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2022年07月04日02:12:22 情感 1424

文|緣來醬子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禮記•禮器》:“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

日復一日做着同樣的工作,生活上的一成不變,在這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無力感與挫折感,就會開始產生懷疑與否定自我價值,漸漸對工作產生倦怠,對生活提不起勁,最終喪失工作動力與生活的熱愛。


“沒興趣!”“不想做!”這些口頭禪都是由這些倦怠感造成的,而這種倦怠感是不是一種病?


倦怠(burnout) ,有燃燒、耗盡的意思。有倦怠感的人會產生無助感和絕望感,這是抑鬱症的兩個主要癥狀。嚴重的工作倦怠會導致個人與客戶、顧客、同事甚至最終與家人分離,並由此產生孤立感。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承認這是造成心理疾病的因子之一,它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


具體來說它有三個特徵:覺得能量耗盡、精疲力竭,對工作或生活有消極或憤世嫉俗之感,和缺乏工作與生活的自我效能感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倦怠是一種隨處可見的狀態,無論工作、婚姻還是學業、社交等都會產生倦怠感。 --糖心理

羅伯特•博格(曾17次榮獲“微軟有價值專家”稱號)和特里•博格(擁有30多年護理經驗的臨床護理專家)夫婦長期致力於改善工作場所、管理組織變革和發展人才方面的研究。


在他們寫的《倦怠心理學: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這本書里指出:倦怠並不僅僅與工作有關,同樣也會發生在能夠給予人們價值和意義感的所有領域中,如婚姻倦怠、學業倦怠、養育倦怠、社交媒體倦怠等等。


而且一個人若長期處於倦怠狀態,容易患上抑鬱症,併產生厭世的負面情緒。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擺爛,它會讓你的生活越來越空洞

“倦怠常常會使你確信自己什麼也無法改變,所以你就會覺得沒有做任何嘗試的必要,這就是所謂的“習得性無助”,它往往會像野火一樣蔓延到其他方面。” -- 《倦怠心理學》

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和缺乏經濟機會,讓現代年輕人感到沮喪,他們正在訴諸一個新的流行詞——擺爛或躺平、內卷等新名詞,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從客觀來說,“擺爛”是開始追逐一種最低品質、缺乏質量的過程,也是最容易邁向毀滅狀態的行為。這是一種類似於“逃避”風險的狀態,生活就因為時常有這種內心的“擺爛哲學”,導致生活的空洞無限維繫下去。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者馬斯洛認為:“人類要想積極地和他們自己相安無事地生活下去,音樂家就要創造音樂,美術家就要畫畫,詩人就要寫詩。”


生活就是要能享受到幸福和自由,但是陷入倦怠感的人,連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不到,什麼都做不了,想跑卻邁不開腿,對事物失去熱情,感覺身體被掏空……


作者認為:倦怠往往呈現為一種持續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會處在這一狀態的某個階段。


但是只要能掌握應對倦怠的方法並勤加練習,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有效地抵禦倦怠感的侵蝕,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調節自己的認知

作者提出跟倦怠相關的且互補的兩個模型:

第一個模型被稱為浴缸模型:它能夠解釋當你對當下和未來進行考量時倦怠是什麼樣子。這個模型是把你的“個體能動性”比作一個浴缸,它關注的是你的浴缸流入與流出之間的平衡。當你的浴缸“空了”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倦怠感。

“個體能動”有感知結果、獲得支持和自我關懷這三個來源,感知結果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了解我們的效能和個體能動性,獲得他人的支持可以獲得更多的個體能動性,自我關懷不僅能補充個體能動性,還能增加“浴缸”的容量。


而你的能動性取決於你看待結果的方式:將結果高看、放大,只能讓你凡事總往壞處想,小看了結果則會低估了自身的價值。


第二個模型被稱為感知模型,它側重於你對過去的看法,關注的是你如何看待結果的合理性和你已取得的成績。通過該模型,你可以將你的感知建立在現實上並進行調整。

這個現實是以“活在當下”為基礎,停止總是重複“播放”已發生的最壞情況,對自己願意和能夠為他人所做的事情設定一個“邊界”,不完全被他人支配,並且感知到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做到最好,即使無法創造什麼價值,你也是有價值的。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用成功引領自己度過滿意的每一天

“要想看到自己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價值,關鍵是要意識到自己已經足夠好了。” -- 《倦怠心理學》

“只要用心,再枯燥的工作,也能做出不一樣的成績。”當你機械化重複每天的工作時,很容易產生倦怠感。如果你能主動調整,做些新的嘗試和改變,就能恢復新鮮感


儘管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自己工作的內容,但是沒有人說你一定要用同樣的方式完成這個任務,若你每天都做出一些小改變,你可能會發現其他更高效的方法。


例如,運用一些工具,讓你在處理數據的時候更高效;或者整理一份 SOP,讓作業流程更順暢;整合自我形象,展現自己獨特的能力,可以獲得內在力量與復原力。


有倦怠感並不可怕,它就像二十一世紀的職場感冒一樣,是一種流行病,沒人能夠倖免,也沒有特效藥可以完全根治。


你需要學會和倦怠感打交道,當它階段性出現的時候,正視它、調節它,克服內在阻礙,提升自我效能感。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倦怠心理學: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這本書的內容,在每一章的結尾都留有一些討論題,就像是“倦怠自救”,通過一些問題來幫助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生活經歷,加深對這本書的理解。


儘管過去的你一直對工作感到興緻勃勃,而且用心投入,但是現在,你覺得自己所做的事,已經不再讓你有成就感,或者說你有種倦怠的感覺,建議你可以參考這本書提供的方法,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行為,能夠幫助你重燃對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只要能夠轉變你的行為,你的熱情和精力就會出現,這能夠幫助你在一個更適合你的環境里,達到內外和諧。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聞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瀾一起吃飯,問他:“你會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問:“我很多東西都很喜歡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東西!”看樣子蔡瀾跟太太的婚姻是開放型的,太太方瓊文職業是電影監製,也是個獨立大女主的樣子,所以兩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聞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海浦東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記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後,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閨蜜陳女士有了婚外情,並多次大額轉賬給陳女士。該事件引髮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登上微博熱搜榜。△相關事件登上熱搜2024年7月,62歲的胥女士和67歲的沈先生離婚,結束了35年婚姻。離婚後,胥...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 天天要聞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有些事兒擱在老黃曆里早該翻篇了,可有些事卻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長了根,不會翻篇。就說江蘇鹽城一個小村子裡的舊事,擱到現在聽着都覺得刺得慌——公公跟兒媳婦攪和到一起,最後鬧出人命,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農村,跟拿鈍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氣。女子吳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聞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樹曾言:“你不是我權衡利弊後的選擇,而是我怦然心動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定。愛情中最好的心態,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糾纏。我做好了跟你一輩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隨時要走的準備。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這番話語,恰似一縷清風,拂過愛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