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人工智能(AI)正深度融入教育領域,重塑傳統教學模式。溧水區多所學校積極探索AI教育創新實踐,從課堂輔助到競賽賦能,為教學改革注入科技動能。
AI當“指揮”,實踐變“實戰”
“成功啦!”溧水區實驗小學崇文路校區的創客教室里傳出一陣歡呼——學生們剛剛通過自主編程,成功指揮機器人完成模擬高空救援任務。
“從機械結構到程序代碼都是我們自己完成的。”五年級學生湯伊菲與搭檔王梓端木自豪地展示他們的編程界面,“我們模擬了救援場景,要讓機器人精準識別目標位置,救出被困人員。”在他們的身後,陳列的各種機器人仿若訓練有素的救援隊員,等待編程指令精準執行任務。
區實驗小學十分重視AI教育,專門開設了機器人編程、人工智能基礎等特色課程。學校信息中心主任蔣贇說:“課程注重實戰應用,像今天這樣的高空救援項目,既鍛煉了編程思維,又培養了孩子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該校學生曾多次斬獲國家級賽事榮譽,包括ZONE01ORC國際青少年機器人精英挑戰賽(中國賽區)冠亞軍、全國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創新之星”等,成為溧水AI教育的亮眼名片。
AI當“助教”,課堂更“聰明”
開發區小學在AI教育應用中獨具特色。該校打造的智慧教室利用智能技術,可自動生成課堂教學“體檢報告”,通過數據分析讓課堂效率一目了然。
在智慧教室里,老師上課的全過程都會被錄下來,通過一套強大的AI分析系統,詳細分析老師上課的教學行為。師生互動情況怎麼樣?老師講得好不好?學生的抬頭率高不高?課堂氛圍活躍不活躍?這些數據它都能精準捕捉。
分析後,系統會給出高度實用的優化建議。比如說,如果發現某個知識點學生理解得不太好,系統就會建議老師調整講解方式,多舉一些生動有趣的例子;要是發現課堂互動不夠,系統就會提醒老師多設計一些互動環節,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這個智慧教室就像一位24小時在線的教學專家,它不僅能發現傳統課堂觀察難以捕捉的細節,還能給出有數據支撐的優化建議。”開發區小學信息中心主任鍾許表示,現在有了這些數據和分析,老師們能更全面地地了解學生的狀態,教學也更有針對性了。
AI作“引擎”,教育更“走新”
從課堂教學到課外實踐,從教師教研到學生競賽,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溧水教育的各個環節,一場“智慧教育”變革正悄然發生。目前,全區已有不少學校開設AI課程,引入AI技術,為學生的成長與教育的發展注入科技力量。
“AI走進課堂,不僅是一種必然的融合,更是人工智能與教育的雙向賦能。”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AI教育投入,推動“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為培養未來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助力溧水教育現代化進程。
記者 | 陶燕燕
來源:溧水發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