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2019年10月10日00:15:14 情感 1814

最近經常聽到有朋友在講關於元認知的話題,但到底什麼是元認知呢?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兒是混沌大學校長李善友老師提出來的。

美國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提出的概念,即對認知的認知。例如,學生在學習中,一方面進行着各種認知活動(感知、記憶、思維等),另一方面又要對自己的各種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的監控和調節,這種對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本身的再感知、再記憶、再思維就稱為元認知。

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 天天要聞

接下來呢,我將會從認知、元認知、元認知到底如何幫助我們、掌握元認知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進行講解,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有啟發。

1、認識學習:

在《認知天性》這本書中這樣講到:學習的本質,它就是知識鏈和記憶結。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和總結,進而形成自我反思。反思學習過的知識,通過在解決具體事物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知識。

反思是會涉及多種認知活動,這些活動又可以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從記憶中檢索知識或是早期的訓練內容,把這些和新體驗聯繫起來,藉助觀察和思考,預先演練你下次可能採取的不同做法。

最終的結果是將學習到的知識存儲在身體里,像整裝待發的戰士一樣,時刻準備着,這樣才能在遇到問題時,思路清晰,並抓住解決問題的機會。

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人天性懶惰,但這裡面卻孕育着認知的規律和心智模型。

我們通常的學習就是不斷的重讀,甚至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背誦文章和習題。這樣的方式看似高效(考試中取得高分),其實對我們個人的認知性學習沒有多大的幫助,可以說是最低效的一種學習方法。

重複的閱讀和機械式的練習給我們最直觀的結果就是,我們會了,能做對題,考高分,卻對我們不能形成長遠的影響,在長時間的跨度中來看,真的是浪費時間。

我們應該會有這樣的經歷,在參加考試前如果自己一個人去複習總是會出現看什麼都會的現象,但是一上考場就會出現答案就在嘴邊,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直到出了考場,或者聽到某個同學提了一句,瞬間靈光乍現,答案猶如洪水開閘一般的湧出。

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 天天要聞

通過對認知的理解這裡提供幾個認識學習的方法:

1⃣️ 編碼記憶:這種記憶屬於短期記憶,就像是在沙灘上寫字一樣,短時間內可以記憶住,這就我們學習中最頭痛的一件事兒,學着忘着。對此呢,不必太過於在意它,大腦的記憶本來就具有這種功能,那如果是非常重要的知識,想要長久的記憶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第二步。

2⃣️ 鞏固練習:通過前面編碼記憶式的學習,融入更多的新知識。不那麼重要的時間越長,記憶就越淡。那些重要的,經常用到的知識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回顧,鞏固它。學習記憶單詞的時候,最好的方式不是一次背誦100遍,而是今天重複十遍,明天再重複十遍,隔幾天再來重複十遍。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不一定一個單詞非要記它100遍,但通過這種回顧式的學習,掌握的會更加牢固。

3⃣️ 檢索式學習:這應該也是非常高效的一種學習方式了,通過自我反思、或者幾個人相互提問的方式進行學習。每次的練習就像考試一樣,集中精力,調動大腦全速運轉去尋找答案。

2、元認知:元認知簡單的來說就是認知中的認知

元認知的基礎是以認知作為基礎的,所以它的發展相較於認知發展的要慢一些。認知是比較直觀的、具體的,而元認知則是內在的、抽象的,但它的作用絕對不比認知差。

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 天天要聞

從本質上來講,元認知不等同於認知的另一種現象,它是反應人這個主題對“認知”的認知。就比如,我們出門時看到很多人聚在一起討論問題,在思考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加入討論呢?而元認知是告訴我們為什麼自己會有「思考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加入討論」的思考。

讀起來有些拗口,不過我們要不斷的去追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考,為什麼會有對種思考進行思考,不斷的逼近認知的本質。

3、擁有元認知,如何能夠幫助我們呢

亞里士多德曾說:生命最終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生存,還在於覺醒和沉思的能力

元認知是我們解決問題手段和技術,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它可以幫助人們從問題本身中抽離出來。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思維模式的差別,而元認知就是調整思維、改進思維結果的最有力的內部手段。

在《元認知》一書中提到:自穩態是指一個系統試圖去保持穩定、平衡的狀態,而不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應變穩態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它為適應千變萬化的內外部環境所必需,目的就是要重新達成自穩態。

自穩態和應變穩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就好比你坐在舒服的沙發上,時間長了也會不舒服,需要換個姿勢來達到自穩的狀態。

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 天天要聞

關於元認知用來解決具體問題中的方法:

1⃣️ 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解決的問題上,不要糾結於那些明顯不在你能力範圍內的困難。

