會如何與自我對話。
為了幫助胡澤秀以及與他有相似經歷的朋友更好地認識自己,緩解焦慮情緒,【北京青年x涼子訪談錄】特別邀請到心理諮詢師王璽,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
王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大學心理諮詢師,性少數群體友好諮詢師
胡澤秀目前的心理困境在於,感覺自己生命自13歲那一年後空白了一大塊,他非常渴望去填補少年缺失的時光。也正是因為這段時光的缺失,胡澤秀一直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害怕也無法發展出親密關係。
他說,看見他在台上光鮮亮麗,為他鼓掌的人太多,但看見他這個真實而完整的人卻太少太少。舞台上燈光刺眼,讓原本就昏暗的台下變得更加黑暗,走下舞台,他就消失在一片漆黑之中。
這種感覺確實很恐怖,換而言之,走下舞台他就像個隱形人一樣,無人看得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情緒,有挫折有痛苦的他。而他自己也習慣於一路向前,忘了好好看看自己,感受自己。就像那年13歲的他來不及去體會失去母親的震驚、憤怒、悲痛和無奈這些複雜又層層遞進的情緒,就不得不背上行囊,一夜之間以一個成年父親的角色承擔起家庭支柱的責任。
無論是13歲的胡澤秀,還是在北京流浪漂泊、無依無靠的胡澤秀,亦或是今天頗有成就的胡澤秀,他對父親一定有着複雜情緒和不斷變化的感受。但這些感受長期被壓在心底深處封存起來,這種封存的感受造成他內心深處的斷層感和空白感。
封存起傷痛,砥礪前行的策略在過往的那段日子裡確實有助於幫助胡澤秀抵抗生活的苦難,但是此時此刻,這個策略已經成為阻礙他去感受生活,享受愛情、友情和親情的負累,成為他當前生命處於停滯狀態的最主要的原因。
基於此,我建議胡澤秀可以繼續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在那個過程中,他可以充分體驗一遍那些既沒有被別人看見,也沒有被他自己好好看見的情緒和情感,這或許可以幫助胡澤秀填補少年缺失的空白。
需要強調的是,解決胡澤秀長久的情感缺失雖然是個大工程,但胡澤秀本身的人格、社會功能等沒有太大的問題,這得歸功於他母親對他13年的高質量的陪伴和養育。
胡澤秀不用給自己貼上一個心理不健康的標籤,相反,努力探索尋求幫助恰恰是他心理健康的體現。
涼子寄語:
從泥濘中爬出來的胡澤秀獲得了社會意義上的大部分成功,但他的內心深處依然是那個孤獨孱弱的13歲少年。
但早成也好,晚熟也罷,能在順風順水的生活中保持審慎、反觀內心,就是獲得更好成長的第一步。
加油,一直那麼誠懇篤定的胡澤秀。
-END-
文章轉自北京青年x涼子訪談錄同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