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發展推動了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理說,生活條件越好,幸福感也應該越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並非如此。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大家的壓力相比數十年前不減反增,無處不在的比拼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當然,有追求、有目標是好事,但一味地攀比沒有任何意義,日子是自己過得,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以彩禮為例,很多地方的高彩禮都是攀比出來的,隔壁要20萬,自家就不能低於20萬,甚至要超過20萬,說到底還是面子在作怪。
23歲女孩被父母逼婚
久而久之,高彩禮就成為約定俗成的“規矩”,有些父母純粹是為了掙個面子,而有些父母卻將彩禮當成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嫁一個出去再娶一個進來,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習俗,用嫁女兒的彩禮轉手送給兒子的丈母娘,這種操作再正常不過。
只是,結婚是兩個人的事,講究的是你情我願,女兒不願意也沒辦法,這對父母直接搬出了道德綁架的招數,對23歲的女兒軟硬兼施。
這個女孩在外地工作時交了一個男朋友,因為給不起彩禮被父母趕走了,要求她嫁給隔壁村的“大戶人家”,這種事本就無法勉強,女孩在無路可退的情況下只能離家出走。
流浪在荒郊野外不願回家
因為走得匆忙,她連隨身衣物都來不及帶,手機也被父母扣下了,就是防止她逃跑,沒想到她會走得如此決絕。
村民發現這個女孩時,她已經在外面流浪了近半個月,因為證件和手機都沒帶,她只能翻垃圾桶找食物。
“準備去廣東打工,以後再也不會回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女孩的眼神無緣堅定,她對父母已經徹底失望,同樣的孩子,她要犧牲自己的幸福去幫弟弟,而她的幸福卻沒人在乎。
要彩禮給弟弟買房
社會上一直流傳着“扶弟魔”傳說,這個稱呼雖然極具喜劇色彩,但遇上這樣的女友或者妻子是絕對笑不出來的。
當然,兄弟姐妹之間互幫互助是應該的,但幫忙也要量力而行,總不能自己餓着肚子卻給錢弟弟吃大餐。
這不是計較的問題,這個女孩沒有任何義務給弟弟買房,那是弟弟自己的事,父母想幫忙就自己去幫,沒理由用女兒的終身幸福去換。
有本事就買,沒本事就老老實實幹瞪眼,說好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23歲也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回報,但涉及到終身幸福的時候還是要果斷處置。
儘早借個手機聯繫朋友才是正途,走路去廣東不太現實,先把自己安頓下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