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到吃頭髮!中高考臨近,千萬考生的心理困境如何破解?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侯冰玉

距離河南中高考僅剩一個月左右,考試的緊張氛圍如潮水般湧來。

在這個關鍵時期,一些學生出現了令人揪心的反常行為:有人徹夜失眠,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有人記憶力明顯下降,剛背過的知識點轉眼就忘;還有人頻繁感冒發燒、胃痛不適,甚至做出吃頭髮、吃紙等異食舉動。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近期就接診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名初三學生臨近中考,因過度緊張焦慮,竟開始拔自己的頭髮吃。隨着焦慮情緒不斷加重,他吃得越來越多,最終導致頭頂一塊頭髮都被拔禿了。

心理治療師王少宗表示,從4月中旬起,有關考前緊張焦慮的心理諮詢數量顯著攀升。前來諮詢的既有家長帶着孩子,也有考生自行求助。

“像這個吃頭髮的孩子,就是因考前緊張焦慮,卻不知如何排解,才用這種極端方式試圖克服。”王少宗介紹,啃手指頭、吃紙、撕手皮等行為,都屬於孩子對抗考前焦慮的“非正常”方式。

這些方式之所以“非正常”,是因為它們只能暫時緩解焦慮,無法從根源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引發新的健康隱患。

以吃頭髮為例,長期如此不僅會導致外觀受損,大量頭髮還可能在胃裡形成毛石,嚴重時需通過手術治療。

在王少宗的診室里,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考前焦慮已成為家長和考生諮詢的主要問題。

孩子們因多種因素產生焦慮,通常在情緒、認知和生理上出現明顯反應,嚴重影響考試表現和日常生活。

情緒方面,孩子們會表現出緊張、不安、恐懼和憂慮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往往源於對考試結果的擔憂、對自身能力的懷疑,或是對失敗的恐懼。

認知層面,他們容易出現負面自我評價,如預期失敗、自我貶低,過度擔憂未來後果,進而導致考試前後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

無論是焦慮情緒還是認知問題,都可能使孩子採取逃避或防禦性行為,如拖延學習、逃避考試,或在考試中草率作答,最終形成焦慮加劇的惡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考前焦慮並非學習成績差的孩子的“專利”,成績優異的學生反而更容易受其困擾。“孩子成績越好,對自己的要求越高,也就越害怕失敗。”王少宗解釋道。

面對考前焦慮,王少宗為家長和考生提供了實用建議。

對於家長而言,首先要明白上學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唯一途徑。面臨中高考的孩子學業壓力巨大,充足有效的休息至關重要。

想要降低孩子的焦慮,需減少外部焦慮源,因為父母的情緒會不自覺地傳遞給孩子。家長應允許孩子有後退的空間,在此基礎上再適當給予動力。

對於考生來說,不妨先靜下心來思考:如果真的沒考上,人生是否就沒有出路了?同時,要學會擺脫對學業本身的焦慮,做到“該學的時候學,該玩的時候玩”。

在放鬆時,嘗試多樣化的娛樂方式,避免陷入重複性的行為,以免消耗過多精力。

來源:大河報·豫視頻 編輯:郭莉培