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見小媛,一名熱愛文字與讀書的情感創作者,希望能帶給你溫暖,也歡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說給我聽!
錯過上篇文章的讀者,可以點擊藍色標題繼續閱讀。
有一句話說,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聽起來有些可笑,可卻是事實。
畢竟,如今這個社會,沒有錢寸步難行。
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學費和醫療費,事事都需要錢。
年少以為錢夠用就行,但真的急需用錢時,才明白:沒有儲蓄的人,真的很可悲。
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是:我們要學會花錢,才能有動力賺錢。
這實際上,就是一碗“毒雞湯”。
有的人大筆揮霍金錢,背後卻是每天幾桶泡麵解決溫飽,為什麼自己經濟拮据,還要如此奢侈呢?
理由很簡單,因為要面子,所以放不下身段存錢。
半生已過,不僅要有賺錢的能力,更要置頂我們的存錢能力。
1.錢,能解決百分之八十的問題
這個世界上,有百分之八十的問題可以通過錢解決,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問題,也能通過錢得到緩解。
我們看到山區的孩子沒條件讀書,或者看到環衛工人起早貪黑地工作,便以為這種生活離自己很遙遠。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不到絕境,你永遠無法明白錢的重要性。
朋友前些天給我說了一件事。
她奶奶是個閑不住的人,年紀大了,家中小輩都希望她別乾重活了。
但老人就是不聽,挑水和砍柴,一樣沒落下。
起初,大伙兒覺得人老了,干點活也能鍛煉身體,誰知,不久前,老人在挑水的過程中,踩到打滑的石子,不小心摔倒了,磕到了腦袋。
當即被鄰居看見,就趕緊送到了醫院。
醫生說腦袋內有淤血,需要住院觀察,這一住,就是半個月。
老人的子女在外地也趕不回來,只得自掏腰包,花了大半輩子的積蓄。
這還是在情況不嚴重的狀態下,要是真有個好歹,進了醫院,花錢就如流水。
所以說,不要把及時行樂當初自己不努力的理由。
年輕時沒有錢沒關係,但要是人到中年還沒有存款,就顯得有些可悲了。
2.花錢不節制,用錢時悲傷
對於現代人來說,超前消費似乎不是什麼稀奇事。
很多人熱衷於購物,卻還裝模作樣地到處哭窮。
這讓不少人看見了,只想大罵一句:這不是自作自受嗎?
人,總是在短暫快樂面前不加節制,等到生存問題亟待解決時,才意識到危機感。
可這種後知後覺的頓悟,又有什麼用呢?
既然花錢時大手大腳,那麼,就要接受沒錢時的各種傷悲。
有人說,沒錢的時候,離絕望最近。
確實如此。
我們總是說,現在的物價水平太高,把錢存起來就失去其應有的價值。
這種目光短淺的說法,只能表示:你的認知不夠。
存錢和投資不同,它是一種保障,而不是一種風險。
一個人好好存錢的樣子,真的很酷。
3.人到中年,置頂你的存錢能力
人到中年,經歷越多,心也越累。
我們想給未來添一份保障,關鍵不在於想法有多好,而在於你有多大的底氣。
人生充滿變數,你永遠也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只能未雨綢繆,在風險還沒出現時,就好好做準備。
熱播劇《底線》中,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
盛方明因為沒能如約籌到對學琴孩子的補償款,而被幾個家長上訴。
他為了守住自己的夢想,不惜下跪爭取家長的諒解,請求他們給自己時間籌錢。
這一幕,看了讓人有些生氣,因為他不是一個好男友。
但是,這也是很多普通人的真實寫照。
風平浪靜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風花雪月,生活出現困頓的時候,我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希望能夠得到救贖。
很多時候,錢能解決的問題,那都不算事,但前提是你得先有錢。
由此可見,人到中年,置頂自己的存錢能力,非常有必要。
小媛寄語:存錢這件事,說到底,就是給自己存下一份應對未來的資本。
如果我們不把存錢當回事兒,那等到用錢時,生活也不會把你當回事兒。
人到中年,別為了所謂的面子消耗自己,浪費金錢。
置頂你的存錢能力,才是一個人的標配。
話題:你覺得人到中年,什麼能力最重要呢?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和轉發。關注我,每天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