2⃣️ 同一時間只做一件事兒,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3⃣️ 遇到問題多向內求,多關注自身成長,不要想着去改變他人。

4⃣️ 記住你不是你的想法。

朱熹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就是指:只要站在水的源頭,你獲得的永遠都是最新的。

不論是職場還是生活中,遇到問題多去探尋問題的本質,多去思索一下這件事兒執行之後的結果是什麼,通過這個結果還能不能引出其他的問題或者機遇。

4、掌握元認知的方法和策略

我們理解了元認知的概念和關認知能夠怎麼的去解決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掌握它呢。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元認知本身就是抽象的,內在的東西。屬於思維中的思維,思考中的思考。

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 天天要聞

想要擁有這種能力,刻意練習是必須的。給大家提供幾點練習提升元認知的方法:

1⃣️ 冥想、打禪

固定的時間來練習自己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一開始肯定會出現走神的情況,一旦發現就趕快收回來。這種操作比較簡單,而且很有用處,在《財富自由之路》一書中,李笑來老師也專門提到過類似的話題,他還羅列了一個公式: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

未來的商業一定是注意力的爭奪戰,我們經歷了互聯網的發跡到崛起,又經歷了移動互聯網的崛起,緊接着5G時代,短視頻,人工智能時代,商業也從實體開始轉型互聯網,甚至自媒體,社交電商。這些無疑都是對我們注意力的一種消耗,有上進心的人會考慮,如何不被這些“誘惑”轉移了注意力,所以選擇屏蔽這些東西。

但當你擁有更深層次的思考之後,就會轉變思路把精力集中在如何獲取他人的注意力上,開發產品來順應時代的發展。

學習冥想、打禪是一種對自我心靈的一種釋放,更是對自我的一種深層次的學習。

2⃣️ 通過對自我的一種學習,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我們的學習和教育很少涉及到個人的愛好,從小學、初中、高中似乎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對於學習的專業家長也早就給安排好了。大學最好的四年學了沒有興趣的專業,畢業出來之後又為選擇工作發愁。

選擇的工作跟專業不對口,這個應該是普遍的一個現象,大家似乎也很理解。但那些畢業好多年,被問及自己的興趣時也是一臉茫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在我們普遍接受的教育下,興趣跟工作本來就是兩回事兒,工作就是養家糊口,而興趣反而被理所應當的當作一種娛樂的方式。了解自己很難嗎?的確很難,如果你沒有認真的考慮過這個問題的話。

尋找自己的興趣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是對自我的一種探尋,餘生沒那麼長,請忠於自己,請活得像個自己。

3⃣️ 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古有聖賢之思。自我反思對於元認知的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

每天花費半個小時對自己做個總結與反思,半年至一年之後你就會看到反思的效果。很多的道理其實一些聖賢早就提過,只不過我們總是在為了追求“新知識”而不去做反思總結。

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講的“一萬小時定律”,古有《賣油翁》銅壺滴漏,翁曰:“無他,但手熟爾”。

再比如,最近非常火的知識變現,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新現象。考取好大學畢業有個好工作,這算不算知識變現。

思維方式是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而思維的背後是元認知,一起看看吧 - 天天要聞

知識放在那裡很難變現,就看用什麼形式進行傳播。沒有互聯網的時候,老師的知識只能教授給他自己班級的學生,現在不一樣了,錄製個視頻,同樣一節課可以賣到幾十萬份。

同樣清華北大的老師,非清華北大的學生想去學習的話,花費的金錢不菲,但現在幾百塊錢就可以聽到高級學府老師的課程,所以我們知識一直在走向低價,甚至免費的道路。

但面對海量的數據,如何去篩選卻成了一個問題。結合上面的這個例子只是給大家講述下,對於現象的一種反思,我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進行這樣的反思總結。進而來提升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5、寫到最後

一個想法,一個點子如果不去實踐,它永遠只是一個空想而已。我們缺少不是知識本身,而是開腦的新思路,不斷的升級我們的認知,轉換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在我們不斷升級的過程中有個非常好的工具就是:行動中的思考。

第一步先去做,在實踐中不斷的反思,調整,優化,反饋。用行動去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動。

第二步,把自己當作專業人士,讓自己打心底里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用專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這種看似“裝模作樣”式的模仿,一步步逼自己成為專業人士。

本文參考書籍:
《元認知》〔美〕大衛·迪紹夫(David DiSalvo)
《躍遷》古典
《認知天性》彼得·布朗(Peter C. Brown)
《財富自由之路》李笑來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金錢始終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主要標準 - 天天要聞

金錢始終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主要標準

#以書之名#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分錢難倒一個英雄漢呢?隋唐時期,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叔寶,他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然而在他年輕時發生了一個典故"秦瓊賣馬"!那時秦叔寶到外地出差,因事耽誤了幾天,身上的錢都花光了,只得把自己的馬牽去賣!
“結婚登報,是我送給自己的一場婚禮” - 天天要聞

