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你真的很優秀。”
“沒有沒有……”
“你真的很好看。”
“沒有沒有……”
當受到別人的誇讚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去否定,而不是去接受。這和從小受到的教育有關。中國從古至今也有許多關於謙虛的事例,如程門立雪、梅蘭芳拜師等。所有人告訴我們要謙虛,不要自傲自滿,可是過度的謙虛就不是謙虛了,而是自卑。我們下意識會覺得別人說的話是在奉承,否定了他人的真心,自然也不會認為這些話是真的。
但我希望下次再聽見這些話時,你會意識到自己有多麼優秀,而不是一味否定自己。閉着眼睛想一想,別人對自己的誇讚都是什麼。也許在你幫助了別人時,他人對你樂於助人的肯定;也許在你獲得了好成績時,老師對你刻苦努力的讚許;也許在你完成了出色的演講時,大家對你落落大方的欣賞。
名人們也有過這種經歷。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岩松年輕時曾非常自卑。他從一個北方小鎮考進北京的大學,上學的第一天,鄰桌的女同學問他:“你從哪裡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的邏輯里,出生於小城鎮,就意味着沒見過世面。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女同學說話。很長一段時間,自卑的陰影佔據着他的心靈,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識地戴上一個大墨鏡,以掩飾自己的自卑。但是,後來他大獲成功。白岩松成了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經常對着全國幾億電視觀眾侃侃而談。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勇敢地走出自卑,超越自卑,戰勝自卑。所以,曾經的自我否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黑格爾曾說:“自卑往往伴隨着怠惰,往往是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惡氣氛中苟活下去作辯解。這樣一種謙遜是一文不值的。”這句話送給我自己,也送給正在自我否定的你們。
文字|許林燕
編輯|姜夢
審核|曾子燁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