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解鎖課本,讓文言文典故“活”起來!



孩子一讀課本就犯困,特別是枯燥難懂的文言文。諸如投筆從戎、負荊請罪、邯鄲學步、魚傳尺素……這些典故在小學初中乃至高中課本里,常常是“必背考點”。枯燥的表達、抽象的意義總結,讓歷史成了“催眠神器”。難怪孩子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對文言文典故愛不起來。

凱叔的這套書,讓課本里的歷史典故“活”起來了,它用故事的魔法,把課本里看不懂的一個個文字,變成一幕幕沉浸式劇場,讓孩子從“被迫背誦”轉向“主動探索”,在讀故事的同時,更易於理解原文,而且還能知道其用法,考點歸納在一起,成為課本學習很好的橋樑書。



1.緊扣教材延伸典故

這套書中所選的典故,都精選自小學、初中及高中課本,在每冊書的最後都有一個列表,註明了本冊書中每個典故出自幾年級。使得這套書的價值,很好地與學校學習接軌,為孩子學長篇文言文打好基礎。

比如,寫人篇有封狼居胥,涉及大漢歷史,出自《史記》,描述大將軍霍去病的赫赫戰功;簞瓢陋巷出自《論語》,講顏回的高尚情操;抒情篇持節馮唐,出自《史記》,講馮唐敢於直諫、替人辯白冤屈的故事;說理篇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講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商人,同時誇自己的矛和盾都是最厲害,結果被當場拆穿。



2.圍繞典故,講透知識點

一個典故多個模塊,內容豐富多彩,既體現追根溯源的嚴謹,又有精編故事的趣味性,既結合考點知識,又能相應延伸,提供人文素養的典範,還能回歸作文素材的運用。

比如,詩句“懷舊空吟聞笛福,到鄉翻似爛柯人”,“爛柯人”的典故出自《述異記》,書中既追溯典故來源,展示原文,提供經典易於理解的譯文,針對典故給出用法,緊接着呈現了精心編選的典故故事,搭配栩栩如生的畫作。用典小課堂典故關鍵詞及用法例句的歸納,非常方便學習。



3.適合親子共讀

這套書的寶貴之處,是可以很好地被孩子利用起來,學好語文。作為一套橋樑書,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圖文並茂,內容豐富多彩,既有知識點歸納,又有人文素養拓展,更有精美的配圖,是一場眼睛、心靈的洗禮。

悉心搭配歷史典故應用手冊及應用表,獨立成冊,方便攜帶與使用。特別是寫作手冊,既有用典方法的詳細講解,按寫作主題分類講解,還結合曆年中考作文,給了作文範文及名師點評,可謂一場精彩的用典專場作文課。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自己獨立閱讀這套書,可以選擇從低年級的典故開始,再逐步到高年級,或者直接按書本的編排順序,孩子讀起來也不會吃力;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作為故事讀,了解歷史故事、拓展文學素養,等到學到這篇課文,理解起來自然就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