“結婚登報,是我送給自己的一場婚禮”

“報紙上說什麼?”“說我們今天合法了”,5月13日23時36分,26歲的侯志敏發布了一條朋友圈。照片里,她穿着一身黑色禮服,頭戴黑色禮帽,妝容精緻、笑容燦爛,雙手握着一張新民晚報,上方一角印着一份《結婚啟事》——“新娘侯志敏與新郎張傑於公曆2024年5月13日在上海正式結為夫妻。願修百年之好,共赴白頭之約。特登此報...
湖南男子頭婚娶二婚媳婦,認識半年就領證,網友:羨慕不來的福氣 - 天天要聞

湖南男子頭婚娶二婚媳婦,認識半年就領證,網友:羨慕不來的福氣

千里姻緣一線牽,不管是頭婚還是二婚,人心齊了事就成!婚姻里最重要的是彼此的付出和理解,至於過往,該放下的就得放下,這才是幸福的秘訣。湖南長沙一位24歲的男子,頭婚娶了個二婚媳婦,這對夫妻的生活,比起那些所謂的“門當戶對”更讓人羨慕。男子和女子是在公司認識的。
一江西女子心憂、江西省小村莊的弟弟三兄弟:估計上門都難! - 天天要聞

一江西女子心憂、江西省小村莊的弟弟三兄弟:估計上門都難!

嘿,親愛的讀者們,今天我要分享一個來自江西省某個小村莊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張家的三兄弟——張明、張剛和張強。雖然他們都是英俊和善良的人,但在尋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時,卻遇到了重重困難,甚至作為倒插門女婿的機會都顯得非常渺茫。
女人愛上某人,三大跡象藏不住!你中招了嗎? - 天天要聞

女人愛上某人,三大跡象藏不住!你中招了嗎?

各位讀者大家好~有一個小姑娘,她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手裡拿着手機,心裡滿是對一個人的牽掛。她想起了他,她心裡那個特別的他,那個讓她無法控制情感的他。她想象着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的笑容,他的眼神,還有那溫暖的擁抱。
太老實沒出息,我是怎樣從一名文書,一步步成為副團長的? - 天天要聞

太老實沒出息,我是怎樣從一名文書,一步步成為副團長的?

在當兵之前,父親和我有過一次對話,他說,要想自己未來有點成績,必須要努力,有本事的人,都是靠字折騰出來的。他還說了句,老實人沒有出息。從此,我就記住了這句話。人太老實,沒有出息。這也是老父親人生最經典的總結,也是他能夠告訴我最有意義的話了。我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底。
公公去世後,婆婆一直和我住,5年後大哥拿6萬換婆婆,想得美 - 天天要聞

公公去世後,婆婆一直和我住,5年後大哥拿6萬換婆婆,想得美

在山東省的一個寧靜小鎮上,李娟和她的丈夫王強過着平凡的生活。李娟是一名小學教師,而王強則在當地的工廠上班。五年前,王強的父親去世,留下了他們的母親,也就是李娟的婆婆,一個人生活。考慮到婆婆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李娟和王強便決定將婆婆接來同住。 起初,三人的生活還算和諧。
我嫁給了一牆之隔嫌棄我的鄰居,婆婆:必須生男孩 - 天天要聞

我嫁給了一牆之隔嫌棄我的鄰居,婆婆:必須生男孩

在繁華而又寧靜的上海弄堂里,住着一位名叫李芳的女孩。李芳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她的生活簡單而規律,每天除了教書育人,就是在家讀書寫字。然而,平靜的生活在一次偶然的鄰里糾紛中被打破,她的人生軌跡也因此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李芳的鄰居,張強,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建築師。
從民政局走出來後,前夫猶豫着說,水電費記得交 - 天天要聞

從民政局走出來後,前夫猶豫着說,水電費記得交

在北方的一個小城市裡,李華和張強的婚姻走到了盡頭。他們從民政局走出來,張強猶豫着對李華說:“水電費記得交。”這句話,像是一記重鎚,砸在了李華的心上,也砸碎了她對這段婚姻最後的留戀。 李華是一名中學教師,張強則是當地一家工廠的普通工人。
她說全款130萬給兒子買房,我放下手中的碗筷,看我值幾個錢 - 天天要聞

她說全款130萬給兒子買房,我放下手中的碗筷,看我值幾個錢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山東的一個小城裡,李阿姨和她的丈夫老張,就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個縮影。他們的生活雖然平凡,但充滿了情感的波折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李阿姨是個普通的會計,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數字打交道,而老張則是個老實巴交的中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